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中地理第二章城市与城市化章末整合提升学案新人教必修2
上海世博会上,很多建筑都使用了“垂直绿化”的概念,世博会主题馆外的一面总面积5 000平方米的植物墙更是创下“世界第一”。据此回答22~23题。 22.城市推广“垂直绿化”的最大好处是( )
A.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 B.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夏季能源紧张的局面 C.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 D.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状况
23.下面哪些措施在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方面可供选择( )
①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 ②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 ③建立立体交通道路系统,增加私人汽车数量 ④控制人口增长,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 A.①② C.③④
B.②③ D.①④
解析 第22题,城市推广“垂直绿化”的最大好处是增大城市绿地面积,减轻城市的“热岛效应”,C对。对提高我国森林覆盖率影响不大,不能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林木资源丰富的国家,A错。不能缓解我国普遍存在的夏季能源紧张的局面,B错。不能解决城市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状况,D错。第23题,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可以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转移部分人口,吸纳高素质人才,①对。可以植树种草,提高绿地面积,②对。增加私人汽车数量,不利于城市环境改善,③错。规划建设高大稠密的高档住宅楼,可能增强城市热岛效应,④错。A对,B、C、D错。 答案 22.C 23.A
“半城市化”是农村人口向城市人口转化过程中的一种不完整状态。其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但他们在劳动报酬、子女教育、社会保障、住房等许多方面并不能与城市居民享有同等待遇。我国在2010年前后进入了“半城市化”阶段,随之出现的各种社会问题至少需要20年时间才能逐步解决。据此回答24~25题。 24.“半城市化”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 ) A.用地紧张 C.老龄化程度加剧
25.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 ) A.城市人口比重会短暂下降
13
B.农业发展缓慢 D.基础设施建设滞后
B.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 C.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增加 D.技术密集型产业迅速发展
解析 第24题,根据材料,“半城市化”表现为农民已经离开乡村到城市就业与生活,主要迁移人口是劳动力人口,导致乡村老龄人口比重增大,给乡村带来的主要社会问题是老龄化程度加剧,C对。乡村人口迁出,用地不紧张,A错。农业人口减少,机械化水平提高,不会导致农业发展缓慢,B错。不会导致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滞后,D错。第25题,在解决“半城市化”问题的过程中,首先解决的是住房问题,所以城市住宅用地面积会扩大,B对。人口迁入城市,城市人口比重不会下降,可能提高,A错。农村剩余劳动力会减少,C错。城市劳动力充足,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不会迅速发展,可能减慢,D错。 答案 24.C 25.B 二、综合题(共50分)
26.下图是某城市规划简图,该市常年盛行东北风,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2分)
(1)图中X、Y、Z代表的功能区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下面能正确表示上图中A~B虚线地租水平变化特征的是( )
(3)假如你是一名房地产开发商,将在该城市的a、b、c、d四个地块中选一处建设高级住宅区,你认为哪一块最合适,并简要说明理由。
解析 第(1)题,X位于城市几何中心,且面积较小,为商业区;Y是该城市占地面积最大的功能区,为住宅区;Z布局在城区外缘,多沿交通线路布局或靠近矿产地,为工业区。第(2)题,从A地到B地,逐渐靠近市中心,地租逐渐升高,市中心处地租最高,过市中心后,随
14
着距市中心距离的增加,地租逐渐降低,因此B图合适。第(3)题,高级住宅区要求环境优美,污染小。d位于盛行风的上风向,河流上游,大气污染、水污染都较少,又靠近文化区,适宜建高级住宅区。b处靠近铁路,环境较差。a、c位于盛行风下风向,大气污染严重。所以只有d最适宜。
答案 (1)商业区 住宅区 工业区 (2)B
(3)d d地靠近文化区;地势较高;上风向,空气清新,环境优美;噪声污染少;靠近河流,且在河流上游。
27.读“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回答下列问题。(13分)
(1)图b与图a相比,城市用地规模明显________,城市人口数量呈________趋势。 (2)该城市形成于河流的交汇处,原因是此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你比较城市中心区与郊区气温的差异:__________________;并分析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本题以我国某城市发展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城市化发展和读图分析问题的能力。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结合图示的城市发展基本特征,并能结合城市化的基本标志和城市热岛效应的基本原理和形成原因等内容综合分析即可。第(1)题,根据图示从图a到图b,城市用地规模明显扩大,城市人口数量明显上升,这是城市化的基本标志。第(2)题,河流对城市发展的作用主要体现在水源充足、水运便利等。河流的交汇处,有三个方向的水运优势,交通便利,水源充足,有利于城市形成和发展。第(3)题,由于城市形成“热岛效应”,因此推知城市中心区的气温较郊区高,原因主要是城市的工业集中,人口众多,导致大量废热排放。
答案 (1)扩大 增多(增长) (2)水源充足, 交通便捷, 地形平坦等
(3)中心区气温较高 中心区人口密集、工业发达产生大量热量 28.阅读下述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3分) 材料一 世界城市化进程图。
15
材料二 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图。
(1)结合材料一比较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主要异同。 (2)结合材料二分析经济增长与城市化的一般关系。
(3)材料二中能表示中国城市化水平与经济发展关系的是( ) A.① C.④
B.③ D.⑤
解析 第(1)题,通过图中数据和所学知识很容易回答。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越高,城市化水平越高;反过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能促进经济的发展。第(3)题,中国目前城市人口比重在44%以上,低于50%。
答案 (1)相同点:城市人口增加,城市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上升;城市数量增加;城市规模扩大。不同点:发达国家城市化起步早,城市化水平高,与经济发展相适应;发展中国家城市化起步晚,发展快,城市化水平较低,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
(2)经济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又加速经济的增长。 (3)C
29.左图为“某城区交通通达度等值线图”,图中数值越大表示通达度越好;右图为“该城区所在地的等高线图”(单位:m)。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
16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