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检验仪器学,问答题12
二、选择题
【A型题】
1.D 2.B 3.C 4.A 5.E 6.C 7.B 8.C 9.C 10.C 11.B 12.E
13.D 14.A 15.B 16.B 17.D 18.B 19.C 20.D 21.E 22.C 23.E 24.D
25.A 26.C 27.E 28.D 29.A 30.E 31.B 32.A 33.C 34.E 35.B 36.B
37.A 38.E 39.D 40.C 41.B 42.D 43.D 44.B 45.D 46.B 47.A 48.E
49.A 50.E 51.B 52.D 53.C 54.A 55.D
【X型题】
1.ABE 2.ABCD 3.ACE 4.ABDE 5.BC 6.BD 7.BCDE 8.BCDE 9.ACDE 10.BCDE
11.ABC 12.ACDE 13.BCE 14.BCDE 15.ABCD 16.AB 17.ABCD 18.ABCD 19.CD 20.ABCE
21.BCDE 22.CDE 23.ABCD 24.ABCE 25.ABDE 26.BCE 27.ACE 28.ABCE 29.ABC 30.ABC
31.AC 32.ABCE 33.ABC 34.BCDE 35.BCDE 36.ABCE 37.ABCE 38.BDE 39.ABCE 40.ABCE
三、简答题
1.BCA的概念及功能是什么?
答:血细胞分析仪是指对一定体积全血内血细胞异质性进行自动分析的临床常规检验仪器。其主要功能是:血细胞计数;白细胞分类;血红蛋白测定;相关参数计算。
2.如何对BCA进行分类?
答:按自动化程度分半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血细胞分析工作站、血细胞分析流水线;按检测原理分电容型、光电型、激光型、电阻抗型、联合检测型、干式离心分层型、无创型;按对白细胞的分类水平分二分群、三分群、五分群、五分群+网织红BCA。
3.简述电阻抗(库尔特)血细胞检测原理。
答:血细胞与等渗的电解质溶液相比为相对的不良导体,其电阻值大于稀释溶液的电阻值;当血细胞通过检测器的孔径感受区时,检测器内外电极之间的恒流源电路的电阻值瞬间增大,产
生电压脉冲信号;脉冲信号数等于通过的细胞数,脉冲信号幅度大小与细胞大小成正比。
4.简述电阻抗血细胞分析技术的应用及其缺点。
答:应用电阻抗原理可进行白细胞计数和分群、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红细胞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平均体积测定及获得其他相关参数等。
1白细胞分类计数不特异;○2技术所限,影响红细胞有关参数的准确性;电阻抗法的缺点:○
3血小板计数的干扰因素多;④不易发现异常细胞。 ○
5.简述联合检测型BCA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实质和共有特点。
答:实质是选用较特异的方法将血中含量较少的嗜酸、嗜碱性粒细胞检出,发现异常细胞。共有特点是:均使用了鞘流技术,将细胞重叠限制到最低限度。
6.联合检测型BCA在白细胞分类上主要有哪些技术?
1容量、电导、光散射联合检测技术;○2答:联合检测型BCA在白细胞分类技术上主要有:○
3多角度激光散射、电阻抗联合检测技术;○4光散射与电阻抗、射频与细胞化学联合检测技术;○细胞化学检测技术。
7.简述BCA网织红细胞检测原理。
答:利用网织红细胞中残存的嗜碱性物质—RNA,在活体状态下与特殊的荧光染料结合;激光激发产生荧光,荧光强度与RNA含量成正比;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单个的网织红细胞的大小和细胞内RNA的含量及血红蛋白的含量;由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综合分析检测数据,得出网织红细胞数及其他众多参数。
8.简述电阻抗型BCA和联合检测型BCA的基本结构。
答:电阻抗型BCA和联合检测型BCA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机械系统、电学系统、血细胞检测系统、血红蛋白测定系统、计算机和键盘控制系统以不同形式的组合而构成。
9.对BCA进行评价的指标有哪些?
答:在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方面,主要评价仪器测试样本的总变异、携带污染率、线性范围、可比性和准确性等,这对保证检验质量将起重要作用。
10.简述BCA堵孔情况的判断。
答:根据微孔堵塞的程度,将分为完全堵孔可不完全堵孔两种。堵孔判断:当检测器小孔管的微孔完全阻塞或泵管损坏时,血细胞不能通过微孔而不能计数,仪器在屏幕上显示“CLOG”,1观察计数时间;○2观察示波器波形;为完全堵孔。而不完全堵孔主要通过下述方法进行判断:○
3看计数指示灯闪动;○4听仪器发出的不规则间断声音等进行判断。 ○
11.BCA常见的堵孔原因有哪些?如何处理?
1仪器长时间不用,试剂中水分蒸发,盐类结晶堵孔,可用去离答:常见堵孔原因与处理:○
2未梢采血不顺或用棉球擦拭微量取血管;○3抗凝剂子水浸泡,完全溶解后,按CLEAN键清洗;○
4小孔管微孔蛋白沉积多,需清洗;○5样品杯未盖量与全血不匹配或静脉采血不顺,有小凝块;○
好,空气中的灰尘落入杯中。后四种原因,一般按CLEAN键清洗,如果不行须按说明书卸下检测
器进行清理。
12.BCA保证血小板准确计数的技术有哪些?
答:主要有:鞘流技术、扫流技术、隔板技术、浮动界标和拟合曲线技术等,保证血小板计数的精确性。
13.BCA的进展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表现在:仪器测试原理的不断创新;新血细胞分析参数的出现;各种特殊技术的应用;仪器自动化水平的提高;无创型全血细胞分析仪的研究等几个方面。
14.血凝仪常用检测原理有哪些?
答:血凝仪常用的检测原理主要:有凝固法、底物显色法、免疫学方法、干化学技术法检测原理等。凝固法原理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
15.半自动与全自动在使用方法上有何不同?
答:半自动血凝仪以凝固法原理测量为主,全自动血凝仪除了使用凝固法外,还使用其他的分析方法,如底物显色法、免疫学法等。
16.简述血凝仪光学法检测原理。
答:光学法属凝固法的一种;是利用一束光线通过样品杯,样品杯中的血浆在凝固过程中导致血浆浊度发生变化;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也发生改变;仪器根据光强度的变化来判断血浆凝固终点的检测方法称为光学法检测原理。
17.光学法血凝仪从光路结构上分哪两类?
1散射比浊法:根据待测答:根据仪器光路结构的不同又可分为散射比浊法和透射比浊法;○
样品在凝固过程中散射光的变化来确定凝固终点;其光源、样本、接收器成直角排列;接收器得2透射比浊法:根据待检样品在凝固过程中吸光度的变化来到的完全是浊度测量所需的散射光。○
确定凝固终点;其光源、样本、接收器成一直线排列;接收器得到的是很强的透射光和较弱的散射光。
18.简述双磁路磁珠法的测定原理。
答:属磁电检测原理。在测试杯的两侧各有一组驱动线圈,它们产生恒定的交替电磁场,使测试杯内特制的去磁小钢珠保持等幅振荡运动;凝血激活剂加入后,随着纤维蛋白的增多,小钢珠的运动振幅逐渐减弱;另一组测量线圈感应到小钢珠运动的变化;仪器将运动幅度衰减到50?时确定为凝固终点。
19.简述凝固法与免疫学方法中的透射比浊、散射比浊的区别。
答:凝固法是检测血浆在凝固过程中所致一系列物理量的变化,来反映相关因子的活性,也称生物物理法。凝固法中的透射比浊、散射比浊是根据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逐渐转变成纤微蛋白,导致血浆浊度发生变化,进行光电比浊测定。而免疫学方法中的透射比浊、散射比浊虽属光电比浊原理的光学法,但有抗原抗体参与。前者是血浆凝固过程中纤维蛋白形成所致的浊度,后者是相应的抗原抗体反应形成的复合物所致的浊度。
20.血凝仪光学法与双磁路磁珠法主要区别及优缺点是什么?
答:主要区别在于:前者是检测血浆凝固过程中光信号的变化,后者是检测该过程中磁电信号的变化。光学法血凝仪测试的优点在于灵敏度高、仪器结构简单、易于自动化。缺点是样本的光学异常、测试杯的光洁度、加样中的气泡等都会成为测量的干扰因素。双磁路磁珠法不受溶血、黄疸、高血脂症及气泡的严重影响;该法有利于血浆和试剂的充分混匀。
21.简述半自动和全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
答:半自动血凝仪的基本结构:主要由样本和试剂预温槽、加样器、检测系统(光学、磁场)及微机组成。全自动血凝仪基本结构包括:样本传送及处理装置、试剂冷藏位、样本及试剂分配系统、检测系统、计算机、输出设备及附件等。
22.简述全自动血凝仪的主要特点及其维护与保养。
答:主要特点:①自动化程度高;②检测方法多;③速度快;④项目任意组合,随机性;⑤测量精度好,易于质控和标准化;⑥智能化程度高,功能多;⑦价格昂贵;⑧对操作人员的素质要求高。
维护与保养:①清洗或更换空气过滤器;②检查及清洁反应槽;③清洗洗针池及通针;④检查冷却剂液面水平;⑤清洁机械运动导杆和转动部分并加润滑油;⑥及时保养定量装置;⑦更换样品及试剂针;⑧数据备份及恢复等。
23.简述血凝仪的的性能评价与临床应用。
答:血凝仪性能评价的内容主要有:重复性、线性范围、准确性、携带污染率、干扰因素、可比性分析评价等几方面。临床应用主要有:①凝血系统的检测,常规筛选实验和单个凝血因子含量及活性的测定。②抗凝系统的检测。③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的检测。④临床用药监测等。
24.血凝仪的进展体现在哪几个方面?
答:主要体现在:①多方法、多功能、快速高效;②智能化程度高,软件开发进一步完善;③全自动血凝分析仪工作站;④床旁分析(即时检);⑤在临床中的应用日趋广泛。
25.简述毛细管黏度计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答:毛细管黏度计是依据牛顿流体遵循泊肃叶定律而设定的。即一定体积的液体,在恒定的压力驱动力下,流过一定管径的毛细管所需的时间与黏度成正比。
基本结构:包括毛细管、储液池、控温装置、计时装置等。 26.简述旋转式黏度计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答:以牛顿粘滞定律为理论依据。锥板式黏度计是同轴锥板构型,平板与锥体间充满被测样本;调速电机带动圆形平板同速旋转;锥体与平板及马达间均无直接联系。因此,当圆形平板以某一恒定角速度旋转时,转动的力矩通过被测样本传递到锥体;样本越粘稠,传入的力矩越大。当此力矩作用于锥体时,立即被力矩传感装置所俘获,其信号大小与样本黏度成正比。
基本结构:包括样本传感器、转速控制与调节系统、力矩测量系统、恒温系统。 27.毛细管黏度计有何特点?
答:其特点是:价格低廉、操作简便、速度快、易于普及;测定牛顿流体黏度结果可靠,是血浆、血清样本测定的参考方法;全血在毛细管中的不同部位,剪切率不一样,黏度亦不一样;不能直接检测某一剪切率下的表观黏度;难以反映全血等非牛顿流体的黏度特性;对进一步研究RBC、WBC的变形性和血液的粘弹性等也无能为力。
28.旋转式黏度计有何特点?
答:其特点是:能提供所需不同角速度下的剪切率;在被测液体中各流层的剪切率一致,使液体在剪切率一致的条件下做单纯的定向流动;可以定量的了解血液、血浆的流变特性,RBC与WBC的聚集性、变形性、时间相关性等很多流变特性。操作使用较为简单,是目前血液流变学研究和应用较为理想的仪器。但价格较毛细管黏度计要贵一些,操作要求也更精细一些。
29.什么情况下需对黏度计进行技术性能评价?指标有哪些?
答:性能评价在仪器安装、维修及使用一定时间后,至少每半年,应对仪器准确度、分辨率、重复性、灵敏度与量程进行1次检验。
30.简述锥板式激光衍射法红细胞变形测定仪的工作原理与基本结构。
答:工作原理:根据红细胞被激光照射时发生衍射,产生反映细胞几何状态的衍射图像,当有剪切应力作用于红细胞时,红细胞发生形变,衍射图也随之变化,测定该作用力前后红细胞形变率的大小来反映其变形性。
基本结构:主要由能提供可变剪切场的透明锥板结构、光路系统、摄像系统、控温装置、
光电转换器、处理器及显示打印装置组成。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