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性的有效策略
作者:羊士林
来源:《数学大世界·中旬刊》2017年第03期
[摘要]小学教学处于一个相对轻松的发展环境,为教师保留了极大的自由发挥空间,以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素质。其中,如何在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成为备受关注的课题。在过去的小学数学教学中,很多教师过于重视对理论知识的教学,进而在课堂上选择了不当的教学方式,压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得学生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这样的情况对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是非常不利的,并且数学作为一门基础的学科,对学生今后长远的发展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自主学习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主体性;有效策略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自主学习能力始终是广大教师共同追求的目标,很多教师也在为着这个目标不断摸索科学的教学模式。然而在教学实践中,总会因为种种原因导致学生的主体性被湮没,从而使学生成为学习的机器人,不能有效地掌握学习的主动权。这样的教学很难切实起到实质的教学作用,甚至有可能压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针对这样的情况,所有的教师都要不断思考:在教学中采取怎样的教学策略,才能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引导学生能够自主学习,切实掌握数学知识,提升综合能力?那么我将针对小学数学教学,浅谈突出学生主体性的策略。 一、营造宽松的互动学习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有效的互动有着重要的作用,一方面教师可以利用互动来获取有用的信息,了解学生学习问题与学习需求所在,进而在之后的教学中采取有效的教学手段来解决问题与满足需求,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借助互动来增强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活跃课堂气氛,使学生保持浓厚的兴趣来学习数学。就当前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教师在课堂上占据着主导权,学生却总是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二者似乎没有太多的交流,对课堂发展以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来说都是十分不利的。于是,为了有效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可以营造一个宽松的互动学习情境,引导学生与教师共同参与进来,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教师在进行几何图形的教学时,教师为了帮助学生真正地理解图形的概念,可以以一个图形为示例引发学生思考,向学生提问:“同学们,我们生活中有哪些物体是这个形状呢?”这样的方式可以有效地引发学生思考,并积极与教师产生互动,促进学生发散思维的形成,进而在今后的学习中切实提升数学思维与综合能力。 二、开展丰富的学习探究活动
探究性活动一直是教学中的主流教学活动,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与知识迁移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并且小学数学是一门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学科,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活动,可以帮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