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巷道架棚安全技术措施
直,根据巷道中线和两个立柱之间连线是否垂直,就能知道支架是否扭斜。
(9)背帮、勾顶:上背板时要上一块,填一块(把背板和岩帮之间空隙用木楔背紧),勾顶背板密度每200mm一块(背板尺寸为长度1200mm,厚度50mm,宽度100mm),并且要目测检查所上背板是否平整,背帮时应两侧对称进行。
(10)依次逐架架设,不得两架及以上同时作业。 三、施工技术要求
(1)工字钢棚支架采用矿用11#型工字钢,其附件的材质和加工必须符合设计和有关标准规定;
(2)工字钢棚支架装配附件齐全,无锈蚀现象,螺纹部分有防锈油脂; (3)工字钢上梁长1.8m,扎脚宽2.6m,净高2.2m. (4)工字钢钢棚支架棚距800m,允许误差±50mm;
(5)巷道支架的前倾、后仰符合以下规定:合格:偏差±10mm;优良:偏差±50mm;;
(7)柱窝挖到实底200mm;
(8)施工时,必须按巷道原方位角挂巷道中线、按巷道原坡度挂施工腰线,其施工误差不大于掘进安全质量标准化检查标准及评分办法(架棚巷道):
巷道净宽0~+50mm,巷道净高:-30mm~+50mm,水平巷道支架前倾不超过±1°。
四、劳动组织
采用“三八”制作业,每班设跟班干部一名跟班指挥,设班长一名,负责当班安全工作,安全检查员一名,负责安全检查和监督,质检员一名,负责质量检查和验收,瓦斯员一名,负责瓦斯检查工作,其它施工人员根据实际情况设定。
五、施工前准备
(1)施工材料:刹帮背顶原木(Φ≥120mm) (2)施工机具准备:
施工机具:大锤、手镐、钢卷尺、木锯、风镐、铁锹、水平尺等。 (3)施工前检查工字钢棚支架无裂纹,无硬过渡现象,主要配件应具有可换性。
(4)施工所需材料及机具等准备齐全并运至施工地点。
(5)找准中腰线并做好标记,用线绳拉一条中线通过所要架设支架的地段,把腰线引至两旁做出记号。
六、主要安全技术措施 1、架工字钢棚安全技术措施
(1)架工字型钢棚前,先要对架设点前后10m范围内进行敲帮问顶,找掉活矸活块确认安全后方可作业。
(2)立柱腿时,按准确位置挖出柱窝,深度要一致,柱腿要放在实底处安设,防止棚腿歪斜不正或悬空。
(3)架设支架立柱腿时,要同时喊号,防止人员挤伤手,柱腿立好后分别由两人扶好,防止倾倒伤人。
(4)上顶梁时,搭设高架操作平台,施工地点必须用架管、木板及管扣搭设适当高度的工作台(工作台距顶部必须保持1.6米的高度),工作台下方必须用管扣及钢管打好斜撑,钢管立杆至少有两根撑顶,横杆至少有两根撑帮,并用铁丝牢固捆绑在架好的工字型钢棚棚上,保证牢固安全。施工人员在工作台上施工时,必须佩带安全带,安全带上钩必须吊挂在架好的工字型钢棚梁上,
(5)架设支架时前后人员应配合协调,步调一致,统一听从班长指挥,以免柱腿、顶梁歪倒、落下砸伤人。
(6)支设工字型钢棚支架时要检查支架无裂纹、无硬过渡现象,如发现后立即更换支架。
(7)支设工字型钢棚支架时,工作人员要配戴好布手套,防止支架上的铁屑或毛边划伤手。
(8)在上梁、站腿时,必须扶牢、扶稳,预防碰伤,发生意外。 (9)顶梁与棚腿结合处必须亲合严密,棚不扭斜,不前倾后仰,工程质量符合要求;帮顶必须打严背实,严禁出现不接顶帮的现象。
(10)施工地点要指定专人管理,施工前要分工明确到每个人并讲明注意事项,跟班领导亲自盯在现场,按措施要求施工,杜绝违章作业。
(11)上梁时,施工地点不得少于5人,架棚时,必须有专人看护顶板。 (13)本班不能施工完毕,在不影响安全工作的前提下,要将帮顶封闭严实,向下一班工作人员交接清楚后方可下班。
(14)施工地点必须配备钎子、大锤、扳手工具及材料,跟班干部及安全检查员加强安全质量监督、检查。
(15)在顶帮变形严重的地段要采取加设木点柱作为临时支护,确保安全的情况下方可进行架棚施工。
2、其它安全措施:
(1)所有施工人员应持证上岗。
(2)施工所采用的工具、材料必须符合要求。
(3)严禁交叉作业。集中作业时,施工人员要互相配合,注意周围环境和作业人员,严禁互相碰撞或危害。
(4)坚持现场交接班制度,当班存在隐患时必须立即处理后再施工,存在的问题要向下一班交代清楚。
(5)坚持安检员现场监督把关,质检员现场质量验收签字制度,瓦检员要加强瓦斯检查。
(6)绝对禁止在巷道内有人人进行辅助运输工作。
(7)其它严格执行《岗位作业标准》、《煤矿安全规程》、《操作规程》、安全质量标准化标准中的架棚巷道各项规定。
(8)所有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必须在认真学习该措施合格并签字后方可上岗。
3、避灾路线
瓦斯、火灾、煤尘爆炸避灾路线:架棚地点→东翼瓦斯抽放风巷→11轨道上山→副井→地面
水灾避灾路线:架棚地点→东翼瓦斯抽放风巷→11轨道上山→副井→地面 顶板避灾路线:架棚地点→东翼瓦斯抽放风巷→11轨道上山→副井→地面 附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