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3高考要求的生物实验(师)
(二)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实验目的: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比较不同细胞的异同点 (2)运用制作临时装片的方法
2.实验原理:
利用高倍镜可以看到某些在低倍镜下无法看到的细胞结构,例如:可以看到叶绿体、线粒体等细胞器,从而能够区别不同的细胞。 3.方法步骤:
(1)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的操作步骤: ①调节光圈、转动反光镜,使视野呈亮白色;
②在低倍镜下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 ③用转换器转过高倍物镜,使高倍物镜头对准通光孔; ④观察并用细准焦螺旋调焦; ⑤绘出所观察到的细胞简图。 (2)临时装片的制作步骤: ①准备好清洁的载玻片和盖玻片;
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溶液(蒸馏水或生理盐水或其它特定溶液); ③将材料平展或涂抹在液滴中;
④用镊子将盖玻片的一侧与液滴接触,再慢慢将盖玻片放下; ⑤用吸水纸将盖玻片周围多余的溶液吸去。 4.讨论:
(1)为什么低倍镜比高倍镜的视野大而且明亮?
与高倍镜比较,低倍镜的放大倍数小,因此视野大;低倍物镜镜头通过的光多,因此比较明亮。
(2)为什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需要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观察?
因为由低倍镜转换为高倍镜时,高倍镜只将低倍镜视野中央部分进行放大,如果不把物像移至视野的中央再换高倍镜,而是直接换上高倍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对象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
(3)使用高倍镜观察时,为什么不能用粗准焦螺旋调焦?
因为高倍镜镜头比较长,与装片之间的距离很近,如果转动粗准焦螺旋,容易损坏镜头、压坏玻片。
(4)试归纳所观察到的细胞(酵母菌细胞、水绵细胞、菠菜叶表皮细胞、蛙的皮肤上皮细胞等)在结构上的共同点,并描述它们之间的差异,分析产生差异的可能的原因。
这些细胞在结构上的共同点是: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植物细胞和真菌细胞还有细胞壁。
这些细胞的形态、大小、结构上都存在差异。各种细胞之间差异的产生的可能原因是:不同物种的细胞基因不同;同一个体的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遗传物质相同,但位置和功能不同,其结构与功能相适应,这是个体发育过程中细胞分化的结果。
9
(三)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实验目的:
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2.实验原理:
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体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3.方法步骤: 操作步骤 ①取口腔上皮细胞制片 注意问题 防止污迹干扰观察效果 保持细胞原有形态 漱口避免取材失败, 消毒为防止感染 固定装片 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促进染色体的DNA与蛋白质分离而被染色 缓水流冲洗载玻片 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需 现配现用 域 洗去残留在外的盐酸 解释 在洁净载玻片上滴一滴质载玻片要洁净 量分数为0.9% NaCl溶液, 0.9%NaCl溶液 用消毒牙签在自己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轻刮几下取细胞,涂在NaCl溶液中,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②水解 将烘干的载玻片放入质量分数为8%的盐酸溶液中,用300C水浴保温5min ③冲冼涂片 用蒸馏水的缓水流冲洗载玻片10s ④染色 滴2滴吡罗红甲基绿染色剂于载玻片上染色5min 吸去多余染液,加盖玻片 ⑤观察 先低倍镜观察,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域,移至视野中央,调节清晰后才换用高倍物镜观察 4.结论
漱口 消毒牙签 将载玻片在酒精灯下烘干 300C水浴保温 选择染色均匀、色泽浅的区使观察效果最佳 真核细胞的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10
(四)用高倍镜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
1.实验目的
使用高倍镜观察叶绿体和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2.实验原理
叶绿体的辨认依据:叶绿体是绿色的,呈扁平的椭圆球形或球形。
线粒体辨认依据:线粒体的形态多样,有短棒状、圆球状、线形、哑铃形等。 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线粒体呈现蓝绿色。 3.实验材料
观察叶绿体时选用藓类的叶、黑藻的叶。原因是这些植物的叶子薄而小,叶绿体清楚,可取整个小叶直接制片,所以作为实验的首选材料。若用菠菜叶作实验材料,要取菠菜叶的下表皮并稍带些叶肉,因为表皮细胞不含叶绿体。
可利用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作为观察线粒体的对象。 4.方法步骤:
步 骤 观 察 叶 绿 体 观 察 线 粒 体 ②低倍镜下找到叶片细胞 ③高倍镜下观察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①制作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 在洁净载玻片中央滴一滴健那绿染液, 漱口后用消毒牙签刮口腔侧壁, 将碎屑涂在健那绿液滴中, 盖盖玻片 ②先低倍镜、后高倍镜下观察 4.讨论
(1)活细胞内,叶绿体是运动的吗?
叶绿体是运动的,在黑暗中叶绿体集中在细胞中部,有光时叶绿体分布在细胞边缘,并且以短径侧对着强光,以长径侧对着弱光。 (2)活细胞内,线粒体的分布总是均匀的吗?
不是。活细胞内,线粒体总是相对集中在消耗能量较多的部位,不同的细胞或者细胞的不同时期,其生命活动是变化的。
蓝绿色的是线粒体,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胞质接近无色。 粒体的活细胞染料 注 意 问 题 分 析 ①制片。 用镊子取一片黑藻的小叶,放入制片和镜检时,临时装否则细胞或叶绿体失水收载玻片的水滴中,盖上盖玻片。 片中的叶片要随时保持有水状态 缩,将影响对叶绿体形态和分布的观察。 视野大且较明亮 重新对焦和对光,但不 可以用粗准焦螺旋 (五)观察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和复原
1. 实验目的:
学会观察植物细胞质壁分离与复原的方法。了解植物细胞发生渗透作用的原理。
11
2.实验原理:
当细胞液的浓度小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失水,细胞液中的水分就透过原生质层进入到外界溶液中,使细胞壁和原生质层都出现一定程度的收缩。由于原生质层比细胞壁的收缩性大,当细胞不断失水时,原生质层就会与细胞壁分离。
发生质壁分离的细胞,当其细胞液的浓度大于外界溶液的浓度时,细胞就会通过渗透作用而吸水,外界溶液中的水分就通过原生质层进入到细胞液中,整个原生质层就会慢慢地恢复成原来的状态,紧贴细胞壁,使植物细胞逐渐发生质壁分离复原。
3. 实验材料和试剂:
紫色洋葱鳞片叶的外表皮。因为液泡呈紫色,易于观察。也可用水绵代替。
0.3g/mL的蔗糖溶液。用蔗糖分子不能进入细胞并且对细胞无毒害作用,0.3g/mL蔗糖溶液既能引起洋葱鳞片叶表皮细胞质壁分离但又不至于过度失水。 4. 实验步骤: 步 骤 (1)制作洋葱鳞片叶表皮的注 意 问 题 外表皮细胞液泡大,含色素多 分 析 临时装片。 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撕取鳞片叶外表皮 取洋葱鳞片叶外表皮放在水 滴中展平(也可挑取几条水 绵放入水滴中)。盖上盖玻盖盖玻片应让盖防止装片产生气泡。 片。 玻片的一侧先触及载玻片,然后轻轻放平。 (2)观察正常细胞 可见细胞液泡大,呈紫色,原生质层紧贴着细胞壁。 (3)观察质壁分离现象。 从盖玻片的一侧滴0.3g/mL 重复几次 液泡含花青素,所以液泡呈紫色。 先观察正常细胞与后面的“质壁分离”起对照作用。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蔗糖溶液中。 的蔗糖溶液,在另一侧用吸蔗糖溶液浓度不否则,细胞严重失水死亡,看不到质壁分水纸吸引,重复几次。镜检。能过高 离的复原。 可见液泡由大变小,颜色由浅变深,原生质层与细胞壁分离。原生质层与细胞壁之间充满蔗糖溶液。 (4)观察细胞质壁分离的复蔗糖溶液浓度大于细胞液浓度,细胞通过渗透作用失水,细胞壁伸缩性小于原生质层的伸缩性,液泡和原生质层不断收缩,所以发生质壁分离。 细胞液的浓度高于外界溶液,细胞通过渗 原现象。 发生质壁分离的透作用吸水,所以发生质壁分离复原现从盖玻片的一侧滴入清水,装片,不能久置,象。 在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重要马上滴加清因为细胞失水过久,也会死亡。 复几次。镜检。观察到:液水,使其复原。 泡由小变大,颜色由深变浅,重复几次。 原生质层恢复原状。
12
为了使细胞完全浸入清水中。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