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17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泊、悠然自得之情。 ⑤对现实不满和怀才不遇的苦闷。 (3)常用的抒情方法:①借景抒情,融情入景;②乐景写哀情(反衬)。 【例3】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山居即事 王 维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教你读诗:
1.抓标志:山居,意象有柴扉、落晖、松树、荜门、绿竹、红莲、渡头。
2.看作者:王维,唐代诗人,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苏轼称其“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②[景、事] (写景)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叙事)诗歌描述了诗人隐居山林之后的生活和心态,虽是生活惬意,却又在字里行间透露出诗人的落寞之情。 请你答题:
诗的后四句写出了怎样的景与情?
答: 答案 诗的后四句情景交融。写出了绿竹青翠、红莲花谢,炊烟四起,人们采菱而归的清新之景(景),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喜爱以及陶醉于自然美景的闲适之情(情)。 四、边塞征战诗——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教材链接:《出塞》(王昌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燕歌行》(高适) 题材特征 内容情感 边塞诗多表现从军出塞、保家卫国、民族交往、塞上风情,或抒报国壮志,或发反战呼声,或记现实战事。 ①保家卫国、建立功名的壮志豪情。 常用技法 (1)修辞方面:主要有夸张、对比、互文、用典等。 (2)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常用侧面烘托、动作肖像描写、细节描写等手法。 17
内 涵 边塞征战诗是以边疆地区军民生活和自然风光为题材的诗。 内 容 标 志
①标题往往有“行”“军” “征”“塞”“戍”等与军旅有情 感
18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关的字。 ②常见意象:自然景物类(黄沙、秋月、大漠、孤城、边关、雨雪、风沙等)、地理区域类(塞外、雁门、玉门关、黄河、阴山、楼兰、蓟北等)、战事器具类(金鼓、旌旗、烽火、羌笛、琵琶、战马等)、乐曲类(《梅花落》《折杨柳》《关山月》《阳关三叠》《渭城曲》等)、人物类(戍卒、将帅、胡人、单于等)。 ②奋勇杀敌、英勇无畏的英雄气概。 ③雄奇瑰丽、奇异独特的边塞风光。 ④征人思乡、闺妇盼归的两地情愁。 ⑤凄苦哀怨的怨战情绪,凄厉沉痛的反战思考。 ⑥对和平安宁的边疆生活、和睦友好的民族往来的喜悦。 (3)意境的营造方面:常用景物烘托、虚实结合等手法。 【例4】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塞下曲(其六) 戎 昱
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①。夜后戍楼月,秋来边将心。 铁衣霜露重,战马岁年深。自有卢龙塞②,烟尘飞至今。
【注】①骎骎(qīn qīn):形容马跑得很快的样子。②卢龙塞:古地名。 教你读诗:
1.抓标志:塞下,意象有北风、白草、胡马、戍楼、铁衣、战马、烟尘,表明这是一首边塞征战诗。
2.读注释:“骎骎”的解释表明边塞紧张的战场气氛;“卢龙塞”为边塞特有的地名。暗示所写内容与边塞战争有关。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北风凋白草,胡马日骎骎”“夜后戍楼月”“铁衣霜露重”“烟尘飞至今”。②[景、事] (写景)白草为北风所凋,秋天的夜晚,清冷的月光照着城楼上的戍边老将,他的铁衣上凝结了一层厚厚的霜花,他相依为伴的战马不时发出嘶鸣。(叙事)写月夜戍楼中的老将,在恶劣的边塞环境中戍守边关国土,思念家乡,感叹戍边的岁久年深。 请你答题:
这首诗刻画了怎样的边将形象?寄寓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刻画了一个饱受戍边、思乡之苦的边将形象。颈联表现了对战争给边塞将士带来的苦难的同情,尾联表现了对从古至今接连不断的战争的厌倦,全诗寄寓了诗人渴望和
18
19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平的美好愿望。
五、咏史怀古诗——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 教材链接:《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题材特征 以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陈迹等为题材。借咏叹史实、描写古迹来抒发诗人的兴衰之感,以寄托哀思、借古讽今。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 内 涵 内 容 标 志 标题中有“咏史”“怀古”“登某古迹有怀”“古迹”“古人名”等。 情 感 借怀古叹今,叹个人命运的坎坷。 (2)对比手法,描写眼前衰败、荒凉的景象,与历史上的繁华兴盛形成鲜明的对①针对历史人物或事件,比。 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 (3)化用典故,借典②缅怀前贤,表达敬仰或故寄托自己的感伤惋惜;类比古人,寄托伤或对国事的讽喻。 感或哀思。 (4)衬托,诗人往往③借论古之得失,托古讽临古迹而抒怀,以悲今,忧国忧民。 景衬悲情。 【例5】 阅读下面这首诗,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荆门道怀古① 刘禹锡
南国山川旧帝畿,宋台梁馆尚依稀。马嘶古树行人歇,麦秀空城野雉飞。 风吹落叶填宫井,火入荒陵化宝衣。徒使词臣庾开府,咸阳终日苦思归。 【注】①这首诗作于中唐诗人刘禹锡因“永贞革新”失败被贬,赴连州(今属广州)刺史之任时。②庾开府:即庾信,一开始在梁朝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强留在北方,历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所以世称“庾开府”。 教你读诗:
1.抓标志:荆门道(地点)、怀古。
2.读注释:①交代写作背景,诗作于被贬赴连州刺史之任时;介绍作者情况,中唐诗人刘禹锡“永贞革新”失败。②介绍“庾开府”,暗示此处运用典故。 3.读诗句:①(关键词句)咸阳终日苦思归。②[景、事] (写景)古树之下,烈马嘶鸣,行人歇息,空城之中,遍种禾黍,野雉乱飞。寒风萧瑟,落叶飘零,宫井已被泥土、枯枝和败叶填塞殆满;陵园被火,棺椁以及宝衣皆焚烧净尽。(叙事)在赴任路上看到江山易主的南国山川,古都破败的景象。 请你答题:
19
②
20
2019届高三语文高考复习专题【古代诗歌鉴赏】课案集
本诗的尾联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 用典。借庾信思归的典故,庾信枉费了思归之心,如今的“旧帝畿”已经破败不
堪了,没有什么值得留恋之处了。(或双关,明写庾信思念江陵,暗喻诗人牵挂长安)表达诗人对宋齐梁陈几个朝代的灭亡的惋惜(或南国昔盛今衰的感慨)和革新政治的抱负不得施展的悲愤,更表达了诗人对唐王朝的岌岌可危的政治局势的忧虑。 六、咏物言志诗——绘尽天下万物态,寄寓世间感慨情 教材链接:《咏柳》(贺知章)、《卜算子·咏梅》(陆游)、《石灰吟》(于谦)、《望岳》(杜甫) 题材特征 内 涵 借助吟咏自然或社会事物来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 ①从对象上来看,咏物诗的对象是单纯的某个物。着重对所咏之物的特征、功能进行刻画,或者着重对所咏之物的某一内蕴、精神进行吟咏。 ②从题目上来看,或以所咏之物为诗名或以“咏某物”“题某物”“某物吟”等为题目形式。 内 容 内容情感 常用技法 单纯咏物、托物言志(寓意)、托物喻理、托物讽世。 (1)从具体描写的方法看,主要是正面描写(绘①寄寓作者的理想抱负,或形绘色)与侧面实现个人理想,或报效国家。 烘托。 ②寄寓高尚的节操,或表达怀才不遇与命途多舛的伤感,或抒发年华易逝与理想破灭的哀愁。 (2)从修辞手法看,主要是比喻(比况)、象征、拟人和对比。 标 志 情 感 ③托物讽世,或忧国忧民,(3)从抒情方法或感时伤世,或愤世嫉俗,看,主要是托物或针砭时弊,或冷嘲热讽。 言志。 【例6】 阅读下面这首词,根据提示回答问题。
汉宫春·梅 晁冲之①
潇洒江梅,向竹梢稀处,横两三枝。东君②也不爱惜,雪压风欺。无情燕子,怕春寒、轻失花期。惟是有、南来归雁,年年长见开时。 清浅小溪如练,问玉堂③何似,茅舍疏篱?伤心故人④去后,冷落新诗。微云淡月,对孤芳、分付他谁。空自倚、清香未减,风流不在人知。
【注】①晁冲之,北宋词人,因朝廷党争遭贬,后隐居阳翟(今河南禹县)具茨山。②东君:司春之神。③玉堂:指华贵的宫殿。④故人:此指林逋。 教你读诗: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