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重庆市巴南区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验题
重庆市巴南区高二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测验题 [命题人:鱼洞中学彭存明] 一.语文基础及运用(1—7题每题3分,共21分) 1.选出下列加点词的注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A.沟壑.ha 舳舻..zhúlú 桂棹.zhuó兰桨 倚歌和.ha之 酾.shī酒临江 B.睿.ruì智 贬谪.zh? 锵.jiāng鸣金石 负土累.lěi石 余音袅袅.niǎn C.祭奠.diàn 尚飨.xiǎng 不省.xǐng所怙 辍.chuò汝而就 遽去而殁.mù D.盘桓.huán 床蓐.rù 门衰祚.zuò薄 犹蒙矜.jīn育 除臣洗.xiǎn马 2.选出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 )
A.猥亵 悲恻动人 正襟危坐 如怨如慕 如法炮制 B.凄恻 苍海一栗 逆情悖理 横槊赋诗 英雄倍出 C.寂寥 漱洗万物 冯虚御风 旌旗敝空 投机捣把 D.鸿蒙 乌鹊南飞 相与枕籍 衔哀致诚 文丝不动 3.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人类活动加剧会破坏原有的地表植被 加速沙尘天气发生的频率。 ②在换届选举中他为自己拉到了不少选票,尽管老厂长正派、能干,也只得 。
③该公司 要退出竞争,私下里却加紧活动,谋划战胜对手的策略。 ④国家的各级各类干部, 是高级干部,应加强道德自律,为下级、为社会作出表率。
A.从而 让位 佯言 尤其 B.从而 让贤 扬言 尤其 C.反而 让位 佯言 甚至 D.反而 让贤 扬言 甚至 4.下列各句中划线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
A.米卢的这番话激发了沈小伟重读《孙子兵法》的兴趣,他把这本书小心翼翼地捧在手里,大有相见恨晚之感。 ....B.不法商人昧着良心,在万众一心共抗“非典”的关键时刻,制造大量劣质口罩来坑害消费者,他们真是不名一钱,应受到法律的制裁。 ....C.随着举世瞩目的三峡大坝下闸蓄水并网发电日益逼近,中央电视台的四百多名工作人员正严阵以待,随时准备进行现场直播。 ....D.旅游解禁后,东山又迎来了一批批游客,客人们由衷地赞叹道:“东山果然名不虚传,秀色可餐,是人间的又一天堂啊!”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今年11月25日,是文坛巨匠巴金先生诞生99周年,中国现代文学馆将举办以巴金为主题的文学系列活动。
B.《公民道德建设纲要》深受全社会所欢迎,因为它既可以提高公民的道德 1
水准,又进一步规范公民的道德行为。 C.市委市政府在总结去年经验的基础上,采取了有力的措施,制止了少数单位违反财务制度、请客送礼的错误做法。
D.部分市县政协委员座谈了贾庆林同志的讲话,认为这个讲话是当今乃至今后相当长时间内我国统战工作的纲领性文件。
6.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 A.平时就喜欢唱歌的她,此时轻轻地哼着“摇篮曲”,那孩子就在她怀中慢慢地睡着了。
B.有的人可能终生是个谜,但只要他是英雄,不管谜面如何,谜底决然是一个“公”字。
C.他暗自下定了决心:不看电视,不听音乐,经过两个月的奋战,终于译完了这本书。 D.“闻道欲来相问讯,西楼望月几回圆?”的诗句,出自唐代诗人韦应物的《寄李儋元锡》一诗。
7. 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学好文科关键是要有很强的记忆和理解能力,刘言和李莉两位同学各有所长,_____ 。
A.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但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B.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但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C.刘言的记忆能力比李莉强,李莉的理解能力比刘言强 D.李莉的记忆能力没有刘言好,刘言的理解能力没有李莉强 二.阅读理解(共32分)
(一)阅读李密的《陈情表》选段,完成8-12题。(10分,每小题2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叔伯,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臣侍汤药,未尝废离。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8.下面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慈父见背 见:看见。 B.舅夺母志 夺:改变。 ..C.除臣洗马 除:除去。 D.责臣逋慢 逋:逃脱。 ..9.下面各句中“以”的意思与其他三句不相同的一句是( ) 2
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B.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C.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10.下面加点的词语跟现代汉语意义最接近的两项是( ) A.九岁不行,零丁孤苦 B.至于成立。既无叔伯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D.是以区区不能废 ....
11.下面句子的翻译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孤单无依靠地独自生活,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相互安慰。
B.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褥——祖母早被疾病缠绕,经常卧床不起。
C.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家门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和媳妇。 D.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皇帝恩遇优厚)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的。 12.以下说法不符合短文意思的一项是( )
A.李密六个月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母亲被迫改嫁,李密是被祖母带大的。
B.李密小时候常生病,九岁的时候差点不行了,以后一直孤苦零丁,过着少有兄弟的生活。
C.李密反复陈述不能应诏是因为祖母染病,而且他感到了祖母的病一天比一天重。
D.尽管朝廷催促非常急迫,但李密仍以亲情为由坚持不就,“欲苟顺私情”委婉地表达了他对这一做法的坚持。
(二)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13—16题(8分,每小题2分)
海啸的奥秘
海啸是大洋中规模最大最罕见的一种浪。它是一边串突然在一个海湾或海港出现的大浪,仿佛是大洋中某个妖怪故意掀起的。这些浪产生的原因通常是地壳发生剧烈变动,例如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者山崩等。海啸很难预测,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海啸发生时,海浪往往在接近海岸的时候才会暴升到排山倒海的高度,这是为什么呢?原来,海啸的能量是分布在整个水柱里的。大洋深处的水深,能量分散,所以海面的浪就不太高。这些海浪以骇人听闻的速度在大海上移动(每小时接近800千米),并且前进中浪的能量几乎不减,离陆地越近,海洋的深度就越浅,浪的能量就被压缩到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迫使海浪上升。当这个浪撞击海岸时,便释放出足以摧毁一切的能量。
自从1888年以来,海啸已经使5万多人丧生。在这些人当中,多数事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不过,有时候大自然也会发出警报,线索之一是猛烈而持久的地震。另一个线索是海湾或者海港里的海水突然向大海涌去,把船舶和游鱼搁浅在海滩,有时这个凶兆出现几分钟后,第一个
3
巨浪会汹涌而来。
1958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朱诺市以西200千米处,11千米长的李杜亚湾发生了一次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海啸,4000多万立方米的岩石从900米的高处崩落,顷刻间泻入海湾。科学家计算出这此岩石的冲击力相当于2000艘船同时从一个800米高的船台下水时造成的冲击力,溅起的水花高达500米。巨浪宛似万马奔腾,冲上对面的山坡,山坡上的树木不是被折断就是被连根拔起,并且树枝被削去,树皮也被剥光,土壤被冲刷得露出基岩。 夏威夷是世界上遭海啸袭击次数最多的地方。1948年,美国当局为了保护这个群岛,在檀香山市郊成立了“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今天这个中心的任务已经扩展,向太平洋周围20多个国家提供情报,还经常探测太平洋近2亿平方千米水域内大部分地区的地震脉冲。地震仪一发觉有什么可能触发海啸的断层活动,警报就会自动发出。警报中心成立以后,50年来曾发出过5次较大的警报,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但在警报涉及不到的地方,灾情还是惨重的,如1960年拉丁美洲南部地区一次大海啸曾夺去了上千人的生命,1992年发生在印尼的一次特大海啸夺去了2000人的生命。因此,如何完善和普及海啸警报系统,是今后科学家所面临的一大课题。 13.下列对海啸特点的描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海啸是大洋中规模最大最罕见的一种浪。
B.海啸是一边串突然在一个海湾或海港出现的大浪。 C.海啸无法预测,对人类的危害极大。
D.海啸发生时,海浪往往在接近海岸的时候暴升到排山倒海的高度。 14.对海啸“释放出足以摧毁一切的能量”形成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海啸的能量蕴藏在海底水柱里的。
B.海浪以骇人听闻的速度在大海上移动(每小时接近800米)。 C.前进中浪的能量迅速增大。
D.离陆地越近,海洋的深度就越浅,浪的能量就被压缩到越来越小的空间里,迫使海浪上升。
15.下列意在说明海啸危害性的一项是( )
A.在海啸中丧生的人当中,多数事前根本没有想到自己的性命危在旦夕。 B.海啸把船舶和游鱼搁浅在海滩,有时这个凶兆出现几分钟后,第一个巨浪会汹涌而来。 C.1958年在美国阿拉斯加州李杜亚湾发生的海啸,4000多万立方米的岩石从900米的高处崩落,顷刻间泻入海湾。
D.“太平洋海啸警报中心”成立以后,50年来曾发出过5次较大的警报,拯救过无数人的生命。
16.根据原文所提供的信息,以下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壳发生剧烈变动是导致海啸的原因,如一遇到海底地震、火山爆发或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