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教学大纲90课时(2016.6修订版)孙业明
HCIT-QF-JW003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退学生-0.5分/次,对于病假与事假学生-0.2分/课时,旷课课时达到15课时或旷课与请假课时累计达到30课时,取消该门课程考试资格。
(2)单项技能训练考核
单项技能训练考核项目包括5项,即:对刀能力考核、平面加工训练考核、简单轮廓铣削加工训练考核、型腔铣削加工训练考核、孔加工训练考核,单项技能训练考核总分为50分,每项分值为10分,主要考核各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考核中,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具体考核指标项,酌情扣分。
(3)综合技能训练考核
综合技能训练考核总分为30分,考核项目为典型零件综合铣削加工测试,考核项目的考核内容包括职业素养考核、工艺编制与编程能力考核、机床操作能力与安全操作考核和零件加工质量考核,具体考核标准如下:
1)职业素养考核:主要考核工作过程中学生的着装、工作态度、精神面貌、规范操作等内容,可从学生工作过程中获得结果。
2)工艺编制与编程能力考核:主要考核学生根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合理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及根据工艺方案编制数控加工程序的能力。可以通过学生所编写的程序文件获得结果。
3)机床操作能力与安全操作考核:主要考核学生严格按照安全生产规范,熟练操作数控铣床,合理设置加工参数进行零件加工的能力,可以根据学生操作机床的熟练规范程度、安全文明生产情况及加工零件的质量与效率进行考核。
4)零件加工质量考核:主要考核学生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形位精度是否符合图纸要求,量具使用是否熟练规范,可根据学生加工的零件的精度与量具使用情况获得结果。
2、考核标准与成绩评定项目表
课程考核成绩=平时考勤+单项技能训练考核成绩+综合技能训练考核成绩 考核项目 考核内容 上课期间学生出席情况 学习态度 1、对刀能力考核 2、平面加工训练考核 单项技能训练考核 3、简单轮廓铣削加工训练考核 4、型腔铣削加工训练考核 5、孔加工训练考核 综合技能
典型零件综合铣削加工1、职业素养:着装整齐、遵守课堂纪律,在工作中劳动态度端9
30% 单项技能训练考核总分为50分,每项分值为10分,主要考核各项目的任务完成情况和完成质量。考核中,根据各项目的完成情况和具体考核指标项,酌情扣分。 50% 考核指标 不迟到、不早退,不旷课,不无故请假。对于无故旷课学生-1平时考勤 分/课时,对于迟到与早退学生-0.5分/次,对于病假与事假学生-0.2分/课时。上课期间睡觉、玩手机、影响课堂秩序等酌情扣1-10分。 20% 权重 HCIT-QF-JW003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训练考核 测试(30分) 正,精神面貌好,机床打扫和工作台整理干净整洁(占单个考核项目的10%,3分)。 2、工艺编制与编程能力考核:学生能根据工作任务书的要求合理编制数控加工工艺,并根据工艺方案正确编制数控加工程序。(占单个考核项目的20%,6分)。 3、机床操作能力与安全操作考核:刀具选择合理,工件安装正确,对刀操作规范,机床操作熟练,零件加工中能合理选择并调整加工参数,零件加工效率高。加工中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无安全事故发生,若出现重大安全事故,综合技能训练考核记0分。(占单个考核项目的20%,6分)。 4、零件加工质量考核:加工零件的表面质量、尺寸精度符合图纸要求,量具使用熟练规范。(占单个考核项目的50%,15分)。 七、教学基本条件
1.教学资源 (1)教材
教材名称 《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 《CAXA操作讲义》 主编 孙业明 尹昭辉 出版社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出版时间 2011.9 2015.2 (2)宇航仿真教学软件
(3)课程网站(图片库、视频库及教学案例库) (4)多媒体课件
2.教学设施
为保证理论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并顺利实施项目化教学,本课程要求配备以下专用实训室、专业教室和实训所需工具与材料:
(1)数控铣床实训室(配备至少8台数控铣床,建议10台);
(2)数控仿真实训室(配备50台计算机和宇航仿真软件、CAXA等软件); (3)多媒体教室一个(可与仿真实训室共用同一房间) (4)所需主要工具、材料
所需工具:数控铣床8台套;立铣刀、键槽刀、麻花钻、面铣刀、中心钻、镗孔刀各8套;游标卡尺、深度尺、千分尺各8套;
所需材料:铝合金100*100*20、80*80*30若干。
(5)学生学习以小组为单位组成学习团队,每组学生使用一台数控铣床,每组学生建议4-5人,每4组学生建议配备一名实训指导老师;
(6)每组学生至少配备一整套测量工具和实训用刀具等。
八、其他说明
1.课程标准开发说明
10
HCIT-QF-JW003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本课程是以数控编程和加工为主的职业岗位方向课,同时也是培养工程技术人员所必需的一门专业课;是在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构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以项目课程为主体”的高职课程模式》的指导思想下,根据模具制造领域职业岗位群的需求,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工作任务”为导向,运用任务驱动的项目教学法,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过程,模拟“职业岗位情境”,理论实践一体化项目课程。课程以典型零件的数控加工工作任务为主线,以学生就业所需的数控编程、数控加工工艺制定、数控机床操作技能为着眼点选取课程教学内容,通过岗位实际工作任务分析,获取典型工作任务,对典型工作任务进行整合形成综合能力领域,根据学生认知及职业成长规律递进重构将行动领域转换为学习领域(课程)。
2.其它
(1) 教师应依据学习任务中的典型产品为载体安排和组织教学活动;
(2) 教师应按照学习任务的教学要求给学生下发工作任务,任务目标要清晰,并
指定各小组组长进行小组成员合理分工,教师给学生传授完成工作项目必备的资讯,指导学生完成计划的制定,在实施过程中以学生为主导,并进行必要的指导。
(3) 在教学过程中,要创设真实的工作任务,强化实践操作训练,紧密结合职业
技能鉴定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掌握数控铣床编程与操作的各种基本能力的相关知识。
(4) 在课程教学设计过程中应坚持以学生为主体设计教学结构,激发学生积极参
与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生学习信心与成就感,教学活动应根据各任务教学内容与特点在专业教室、CAD/CAM教室与数控实训基地进行,充分利用数控仿真软件进行模拟操作,待学生仿真考核合格后上机床进行加工操作。
(5) 在教学活动实施过程建议配备一定数量的兼职教师,以满足工学结合教学的
需要;
(6) 建议每天课程结束应安排当日小结,每星期课程结束安排一次中期总结,所
有教学内容结束安排一次课程总结,总结教学与实训中的成功、不足与存在问题,并提出改进或解决措施。
(7) 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确保工学结合教学顺利实施; (8) 本课程适用于三年制高职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
制定日期:2011-7-15 修订日期:2014.12.12
执笔人:孙业明 审核人:尹昭辉 批准人:
11
HCIT-QF-JW003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数控铣床编程与加工》课程教学大纲
12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