当前位置:首页 > (4份试卷汇总)2019-2020学年广东省东莞市物理八年级(上)期末联考模拟试题
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
一、选择题
1.两个足够高底面积不同的圆柱形容器中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甲、乙两种不同液体,如图所示(S甲>S
乙
)。若在两容器中分别注入相等高度的甲、乙两种液体后,则以下关于液体的密度ρ甲、ρ乙及此时液
体对容器底部压强p甲、p乙的判断正确的是
A.ρ甲>ρ乙,p甲>p乙 C.ρ甲<ρ乙,p甲>p乙
B.ρ甲>ρ乙,p甲<p乙 D.ρ甲<ρ乙,p甲<p乙
2.体育课掷铅球活动后,同学们对“铅球”的制作材料进行讨论,有同学认为“铅球”是铁制的,并从实验室借来磁铁吸一下.“吸一下”这一过程属于科学探究中的 A.提问 B.猜想 C.实验 D.得出结论 3.用凸透镜、光屏、蜡烛做成像实验,能在光屏上得到的像( ) A.一定是倒立的实像 B.一定是倒立的虚像 C.一定是正立的实像 D.一定是正立的虚像
4.一只小鸟在平面玻璃幕墙前飞来飞去,欣赏它自己在幕墙中轻盈的“身影”,以下描述正 确的是 A.“身影”始终和小鸟一样大
B.小鸟靠近幕墙过程中,“身影”远离幕墙 C.小鸟远离幕墙过程中,“身影”逐渐变小 D.“身影”到幕墙的距离大于小鸟到幕墙的距离
5.蜡烛放在如图所示位置,通过凸透镜成倒立、缩小的像,小红画了图中的光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小红画的光路是正确的 C.透镜的焦距小于10cm
6.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透镜成的是虚像 D.透镜的焦距大于20cm
A.当入射光线与反射面的夹角为20°时,反射角也为20° B.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
C.入射角增大5°时,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的夹角也增大5° D.镜面反射遵守光的反射定律,漫反射不遵守光的反射定律
7.设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为V1,在水中的传播速度为V2,在钢铁中的传播速度为V3,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是 A.V1=V2=V3
B.V3>V2>V1
C.V1>V2=V3
D.V1>V2>V3
8.如图所示的现象中,其形成过程属于凝华现象的是
A. B.
C. D.
9.有些物理量的大小不易直接观测,但它变化时引起其它物理量的变化却容易直接观测,用易观测的物理量显示不易观测的物理量是研究物理问题的一种方法.例如:发声的音叉的振动可以通过激起水花来体现.以下实例采用的研究方法与上述方法相同的是 A.引入光线用来描述光的传播路径和方向 B.液体温度计利用液柱长度的变化来显示温度高低
C.研究平面镜成像时,为了比较像与物体的大小,选用两只相同的蜡烛 D.研究熔化现象时,比较冰、蜡烛的熔化特点
10.探究活动中,掌握研究问题的方法非常重要。例如,探究声音的产生的条件时,将发声的音叉触及水面,水花四溅。以下活动中所用方法与上述研究方法相同的是( ) A.在研究光的直线传播规律时引入了光线
B.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时,用等大的两个棋子探究像与物的大小关系 C.测量人体体温时,利用体温计内水银柱的长度变化来显示人体的温度高低
D.探究声音的传播时,将发声手机置于瓶内,不断抽出瓶内气体,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小 二、填空题
11.某同学调节托盘天平平衡时,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选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甲所示),这时应该_____(选填“增加”或“减小”)砝码;当他在天平右盘中放入50g、20g和10g的砝码各一个,并将游码移到如图乙所示的位置时,指针恰好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g。
12.某小区楼道设有多功能电子门铃,此装置可以通过其内置摄像镜头来识别来访者,该摄像镜头相当于凸透镜,经摄像镜头所成的是_____(选填“正立”或“倒立”)、_____(选填“放大”、“缩小”或“等大”)的实像;若镜头的焦距为10cm,为了能成清晰的像,人到镜头的距离应大于_____cm。 13.身高1.6米的小红穿红上衣、白裙子站在学校大厅穿衣镜前2m的地方,小红在镜中的像到小红的距离为_____m,像高为_____m;当发现衣领处有点污渍时,便走近镜子,由于大厅内光线较暗,为了帮助小红看清衣领上的污渍,应将光源照向_____(选填“衣领平面镜”),小红从平面镜中看到镜子对面电子石英钟的示数为
,则这个时刻的正确时间应该是_____。如果此时蓝色光照在小红身上,她上
衣呈_____色,裙子呈_____色。
14.如图是一支水银体温计,它是利用水银的_____性质制成的.该体温计的量程为_____,此时的读数
是_____℃.
15.医院里用“B超”诊断胎儿发育是否正常,“B超”是___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用超声波击碎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超声波具有___________。预测地震、台风来临是利用了________(选填“超声波”或“次声波”)。
16.课本指出“速度是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其大小等于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表达式为v?s,其国际单位制单位为m/s.我们也可以定义一个新的物理量a来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其大t小等于物体通过单位路程所用的时间,则其表达式为a=______(用字母表示),该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为_____,该物理量的数值越大(单位相同时),表示物体运动______(越快/越慢). 三、计算题
17.如图所示,在烧杯内装满水,测得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0.8kg,将质量为0.3kg的金属球完全浸没在水中,等停止溢水后,再次测得烧杯、金属球和剩余水的总质量为1kg,已知?水=1.0×10kg/m,
3
3
求:
(1)溢出水的质量m溢; (2)溢出水的体积V溢; (3)金属球的密度?金属。
18.一列长为360m的火车匀速驶过长为1800m的大桥,测得火车通过大桥的时间为54s.求: (1)火车的速度;
(2)火车在桥上运行的时间. 四、实验题
19.小明和小红在物理实验宣准备测最一石块的密度,他们各自选用器材并设计测量方案进行测量。
(1)小明选用天平和烧杯测量石块的密度,他的测量方案是:
①先用天平测出石块的质量,天平平衡时如图,石块的质量m1=_____g;
②然后将石块放入烧杯中,加水把石块浸没,并在水面处做标记,接取出石块,测得绕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2=350g;
③最后再往烧杯中加水到标记处,再测量烧杯和水的总质量为m3=375g,则石块的密度为_____g/cm3,由于步骤2中取出石块会带出水,这会导致出的石块密度_____真实值(填“大于∵“小于”或“等于”)。
(2)小红选用弹簧测力计和瓶子测量石块的密度,她的测量方案是:
①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出石块的重力为G1;
③用一瓶子装满水,随后用瓶盖盖上瓶口,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瓶子总重力为G2;
③打开瓶盖,将石块放入瓶中,水不再溢出后盖上瓶盖,用抹布擦干外壁的水,再次测量瓶子的总重力为G3。
已知水的密度为ρ水,则石块的密度表达式为_____;
小红实验完成后才发现弹簧测力计没有调零,指针指在零刻线上方一点,这种情况对重力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对石块密度测量结果的影响是_____(均选填:“偏大”“偏小”或“无影响“)。 20.小华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
(1)如图所示,将焦距f=15cm的凸透镜固定在光具座上50cm刻度线处,将点燃的蜡烛放置在光具座上20cm刻度线处,之后应将光屏向_____(填“左”或“右”)移动,才能在光屏上观察到烛焰清晰的_____(填“正立”或“倒立”)的像A。
(2)再将蜡烛移动到光具座上10cm刻度线处,移动光屏,再次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B.则像B比像A_____(填“大”或“小”)
21.晓薇同学在做“探究平面镜成像”的实验时,将一块玻璃板竖直立在水平台上,再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A和B,点燃玻璃板前面的蜡烛A进行观察,如图所示,在实验中:
(1)晓薇选择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进行实验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选取两段完全相同的蜡烛是为了比较像与物的_________关系。
(2)晓薇移去后面的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上___________接收到蜡烛烛焰的像(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平面镜成的是___________像(选填“实”或“虚”);将蜡烛逐渐远离玻璃板时,像的大小___________(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3)晓薇在实验中,环境光线应______一些(选填“亮”或“暗”),在如图装置中,刻度尺的作用是_______;如果实验中发现蜡烛A的像始终不能与蜡烛B重合,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 22.小王用如图所示装置在某山脚下做“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
(1)指出他所用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图中气泡变化情况可以推知此时水_______沸腾(填“正在”、“将要”)。
(3)纠正错误后,进行正确操作时记录的数据如下表:由表中数据可知,此时水的沸点是_______℃,说明水面上方的气压是1标准大气压。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