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及管理技术规定(2006.7)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一)新建、改建桥梁的净宽不应小于规划的道路红线宽。 (二)桥梁的设计应考虑管线通过。
(三)桥梁的横断面划分应与道路横断面一致。
第六十六条 沿规划河道范围修建码头、驳岸、跨河桥梁或其他建、构筑 物应符合以下规定:
(一)新建驳岸构筑物前沿应在规划河道蓝线以外。 (二)河道改道时,新河道未建成之前,现有河道不得填堵。 (三)通航净空应符合规划要求。
第六十七条 凡在规划道路上申请通行机动车的道路开口要符合下列规 定:
(一)一个建设项目原则上允许开设一个机动车道口,当相邻道路为两条 或两条 以上时,则向低一级的道路上开口,并尽可能远离交叉口。
(二)在城市道路交叉口范围开设机动车道口时,其开口位置在城市主、次干路的,机动车道中心线至相交道路红线边线的距离原则上不小于50米;在支路上的,其距离原则上不小于30米。
第六十八条 各类管线设置应符合下列要求: (一)必须与城市管线网衔接。
(二)应根据各类管线的不同特性和设置要求综合布置。各类管线相互间的水平与垂直净距,应符合《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及有关专业规范的规定。各类管线原则上应采取地下敷设的方式。
(三)管线干线应当布置在靠近主要负荷中心或者支管较多的一侧。
(四)各种管线其走向应尽量道路中线相平行,横穿道路的线路应尽量与道路走向垂直,其埋设深度应根据道路结构、标高和管线的安全要求确定,管顶至机动车道路路面垂直距离不得小于0.7米。
(五)在人行道内建设各种管沟,其管沟预制盖板不得外露,保证人行道平整、美观。 (六)管线穿越河道埋设、架空跨越通航河道、随桥敷设,应符合有关专业技术规定。 (七)现有管沟、线敷设与规划位置不符合的,有条 件应逐步迁移改造。
(八)新建城市道路时,各类管线应与道路同步建设。现有架空杆线应有计划地改为地下敷设。 第六十九条 以下地段的管线,原则上采用综合管沟敷设:
(一)交通运输繁忙、管线复杂、管线安排有困难的快速路、主干道以及立体交叉口等大规模工程; (二)重要城市广场及其道路交叉口; (三)道路与河流的交叉处; (四)不允许随时挖掘路面的路段;
(五)开挖后难以修复的路面以及某些特殊建筑场所。
第九章 附则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第七十条 本规定是实施《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具体技术规定。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按《湖州市城市规划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给予处罚。
第七十一条 本规定施行前已取得《建设项目选址意见书》、经核定规划设计要求或已取得《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的建设工程,仍按原规定执行。市政府另有规定的除外。
第七十二条 本规定由湖州市规划与建设局负责解释。 第七十三条 本规定自2006年8月1日起施行。
附录一 名词解释
1、建筑容积率(容积率)
指建筑物地面以上各层建筑面积的总和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值。 2、建筑密度
指建筑物底层占地面积与建筑基地面积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 3、低层建筑
指高度小于、等于10米的建筑,低层住宅建筑为一层至三层。 4、多层建筑
指高度大于10米,小于、等于24米的建筑,多层住宅建筑为四层至六层。 5、高层建筑(中高层、高层住宅)
指高度大于24米的建筑,中高层住宅为7-9层、高层住宅为10层以上(含10层)。 6、公寓式办公建筑
指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有独立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7、办公建筑
指非单元式小空间划分,按层设置卫生设备的办公建筑。 8、商业建筑
指综合百货商店、商场、经营各类商品的专业零售和批发商店,以及饮食等服务业的建筑。 9、商住综合楼
指商业和居住混合的建筑。 10、商办综合楼
指商业和办公混合的建筑。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11、裙房
指与高层建筑紧密连接,组成一个整体的多、低层建筑。裙房的最大高度不超过24米,超过24米的,按高层建筑处理。
12、居住区汽车停车率
指居住区内汽车的停车位数量与居住户数的比率。 13、公寓式酒店
指按公寓式(单元式)分隔出租的酒店,按旅馆建筑处理。 14、酒店式公寓
指按酒店式管理的公寓,按居住建筑处理。 15、旧住房综合改造
指旧住房平改坡、旧包新、成套率等的综合改造。
附录二计算规则
1、建筑容积率计算
(1)在计算容积率时,地下室的建筑面积不计。
(2)对高度在2.2米以下(不含2.2米)的车库层、设备层和半地下室,面积可不计入容积率;对设备层兼作避难层的,其高度可适当放宽。
(3)高度在2.2米以上(含2.2米)的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不超过1米的不计,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米的,按下式计算并计入容积率:
A’=KA
式中:A’—折算的建筑面积,K—半地下室地面以上的高度与其层高之比,A—半地下室建筑面积。 (4)住宅建筑当层高大于等于4.5米,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计算容积率指标时,建筑面积均按该层面积乘1.5倍计算。跃层式住宅、别墅等当起居室(厅)层高在户内通高时可按其实际面积计入容积率。
办公建筑当层高大于等于4.5米,不论层内是否有隔层,计算容积率指标时,建筑面积均按该层面积乘1.5倍计算。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可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
商业建筑当层高大于等于4.5米,计算容积率指标时,建筑面积均按该标准层面积乘1.5倍计算。达到2000平方米以上的大型商业用房(如超市、大型商场、专卖店、餐饮酒店、娱乐等功能集中布置的商业用房)建筑高度可根据功能要求适当提高。门厅、大堂、中庭、内廊、采光厅等可按其实际建筑面积计算容积率。
(5)建筑底层布置架空层,其建筑面积可不计入地块容积率,但电梯井、门厅、过道等围合部门应计入容积率。架空层应满足以下条 件:以柱、剪力墙落地,视线通透、空间开敞;不得围合封闭改作他用或出售、出租,只作为开敞空间使用。
---------------------------------------------------------精品 文档--------------------------------------------------------------------- 精品文档就在这里
-------------各类专业好文档,值得你下载,教育,管理,论文,制度,方案手册,应有尽有-------------- --------------------------------------------------------------------------------------------------------------------------------------------
2、建筑密度计算
在计算建筑密度时,地下室顶板在室外地面以下深度超过1米的部分不计;地下室顶板标高在室外地面以下深度1米至地面以上1米的部分按50%计入建筑密度;半地下室在室外地面以上部分的高度超过1米全部计入建筑密度。
3、建筑基地面积计算 (1)建筑基地边界
建筑基地应与控制性详细规划相衔接,四至边界应以城市道路、河流等自然边界和相邻建筑基地边界为界限。
街坊内建设用地性质不同类的,应在控制性详细规划中细分地块。 (2)建筑基地面积
建筑基地面积以城市规划管理部门正式划定用地范围的面积为准。 4、建筑间距计算
(1)除另有规定外,建筑间距是指两幢建筑的檐口最突出部分垂直投影线之间的最小距离。 (2)建筑物有每处不超过3米长(含3米)的凸出部分(如楼梯间),凸出距离不超过1米,且其累计总长度不超过同一面建筑外墙总长度的1/4者,其最小间距可忽略不计凸出部分。居住建筑阳台累计总长度(突出于山墙面之外或转弯到山墙面上的阳台长度可不计)不超过同一建筑外墙总长度1/2的(含1/2),其最小间距仍以建筑外墙计算;超过1/2的,应以阳台外缘计算建筑间距。
(3)坡度大于45度的坡屋面建筑,其建筑间距是指自屋脊线在地面上的垂直投影线至被遮挡建筑的外墙面之间最小的垂直距离。
(4)建筑后退基地边界地距离和建筑间距应同时符合规定。因基地条 件限制不能同时符合规定的,经与相邻地块产权人协议并经规划管理部门核准,可适当缩减基地边界后退距离,但必须符合消防规定。
5、建筑高度计算
(1)本规则仅适用于确定建筑间距、退界距离和后退道路时的建筑高度计算。其他规定对建筑高度有限制的(如气象台、微波通道、安全保密、日照分析、视线分析等),按建筑物的最高点计算。
(2)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见图一);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地面算至女儿墙顶(见图二)。
坡屋面建筑:屋面坡度小于45度(含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檐口顶(见图三);坡度大于45度的,自室外地面算至屋脊顶(见图四)。
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米以内,且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6、沿路建筑高度
(一)沿路一般建筑高度的控制。(见图五) H≤1.5(W+S)
(二)沿路高层组合建筑高度的控制。(见图六、图七) A≤L(W+S)
---------------------------------------------------------精品 文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