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2020学年语文鲁人版选修中国现当代小说选读巩固提升案:第三单元 单元综合检测(三) Word版含解析
单元综合检测(三)
(时间:150分钟 分值:150分)
一、基础知识(15分,每小题3分)
1.下面加点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窈窕(yǎo) .桂棹(zhào) .B.愀然(jiū) .庐冢(zhǒng) .C.匏樽(páo) .癸丑(guǐ) .
D.肴核(hé) .形骸(hái) .
壬戌(rén) .枕藉(jiè) .江渚(zhū) .会稽(kuài) .
斗牛之间(dǒu) .
取之无禁(jìn) .瑰怪(guī) .怪咎(jiù) .
解析:选B。B项“愀”读qiǎo,“渚”读“zhǔ”。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透彻 频律 攻坚战 振聋发聩 B.通谍 竞聘 节骨眼 锋芒毕露 C.精悍 杂糅 识时务 礼尚往来 D.坐标 博取 辨证法 大相径庭
解析:选C。本题考查音同造成的别字。A.律—率。“频率”,指在单位时间内某种事情发生的次数。B.谍—牒。“牒”指文书和证件。通牒:一个国家通知另一个国家并要求对方答复的文书。D.辨—辩。“辩证法”是关于事物矛盾的运动、发展、变化的一般规律的一种哲学学说。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3~5题。
“长征”三号甲、“长征”三号乙与“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共同组成了“长征”三号甲系列。它能够满足绝大多数当今世界上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各种我国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1994年2月8日,“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后,________,来自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6月,“长征”三号甲系列型号共完成87次发射,成功率近98%,被称为我国的“金牌火箭”,在通信卫星工程、探月工程、北斗工程、高分工程、风云气象卫星工程等重大工程以及国际商业卫星发射服务中________。在“长三甲系列火箭”研制之初,就确定了“下捆上改”的研制思路,增加捆绑助推器,火
箭的三子级采用YF-75氢氧发动机和3米直径的低温贮箱,这个在当时创新性的设计思路,决定了“长征”三号甲系列火箭既能发挥常规推进剂发动机的大推力优势,又可以发挥末级氢氧发动机的高比冲优势,使它在执行任务时________。
“长三甲系列火箭”2018年执行了14次飞行任务,这对该型号来说,( )。事实上,自诞生之日起,“长三甲系列火箭”就承担着我国火箭探索系列化、通用化、组合化发展模式的重任。研制队伍希望能够实现同一种构型的火箭在单机、系统甚至整箭上互相通用,从而让火箭与不同任务自由搭配,即“去任务化”,这样火箭研制生产就可以先行一步,不被任务掣肘,质量管控就________。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我国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
B.它能够满足我国当前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
C.我国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各种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
D.它能够满足当今世界上绝大多数地球同步转移轨道有效载荷,以及当前各种我国中高轨道有效载荷的发射任务。
解析:选B。画线句的逻辑顺序应由小到大,应由“我国”再到“世界”;根据语境,画线句的主语应该是“‘长征’三号甲系列”,即“它”不能是“我国”;顺序不当,应为“我国当前各种”。所以A、C、D三项错。
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百战不殆 至高无上 挥洒自如 信手拈来 B.捷报频传 举足轻重 游刃有余 轻而易举 C.捷报频传 至高无上 游刃有余 信手拈来 D.百战不殆 举足轻重 挥洒自如 轻而易举
解析:选B。捷报频传:胜利的消息接连不断地传来。符合前面语境“‘长征’三号甲火箭首飞成功”。百战不殆:每次打仗都不失败。对象错。举足轻重:所处地位重要,一举一动都关系到全局。至高无上:最高;没有更高的。不合语境。游刃有余:形容做事熟练,轻而易举。挥洒自如:指写诗作画,运笔自如,不拘束。对象错。轻而易举:形容事情很容易
做。信手拈来:随手拿来,多形容写文章时词汇或材料丰富,不费思索,就能写出来。对象错。
5.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既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又是急难重的挑战 B.不只是急难重的挑战,又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 C.既是急难重的挑战,又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 D.不只是提高应对任务能力的机遇,还是急难重的挑战
解析:选D。根据前后语境,从括号所处的位置看,括号内所填的句子应是承接上文的,“长三甲系列火箭”的研发首先是面对历史机遇,再面对未来挑战,故B、C两项错;此题“机遇”和“挑战”之间是递进关系,“既……又……”是并列关系,A项错。
二、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中国现代文学已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学科建构。中国当代文学已经走过六十多年的历程,在时间上是现代文学的两倍多,但仍是一个处于“未完成”状态的年轻学科。在当前我国大力倡扬“文化自信”的背景下,直面中国当代文学学科的问题与困惑,并寻求学科发展的新路径和新方法,应成为当代文学研究不容回避的议题。
当代文学的学科建构离不开“外源性”的理论资源,而且事实上,它在推动当代文学的学科建设方面曾起到重要作用。问题是,长期以来,我们热衷于向“西方取经”,过于偏重这些“外源性”资源。20世纪80年代我们崇拜黑格尔的“历史哲学”,90年代服膺阿尔都塞的“历史总体性”和詹姆斯的“永远历史性”,新世纪迷恋福柯的“知识考古学与谱系学”以及德里达的“解构学”。对于海外华人学者的研究成果,我们同样顶礼膜拜、趋之若鹜。举例说,美国华裔汉学家王德威的论文《被压抑的现代性——没有晚清,何来“五四”?》的发表,就无异于在国内现当代学术界扔进了一颗深水炸弹。一时间,当代文学研究领域里到处都是“被压抑的现代性”话题,甚至“没有……,何来……”的句式也到处被模仿。
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不应失去自己的学术主体性。我们的当代文学史写作要有自己的学科特色、基本范畴、主体身份和当代性品格。当代文学学科建设要将落脚点转移到“内源性”理论资源上来,主要包括三方面:一是优秀的传统文化,二是中国的本土经验,三是清代“朴
学”的实证方法。比如传统文化中的文章学传统、《史记》对理想文化人格的塑造和高超的叙事技巧,都可以成为我们撰写当代文学史的参照,并促使当代文学史家去思考一些更深层次的问题,如当代文学如何回归或复活传统的叙事美学与诗学,等等。当代优秀作家已清醒意识到:优秀的文学作品不是西方哲学思想的演绎,也不是技术主义的炫技,而必须植根于本民族的沃土中,并通过“本土经验”的形象化和具体化,以深邃的思想、博大的情怀和高贵的精神气质,引导人类走向真善美的新高度。关于清代“朴学”的方法论问题,有学者认为,“中国作为世界的文明古国,也是作为史籍最为宏富的国度,在历史化问题上自有其广博而又独特的资源、思路和方法”。不过,必须看到,清代“乾嘉学派”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
中国现当代文学学科的奠基者王瑶说过,文学史学科“总要发展,要突破过去,要后来居上。每个时代都应该达到自己时代的高度”。期待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文化自信心的恢复,当代文学学科建设也将脱羽成熟。
(摘编自陈剑晖《当代文学学科建构与文学史写作》)
6.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中国当代文学研究对待“外源性”资源与“内源性”资源的态度存在着偏差。 B.西方学者的理论成果和华裔学者的学术研究都影响了中国当代文学学科建设。 C.植根于民族的本土经验,是对学术主体性的坚持,能使作家写出更好的作品。 D.“朴学”重视对史料的搜集整理,但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 解析:选D。D项,“缺乏理论支撑,不利于建构当代文学史”不正确,原文第三段“那一套方法对当代文学史料的收集整理是有用的,但它的琐杂考证和重学问而轻人文的理论对于建构当代文学史应有的广度、厚度和深度,则是无效甚至是不利的”。故选D项。
7.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文章以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滞后为立论的前提,论证了重视“内源性”资源的必要性。 B.文章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论证“外源性”资源的影响之大。 C.文章对“外源性”资源的作用、清代“朴学”实证方法都做出了一分为二的辩证评价。 D.针对当代文学学科建设,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分析问题,最后指明发展的方向。 解析:选B。B项,“文章按时间顺序列举了诸多海外学者的研究成果”不正确,从原文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