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天麻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长和加深产业链条,促进林下天麻产业的良性循环和发展,增加农民收入。
进一步加强管理和技术培训以及科研工作,为项目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改良土壤,提高土壤肥力和生物活性,为优质天麻高产奠定基础。
项目实施进度
2012年4月25日至5月1日平整土地、施肥 2012年5月2日至5月10日播种
2012年5月10日至5月15日喷施苗前除草剂
2012年5月30日至10月30日苗中除草及施肥管理 2012年11月1日至2012年5月1日越冬管理
2013年5月2日至2012年5月10日喷施除草剂、施肥 2013年5月11日至9月30日生长期管理
2013年10月1日至10月15日起获制干后出售
第七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投资估算依据
按现行国家财政扶贫资金管理制度及项目开发规模进行估算。
投资估算
本项目需总投资万元,其中:基本建设资金67万元,其他资金万元。
资金来源及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万元。其中:申请财政补助资金70万元,自筹资金万元。
资金使用和管理
项目资金实行专人专户管理,由项目经济负责人统一安排项目实施进度进行调配,并接受有关部门的监督管理,以保证资金使用的合理、合法。建立、健全项目工程采购管理制度、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工程管理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组织管理机构。
第八章 财务评价与效益分析
财务评价基本参数的选择 在正常情况下,为保证资源的永续利用,无限期持续发展,在财务评价中,计算期选择为5年,其中建设期为2年。
15%
财务评价 240万元。 此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年总销售收入240万元;年利润总额200万元。
盈亏平衡分析
经计算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盈亏平衡点为18%,说明该项目抗风险能力十分强。
第九章 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现状调查
基地栽培地均分布在上二股流村,土壤表层的腐殖土一般在8——21厘米,腐植酸一般以胡敏酸为主。土壤中有害金属含量符合国家一级标准。
基地天然林下土壤有害金属含量
有害元素 国家标准(一级) 平均含量(基地)mg/kg Pb Cd As Hg ≤35 ≤ ≤15 ≤ 从表中我们可以看出,基地土壤中的有害金属Pb、Cd、As、Hg含量远远低于“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以及土壤的最高含量。其原因是:长白县天然林区没有工业污染源,有害元素不可能通过废水、废渣污染土壤;白浆土的母质是第四纪
的河湖想粘土沉积,不可能形成有害元素的沉积,成土过程受下层岩石的影响很小;森林没有施用过含有有害金属农药肥料。对基地天然林下土壤表层土的农药含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
宝泉山镇上二股流村天然林多以针阔混交林为主(胡桃楸、水曲柳、樟子松、落叶松、红松),生长状况良好,林下植物茂盛,土壤水分、结构状况良好。
项目队环境影响分析 有利影响:种植林下天麻可以不再砍伐新的森林,最大限度的节约森林资源,有利于国家天然林保护工程的实施;就其产业兴致、经济规模、科技储备看,有利于工业化生产,进行综合利用和资源永续利用。
不利影响:不利影响是多方面的。一是造成水土流失。由于白浆土透水性极差,容易形成地表径流,造成水土流失。二是造成土壤板结和退化。白浆土含水层薄,下层母质透水性差,一旦植被破坏或植被质量差,土壤表层会处于滞水或干旱交替状态,造成土壤板结和退化。三是农药残留。在天麻种植种植过程中,施用农药会使土壤中产生农药残留,对森林动物和汇水处河流产生影响。
环境保护治理措施、设施
林下种植天麻严格执行《环境保护法》、《水土保持法》,做到按规则、按程序报请审批。环境质量评价执行《大气环境标准》(GB3095-96)、《饮用水质标准》(GB)。整个生产过程严格按GAP标准进行。
严禁使用有毒农药,限量使用化学肥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使用生物农药,进行病虫害防治或者使用生物肥、有机肥做底肥或追肥。
第十章 中药材产业化经营与增收效果评价
中药材产业化经营 通过项目建设,把林下天麻种植作为提高我镇特产业经济效益的一个突破口,提高土地利用率,使中药材产业扩充规模,
壮大实力,进一步提高资源利用率,逐步形成种植、加工、生产集约化产业体系和具有区域特色的一定规模的产业,有力地推进生态农业产业的快速发展。
该项目以标准化、规范化种植、精深加工为基础,链接产品的收购、销售;生产基地以入股的形式组织生产。
带动我镇190户农户500余农民从事林下天麻种植,从业农民人均年可增加收入万元,为长白地区林地生态经济快速发展提供了新的途径。
项目是按照GAP标准进行建设,可以提升宝泉山镇林下天麻产业种植水平,从推动全县中药材种植产业的发展,逐步建立起立体生态产业,延长产业链条,走向良性循环的道路,对恢复长白山森林生态系统,保护生态环境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将带动相关行业的发展。所以,这是发展一个产业,富裕一方经济的好项目。
传统的农业生产仅凭农民喜好和想当然,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想种多少就种多少;尤其是山区农民耕地面积较少,信息闭塞,交通不便,千家万户无组织的盲目生产与市场对接的矛盾十分突出,基本谈不上市场化和组织化。该项目的实施和已通过基地建设,带动生产合作社的发展,把农民组织起来进行有计划有规模的商品生产,解决了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大市场之间对接的矛盾,通过标准化经营极大地促进镇域经济发展。
农民增收
前项目区农民收入的主要构成由粮食生产、劳务收入、庭院经济收入和特产业收入组成,其中以人参为主业的投入产出收入占农户收入的70%以上,随着国家实施天保工程,参业用地批复面积日趋减少。解决农民收入增长缓慢,提高农民生活水平的矛盾日益突出。组织和引导农民开辟新的增收渠道已刻不容缓。组织和引导农户林下种植天麻是开辟农民增收的新渠道。
其他社会影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