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届高三生物高频考点深度解读:专题29群落的结构和演替(解析版)
专题二十九群落的结构和演替
【高频考点解读】 1.群落的结构特征。 2.群落的演替。
3.实验:(1)土壤中动物类群丰富度的研究。 (2)探究水族箱(或鱼缸)中群落的演替。 【热点题型】
题型一群落及其种间关系
例1、下图中的①~④为四组生物的种间关系图(纵轴为个体数,横轴为时间)。A是地衣中的藻类和真菌;B是大、小草履虫;C是兔与狐;D是细菌和噬菌体的种间关系图。请据图回答问题:
(1)判断四组生物关系对应曲线:
A._______,B.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造成②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④与②相比,结果不同是因为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四种种间关系中的b死亡,对a有利的是________。 (5)若C组的狐死亡,则兔的发展趋势是______________。
(5)先上升后下降,然后趋于相对稳定
【提分秘籍】群落种间关系的比较 关系 数量关系图 名称 互利 加,同时减小,呈现出“同生共生 共死”的同步性变化 与根瘤菌 蛔虫对宿主有害,对寄生生与人,噬物有利,如果分开,则寄生寄生 ---------------------------- 生物难以独立生存,而宿主侵染的细会生活得更好 菌 菌体与被衣,大豆图 数量上两种生物同时增地能量关系特点 举例 两种生物生存能力不牛与同,如图a所示;两种生物竞争 生存能力相同,则如图b所物与杂草 示 数量上呈现出“先增加捕食 【特别提醒】
(1) 捕食关系的实质在于“一种生物以另一种生物为食”它强调的是种间关系,同物种不同个体间吃与被吃的关系(如大鲈鱼吃小鲈鱼),不属捕食关系(应属种内斗争)。
(2) 相关概念的“关键点”: 种群——自然区域,“同种生物” 群落——自然区域,“所有生物”
者先减少,后增加者后减少”的不同步性变化 狼与兔,青蛙与昆虫 羊,农作生态系统——自然区域,所有生物+无机环境 【举一反三】
下列属于种间竞争实例的是 () A.蚂蚁取食蚜虫分泌的蜜露
B.以叶为食的菜粉蝶幼虫与蜜蜂在同一株油菜上采食 C.细菌与其体内的噬菌体均利用培养基中的氨基酸
D.某培养瓶中生活的两种绿藻,一种数量增加,另一种数量减少
【热点题型】
题型二群落的结构及演替
例2、某岛屿由海底火山喷发形成,现已成为旅游胜地,岛上植被茂盛,风景优美。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
A.该岛屿不同地段物种组成上的差异是群落水平结构的体现 B.该岛屿形成后最初进行的群落演替属于次生演替
C.旅游可能使岛上的群落演替按照不同于自然演替的速度进行 D.该岛屿一定发生过漫长的群落演替过程
【提分秘籍】
1.群落结构形成的原因及意义
(1) 原因:生物的垂直结构与水平结构都与环境中生态因素有关,垂直结构和水平结构的具体表现都是在长期自然选择基础上形成的对环境的适应。
(2) 意义:生物在垂直方向及水平方向上的位置配置关系有利于提高生物群落整体对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2.群落的演替 (1)两种演替类型比较:
内容 起点 初(原)生演替 原先从没有过植被,或虽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环境 次生演替 原有群落环境只是失去了原有植被,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 经历的时间 时间 经历的时间 速度 缓慢 较快 影响因素 自然因素 人类活动较为关键 实例 裸岩上的演替 弃耕农田上的演替 (2)群落演替的结果: 演替 方向 能量 结构 稳定性 性越来越高 【特别提醒】
(1)群落演替是一个漫长但并非永无休止的过程,当群
落演替到与环境处于平衡的状态时,就以相对稳定的群落为发展的顶点。 (2)在群落演替的过程中,物种的取代是一种优势取代,
而非“取而代之”,如形成森林后,乔木占据了优势,取代了灌木的优势,但森林中仍会有灌木、草本、苔藓等。
【举一反三】
在裸岩演替为森林的过程中,对群落演替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选项 A. B. 生态特征 营养结构 有机物总量 发展期 简单 较少 成熟期 复杂 较多 演替是群落组成向着一定方向、具有一定规律、随时间而变化的有序过程,因而它往往是能预见的或可测的,一般都可以演替到森林这一最高阶段 总生产量增加,群落的有机物总量增加 生物种类越来越多,群落的结构越来越复杂 演替是生物和环境反复相互作用,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可逆变化,稳定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