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5.(1)人教版必修1第5章测试卷1
【解析】黑暗处理的目的是使金鱼藻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A正确;图中二氧化碳溶于水后pH降低,溴甲酚紫指示剂变为黄色,B正确;实验操作3~5的颜色变化说明pH升高,能证明光合作用吸收CO2,C正确;该实验可证明呼吸作用释放CO2,光合作用吸收CO2,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2.【答案】D
【解析】图示过程为有氧呼吸过程,有光、无光都能进行,A错误;有氧呼吸过程中产生[H]的过程是有氧呼吸的第一、第二阶段,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B错误;根据有氧呼吸
1818
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含O的葡萄糖中的O到了丙酮酸中;再根据第二
181818
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含O的丙酮酸中的O到了二氧化碳中。即O转移的途径是:葡萄糖→丙酮酸→二氧化碳,C错误;有氧呼吸第二阶段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物质①是H2O;有氧呼吸第三阶段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物质②是O2,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3.【答案】D
18
【解析】将盆栽植物天竺葵浇上含O的水后,置于密闭的玻璃钟罩内,再把整个装置放在
18
室外阳光下,并保持适宜的温度,含O的水经蒸腾作用后存在于水蒸气中;该条件下,既
1818
能进行光合作用,又能进行呼吸作用,含O的水经光合作用光反应后,形成的氧气含有O;
181818
呼吸作用中,含O的水参与有氧呼吸的第二阶段,形成含O的二氧化碳;含O的二氧化
1818
碳参与光合作用后形成含O的葡萄糖,进而转化为含O的氨基酸和脂肪。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4.【答案】A
【解析】光合作用光反应阶段产生的[H]用于暗反应中三碳化合物的还原,有氧呼吸第一、二阶段产生的[H]用于第三阶段中还原氧气,A正确;过程①产生的能量一部分储存在ATP中,其余部分以热能的形式散失掉,B错误;光合作用产生的(CH2O)中的氧全部来自二氧化碳,光合作用反应物中水中的氧则全部变成氧气,C错误;图中过程①表示有氧呼吸过程,发生在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中,少数原核生物也能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过程②表示光合作用,场所一般为叶绿体,但是蓝藻没有叶绿体也能进行光合作用,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5.【答案】B
【解析】在图中曲线的e点时,二氧化碳浓度达到平衡点,此时表示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表明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总量与呼吸作用消耗的氧气总量相等,故选B。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6.【答案】C 【解析】密闭塑料袋中苹果的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用于制作葡萄酒的酵母菌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剧烈奔跑时的马骨骼肌细胞进行无氧呼吸
9
的产物是乳酸;浇水过多的栀子花根部细胞进行无氧呼吸的产物是酒精和二氧化碳。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易
17.【答案】C
【解析】14:00后叶片的Pn下降,有机物合成减少,但净光合速率大于0,说明有机物还在积累,A错误;13:00时胞间CO2浓度低,二氧化碳的固定减弱,合成C3的速率相对较慢,B错误;叶片的Pn先后两次下降,第一次下降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叶片气孔部分关闭,二氧化碳供应不足导致,第二次下降主要是由于光照不足引起,C正确;17:00后叶片的Ci快速上升,是由于呼吸作用速率大于光合作用速率,细胞释放的二氧化碳在胞间积累,但此时的暗反应速率不会远高于光反应速率,因暗反应需要光反应提供的[H]和ATP,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8.【答案】B
【解析】甲膜能发生水的光解,说明场所是叶绿体的类囊体薄膜,乙膜发生的是还原氢的氧化,说明是线粒体的内膜,A正确;图乙中的[H]也来自于水,B错误;甲膜是类囊体薄膜,还能发生ATP的合成,乙膜发生的是还原氢的氧化,发生在线粒体的内膜上,能够形成大量的ATP,C正确;甲膜发生光反应,需要光照,乙膜发生还原氢的氧化,需要酶的催化,酶的活性受温度的影响,所以影响甲、乙两种膜上生化反应的主要环境因素分别是光照和温度,D正确。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9.【答案】C
3
【解析】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气来自水;恩格尔曼用极细的光束和好氧菌做实验,证明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卡尔文利用同位
1414
素标记法探明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CO2→C3→14
(CH2O)。
【题型】选择题 【难度】一般
20.【答案】D
【解析】分析题图可知,甲图中a点的纵坐标代表呼吸强度,c点为光补偿点;乙图中,M表示CO2,N代表O2。甲图中a点时植物只进行呼吸作用,不进行光合作用,则乙图中有:m1 = m2;n1 = n2,A正确。甲图中b点时植物既进行光合作用也进行呼吸作用,但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则乙图中有:m1 = m2 + m4;n1= n2 + n4,B正确。甲图中c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等于呼吸作用强度,则乙图中有:m1 = m4 ;n1= n4,C正确。甲图中d点时植物的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则乙图中有:m4= m1+ m3;n4 = n1+ n3,D错误。 【题型】选择题 【难度】较难
10
21.【答案】
(1)蛋白质或RNA 高效性、专一性 (2)斐林试剂 砖红色
(3)①试管1和2均有砖红色沉淀 ②试管1有砖红色沉淀,试管2无呈现砖红色沉淀 【解析】
(1)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酶的作用特点是具有高效性、专一性、酶的作用条件比较温和。
(2)第③步是检测纤维素是否水解,因此加入的试剂是斐林试剂,因为还原糖能与斐林试剂反应形成砖红色沉淀。 (3)结果预期及结论:
①如果纤维素酶能耐受80℃高温,则在80℃条件下纤维素在纤维素酶的作用下能发生水解,试管1和试管2都会呈现砖红色。
②如果纤维素酶不能耐受80℃高温,则试管1呈现砖红色,试管2不能呈现砖红色。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22.【答案】
(1)腺苷 磷酸基团 RNA (2)高能磷酸键 (3)呼吸作用 【解析】
(1)图中A表示腺苷(腺嘌呤核苷),P代表磷酸基团;ATP脱去两个磷酸基团后为腺嘌呤核糖核苷酸,是RNA的基本单位之一。 (2)图中①代表高能磷酸键。 (3)产生ATP的途径有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绿色植物根尖生长点细胞不能进行光合作用,因此该细胞中ADP和Pi合成ATP过程中所需要的能量来源为呼吸作用。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23.【答案】
(1)②③ 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 (2)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 ①②③④ (3)温度 B、D
(4)根系呼吸作用速率下降,影响根对无机盐的吸收,从而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解析】
(1)根据甲图分析,③是光合作用的光反应、①是光合作用的暗反应、②是细胞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④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光合作用的光反应阶段产生[H],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产生[H],而光合作用的暗反应阶段消耗[H],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消耗[H]。②是有氧呼吸的第一阶段和第二阶段,其场所是细胞质基质和线粒体(基质)。 (2)由乙图可知,虚线代表呼吸作用速率,实线代表净光合作用速率。A点表示净光合作用速率为0,即叶肉细胞同时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且光合作用速率等于呼吸作用速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都被呼吸作用所利用,因此A点时叶肉细胞中O2的移动方向是从叶绿体移向线粒体。此时幼苗细胞内正在进行①②③④过程。
(3)分析乙图曲线可知,AB段随温度升高,净光合作用速率增大,说明该阶段限制光合作用的因素是温度;B点、D点净光合作用速率与呼吸作用速率相等,而实际光合作用速率=
11
净光合作用速率+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实际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是呼吸作用消耗有机物的2倍。 (4)处在12%的氧气环境下的根系细胞与处在22%的氧气环境下的根系细胞相比,氧气浓度较低,细胞呼吸速率下降,抑制了根细胞对无机盐的吸收,而与光合作用有关的细胞结构、物质或酶等需要无机盐离子的参与,因此导致光合作用速率下降,从而使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机物减少。 【题型】综合题 【难度】一般
24.【答案】
(1)ATP和[H] 叶绿体基质 (2)逐渐下降 28
(3)淀粉和蔗糖含量 抑制
(4)未遮光的 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 【解析】
(1)光合作用暗反应利用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在叶绿体基质中将CO2转化为单糖,进而形成淀粉和蔗糖。 (2)由图1可知,随着去除棉铃百分率的提高,CO2固定速率下降,叶片光合速率逐渐下降。本实验中对照组(空白对照组)植株的CO2固定速率相对值是28。
(3)由图2可知,去除棉铃后,植株叶片中淀粉和蔗糖含量增加。而随着去除棉铃的百分率增加,CO2的固定速率相对值逐渐下降,由此可推测,叶片中光合产物的积累会抑制光合作用。
(4)遮光部分不能进行光合作用无法产生有机物,而未遮光部分的有机物也不会全部运输到遮光部分,则遮光部分不能用来检测光合速率。与只去除棉铃植株的叶片相比,若检测结果是光合产物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或蔗糖和淀粉的含量下降,光合速率上升),则支持上述推测。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易
25.【答案】
(1)叶绿体、线粒体 [H]、ATP (2)光照强度、温度 (3)S1+S3 S2+S3
(4)0.8 植物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消耗氧气 【解析】
(1)结构b进行光合作用,是叶绿体。结构c分解有机物是线粒体。物质④可由叶绿体产生,被线粒体消耗,应是O2,葡萄糖分解成③丙酮酸的过程中还能产生[H]、ATP。
(2)影响光合作用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CO2浓度和温度,因此限制图丙曲线最终趋于平缓的外界因素主要是光照强度、温度。
(3)在图乙曲线中,当光照强度小于B 时,光合作用强度小于呼吸作用强度,其中 S1 表示CO2 的净释放量,当光照强度大于 B 时,光合作用强度大于呼吸作用强度,其中S2 表示光照强度为BD 段时有机物的积累量,因此细胞呼吸消耗有机物的量为 S1+S3,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总量为 S2+S3。
12
(4)若以释放出的氧气量来代表光合作用速率,则单位时间容器内气体的增加值即为该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图中数据是在半小时内测得的,要求每小时的值需加倍,即(0.6-0.2)×2=0.8 (mL/h);由于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同时,也进行呼吸作用并消耗了氧气,所以该数值比实际的光合作用速率低。 【题型】综合题 【难度】较难
13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