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高考押题)(带答案解析)

2020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考点学与练专题07 古代诗词鉴赏与名言名篇(高考押题)(带答案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8:29:15

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3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 江 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词中寄寓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此题考点为鉴赏文学作品中的表达技巧。词句写金兵进犯、连年侵扰的社会现实,表现的是对敌人的恨,对朝廷不抵抗的怨。做题时还要考虑词句在结构上的作用。(2)此题考点为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上阕作者情绪已经明确,下阕由对家国的愁,转向写个人无处寄身之苦。抓住题干的“哪些情感”,多角度考虑。

【答案】 (1)这两句是说,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此句从战争时间之长、波及面之广突出了当时形势的严峻,表达了词人对侵略者的谴责(或“对连年战争的厌恶、痛恨”)和对造成此局面的赵宋王室的不满,(答出任意一方面即可)为后面描写自己的处境和心情做铺垫。

(2)①亡国之痛。作者作此词时,中原已经沦陷,北宋已经灭亡,金人兵临建康,这种残酷现实让词人产生了亡国之痛。②年华已逝之悲。词人年华逝去,鬓发如雪,衰老之悲油然而生。③对晚年安居生活的渴望。词人生逢乱世,侨居异乡,渴望能归老吴兴。④离别的哀愁。词人将要归老吴兴,但又对建康的老朋友依恋不舍,离愁别绪笼罩心头。(答出任意三点、意对即可)

【诗意】 十年来金兵进犯的脚步从未停歇,侵略者的铁蹄已直逼江城。自己消磨了岁月,稀疏的胡须已全白如雪,衰老的面孔流着涕泪,在冬天的寒风中几乎要结冰。岁月逝去这一事实使我感到惊恐。 何处是我终老之地?我的缘分大概应在吴兴之地吧!但离去后,与这里的老朋友也会互生想念之情。在下雨的深夜,孤灯伴着孤影,满腹离愁别绪,难解难排。

32.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问题。

送丘为落第归江东

王 维

怜君不得意,况复柳条春。 为客黄金尽,还家白发新。 五湖三亩宅,万里一归人。 知祢不能荐,羞为献纳臣。

【注】 ①《战国策》载,苏秦游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弊,黄金百斤尽”。②祢:祢衡,很有才华,孔融曾上表推荐他。③献纳臣:进献忠言之臣,这里是诗人自指。

(1)对本诗首联进行简要赏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结合全诗,简要分析本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艺术特色和思想内容。作答时先翻译首联意思,再从艺术技巧和写作内容考虑,律诗四联章法是“起”“承”“转”“合”,起句一般扣题来写。(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做题时先注意首联的“怜”,是同情的意思,含着对友人的同情安慰之情;诗的尾联有自责之意。同时,注意体会诗中颔联、尾联典故的含义。

【答案】 (1)①点题:“不得意”,暗扣标题中的“落第”;“柳条春”暗含送别之意,点题中的“送归”。②情感内涵丰富: “怜”字奠定了全诗感情基调;“况复”递进一层,将伤别之情和人生不如意融合起来,更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对丘为的怜惜。(意思相近即可)

(2)①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首联用一“怜”字直接表达对丘为落第的同情;颔联表现对丘为盘资耗尽困于长安、返回时忧愁煎熬新添白发的困境的怜悯。②尾联表达了诗人自愧不如孔融,明知丘为有才华而不能将他推荐给朝廷的自责。同时“羞”中寓愤,暗含着对贤才遭弃的愤慨。(意思相近即可)

【诗意】 叹息你又一次不能遂意,何况是在这柳条新绿的初春。客居京城,金钱全部用尽,回家时只落得新添白发。太湖边只有你三亩的田宅,遥遥万里外凄凉凉一个归人。深知你有祢衡之才我却无法推荐,惭愧我空为一名献纳之臣。

3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满江红 山居即事

辛弃疾

几个轻鸥,来点破,一泓澄绿。更何处,一双鸂鶒,故来争浴。细读离骚还痛饮,饱看修竹何妨肉。有飞泉,日日供明珠,三千斛。

春雨满,秧新谷。闲日永,眠黄犊。看云连麦垄,雪堆蚕簇,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被野老,相扶入东园,枇杷熟。

【注】 ①鸂鶒:一种水鸟,又名紫鸳鸯。

(1)词的上、下阕分别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若要足时今足矣,以为未足何时足”,如何理解词人的“足”与“未足”?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词题目为“山居即事”,词的内容扣紧题目来写,描写老词人初夏季节的山居生活清闲情景,表现老词人喜爱这风景优美、人情淳朴的山村生活环境的安适情怀。描述景象时注意抓住种种意象,并归纳意境特点。(2)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先翻译这句话,再体会其中的复杂情绪,它写出了词人对此田园风景的满足感,也传递了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微憾感,而终归于以理遣情的平静旷达。

【答案】 (1)上阕描写的是优美的山间自然风光:轻鸥飞来,点破一泓绿水;水鸟嬉戏争浴;飞泉流泻,涌珠溅玉。下阕描写的是宁静祥和、生机盎然的田园图景:春雨过后,水满秧绿;陇上黄牛闲眠;绿油油的麦苗直铺云际;簇上蚕丝,正似朵朵白雪。

(2)“足”体现的是山居生活带给词人内心的美好感受:山村风景优美,田园生活宁静,乡间人情淳朴;“未足”表现的是词人志愿未得实现的遗憾,“何时足”含蓄地流露出词人不甘满足于眼前山居生活的惆怅与无奈。

【诗意】 几只轻盈的鸥鸟飞来,把满湖碧绿澄澈的湖水都扰动了。还有不知哪里来的一双紫鸳鸯,也故意加进来逐水嬉戏,争闹不休。我一面细读《离骚》,一面举杯痛饮;在饱看翠竹之余,也不推辞各种肉食美味。附近还有一道瀑布,犹如明珠飞溅,供我观赏,它不停地倾泻着,似日日捧出千斛明球。 春天,雨水丰足,新播下的谷种长出了碧绿的秧苗;进入农闲时节,小黄牛懒散地打着瞌睡。地里的麦子熟了,有如连绵不断的黄云;蚕房里白花花的新茧簇拥着,恰似堆堆白雪。哎,若是要追求人生的富足,

眼前已经可以满足了;如还不满足,那什么时候是满足?几位老农见我闲着没事,就邀我到东园去走走,说是枇杷已经熟了。

3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送 杨 子 李白

斗酒渭城边,垆头醉不眠。 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 看君颍上去,新月到应圆。

【注】 ①作者一说为岑参。②“杨叶”一作“杨柳”。 (1)从表达技巧上简要赏析颔联“梨花千树雪,杨叶万条烟”。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情感?请结合后两联简要说明。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 (1)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根据诗句可以看出运用了比喻、夸张(对偶)等手法,然后根据手法分析表达效果,写出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哀情。(2)本题考查评价诗歌的思想感情的能力。“惜别倾壶醑,临分赠马鞭”,“惜别”直接点明中心,“马上赠鞭”以示纪念,“新月到应圆” 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都表达了作者的依依惜别之情。

【答案】 (1)运用比喻、夸张(对偶)、乐景衬哀情(衬托)等手法,“梨花”似“雪”,“杨叶”似“烟”,运用了比喻;“千树”“万条”是夸张手法。描写了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条迎风摇曳的美好春景,以乐景衬分别时的哀情,也是对朋友前路的美好祝愿。

(2)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惜别之情,豪迈豁达祝愿之情。诗人喝得酩酊大醉,又“马上赠鞭”以示纪念,表达了豪迈豁达之情;尾联写诗人想象着友人的路途,等到友人到达目的地应该是在月圆之日,从缺到圆的明月都是诗人依依惜别之情以及美好祝愿的感情寄托。

【诗意】 在送别友人的宴席上我喝得酩酊大醉。千树梨花竞相开放,柳叶新芽迎风摇曳,然而我却在这美好的春景中送别友人。把不舍之情寄于酒中,一饮而尽。待到真的要分别之时,“马上赠鞭”,以示

②①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枯黄的野草,将处处伴随着你的悲苦愁颜。 31.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问题。 临 江 仙 陈克 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岁华销尽客心惊。疏髯浑如雪,衰涕欲生冰。 送老齑盐何处是?我缘应在吴兴。故人相望若为情。别愁深夜雨,孤影小窗灯。 【注】 ①陈克:北宋末南宋初词人。浙江临海人。作者作此词时侨居建康(今江苏南京)。②江城:指建康。③齑盐:腌菜和盐,这里指代养老之处。 (1)首起两句“四海十年兵不解,胡尘直到江城”有何作用?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