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4:12:43

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列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解析:选C。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一段可知,“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第二段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第三段分析可知,“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是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成熟的必要条件,不是充要条件。

三、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赵鼎字元镇,解州闻喜人。生四岁而孤,母樊教之,通经史百家之书。登崇宁五年进士第,对策斥章惇误国。累官为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其能,擢为开封士曹。 ..

金人陷太原,朝廷议割三镇地,鼎曰:“祖宗之地不可以与人,何庸议?”已而京师失守,二帝北行。金人议立张邦昌,鼎与胡寅、张浚逃太学中,不书议状。 ..

高宗即位,除权户部员外郎,擢右司谏。刘光世部将王德擅杀韩世忠之将,而世忠亦率..部曲夺建康守府廨。鼎言:“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命鼎鞫德。鼎又请下诏切责世忠,而指取其将吏付有司治罪,诸将肃然。上曰:“肃宗兴灵武得一李勉,朝廷始尊。今朕得卿,无愧昔人矣。”中丞范宗尹言,故事无自司谏迁殿中者,上曰:“鼎在言路极举职,所言四十事,已施行三十有六。”遂迁侍御史。

鼎上疏言:“顷张浚出使川、陕,国势百倍于今。浚有补天浴日之功,陛下有砺山带河之誓,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今臣无浚之功而当其任,远去朝廷,其能免于纷纷乎?”又言:“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臣日侍宸衷,所陈已艰难,况在万里之外乎?”时人士皆惜其去,台谏有留行者。..会边报沓至,鼎每陈用兵大计,及朝辞,上曰:“卿岂可远去,当遂相卿。”九月,拜尚书

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制下,朝士相庆。

在吉阳三年,潜居深处,门人故吏皆不敢通问,惟广西帅张宗元时馈醪米。桧知之,令本军月具存亡申。鼎遣人语其子汾曰:“桧必欲杀我。我死,汝曹无患;不尔,祸及一家矣。”遗言属其子乞归葬,遂不食而死,时绍兴十七年也,天下闻而悲之。

(选自《宋史·赵鼎传》,有删改)

9.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B.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C.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D.臣所请兵/不满数千/半皆老弱所赍/金帛至微/荐举之人除/命甫下/弹墨已行

解析:选B。解答断句题可先粗读所给的句子了解句意,然后根据句中的标志性结构并运用排除法得出答案。“半皆老弱”点明了士兵的人员结构,是对前句的补充,其后应断开。故排除C、D两项。“除命甫下”指任命刚刚下达,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项,选B。

1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对策,是中国古代科举中殿试考试的主要内容。“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应试与出题两个部分,内容主要是治国安邦、国计民生的政治大事。

B.太学,古学校名,即国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始设太学。东汉时太学大发展。明以后不设太学,只设国子监,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叫“太学生”。

C.除,古代用来表示官职任免的术语,指任命,授职。唐以来称试官或暂时代理官职为“权”。

D.宸衷,皇帝的心意。宸,北极星所居。借指帝王的宫殿,又引申为王位、帝王的代称。 解析:选A。“策问”与“对策”分别指出题与应试两个部分。 1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

A.赵鼎忠君爱国。他反对割地求和。徽、钦二帝被迫北行后,金人准备立张邦昌为帝,赵鼎等人拒绝书写发表己见的文书,躲进太学。

B.赵鼎为人正直。在得知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手下将领后,他向皇上讲述了王德专权杀人的事,分析了其中的利害,并直接对王德进行了审讯。

C.赵鼎深得高宗信任。他的建议多被采纳实施。皇上不顾别人反对,将他从谏官破格提拔为侍御史。

D.赵鼎在吉阳时,门人故吏均不敢与他来往。当他得知秦桧有意置自己于死地时,为不牵连家人,绝食而死。

解析:选B。“命鼎鞫德”,省略了主语“上”,赵鼎是在皇上的命令下审讯王德的。 1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德总兵在外,专杀无忌,此而不治,孰不可为?(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君臣相信,古今无二,而终致物议,以被窜逐。(5分)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

(2)君臣互相信任,自古以来没有第二,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

赵鼎字元镇,是解州闻喜人。长到四岁的时候父亲去世,母亲樊氏教育他,(他)通晓经史百家著作。崇宁五年考取进士,回答策问时斥责章惇误国。多次升迁后出任河南洛阳令,宰相吴敏知道他有才能,提拔他担任开封士曹。

金兵攻陷太原,朝廷商议要割让三镇地给金人,赵鼎说:“祖宗留下的土地不可以给予别人,有什么可商量的呢?”不久京城失守,徽、钦二帝被迫北行。金人商量要立张邦昌为皇帝,赵鼎与胡寅、张浚逃到太学中,不肯书写发表己见的文书。

高宗即位,任命(赵鼎)代理户部员外郎,提拔为右司谏。刘光世的部将王德擅自杀死韩世忠的将领,而韩世忠也要率领军队夺取建康府衙。赵鼎(对皇上)说:“王德在外统领军队,专权杀人没有顾忌,这样如果还不治罪,还有什么不能做呢?”皇上命令赵鼎审讯王德。赵鼎

又请求皇上下诏书严厉斥责韩世忠,而且指斥抓捕韩世忠的将领交给有关部门治罪,各位将领都肃然无声。皇上说:“肃宗复兴大业时在灵武得到一个李勉,朝廷才开始受到尊敬。现在我得到你,就没有什么可愧对古人的了。”中丞范宗尹说,旧例没有从司谏升为殿中的,皇上说:“赵鼎在担任谏官时非常尽职,他提出的四十件事,已经付诸实施了三十六件。”于是升赵鼎任侍御史。

赵鼎上书说:“不久前张浚出使川、陕,国势比今天强盛百倍。张浚有补天浴日的伟大功劳,陛下有砺山带河的长久的誓言,君臣互相信任,自古以来没有第二,然而(张浚)最终遭到别人非议,以致被放逐。如今我没有张浚那样的功劳却担任了他的官职,(如果我)远离朝廷,是不是就能避开别人的议论呢?”又说:“我请求带领士兵,数量不满一千,一半都是老弱,所赐给的财物又很少,推荐人的任命书刚刚下达,弹劾人的文书也已经到来。我每天按皇上的心意行事,想要陈述自己的观点已是很艰难了,何况远在万里之外的人呢?”当时的人们都为他的离去惋惜,御史台有人上谏要留下他。恰逢有边疆报告送来,赵鼎常常陈述用兵的大计,等到他上朝辞行时,皇上说:“你怎么能离开远去呢?我将要任命你为宰相。”九月,任命赵鼎为尚书右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兼知枢密院事。诏书一下,满朝大臣都来祝贺他。

在吉阳三年,深居简出,门生和旧日部下都不敢与他往来问候,只有广西帅张宗元不时地给他送米。秦桧知道了这件事,命令吉阳军每月开列存亡的报告。赵鼎派人告诉他的儿子赵汾说:“秦桧一定想要杀死我。我死了,你们就没有忧患了;不这样的话,灾祸会降临到我们一家人身上。”留下遗言嘱咐他的儿子,希望把他送回家乡安葬,于是绝食而死,当时是绍兴十七年,全国人听说这件事后都很悲伤。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完成13~14题。

苍洱临眺 李 京

水绕青山山绕城,万家烟树一川明。 鸟从云母屏②中过,鱼在鲛人镜里行。 翡翠罘罳③笼海气,旃檀④楼阁殷秋声。 虎头⑤妙墨龙眠⑥手,百帧生绡画不成。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来看,应是分两类进行列举,并不是“按时间顺序”列举。故选B项。 8.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当代文学比现代文学历时更长,由于文化自信缺失,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 B.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根本原因。 C.对“内源性”理论资源的三个方面,我们应该要创造性、批判性地继承与发展。 D.当我们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用,当代文学学科建设就能脱羽成熟。 解析:选C。A项,偷换概念,由原文第一段可知,“未能达到时代的高度”的是“当代文学学科建构”,而不是“当代文学”。B项,“根本原因”推断不当,由原文第二段来看,“偏重于‘外源性’理论资源”是当代文学学科仍处于“未完成”状态的一个原因,但不能说是“根本原因”。D项,“就能脱羽成熟”的推断结果过于绝对。由第三段分析可知,“注重对‘内源性’资源的筛选和利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