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周长教案
新世纪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单元教案
第五单元 周长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通过观察、度量及比较、归纳等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3、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4、能运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计算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简单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5、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图形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
单元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2.能测量和计算具体事物和三角形、长方形、正方形等图形的周长。 3.能用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等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 难点:指出并能测量具体图形的周长,探索并掌握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的计算方法。 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什么是周长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4—45页 教学目标:
1
1. 结合具体事物或图形,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周长。 2. 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四边形等图形的周长。 3. 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准备:线、绳子、直尺、皮尺、多媒体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画一画
1、 老师有一种本领,可以一笔画出一个美丽的图案,同学们想见识一下吗?
2、 师示范用一笔画出:树叶、花朵、小动物等物体的外部形状。 3、 同学们想学老师这样画一笔画吗?从起点开始用一笔画出图形的外部形状,再回到起点为止,不间断,不重复。
4、 学生尝试用一笔画出简单的图案。 二、描一描,量一量
5、 将自己采集的、喜欢的树叶放在纸上,描出它的外形。
6、 你有没有办法量出你所画的那片树叶边线的长度?请试一试。(培养动手能力。) 7、 学生单独测量或小组合作测量一片树叶。(学会与人合作交流。) 8、 学生汇报测量方法和结果。(肯定不同的探究过程和不尽相同的探究结果。)
9、 小结:同学们刚才测量的是一片树叶一周的长度,也就是树叶的周长。我们把一个图形一周的长度叫做这个图形的周长。
三、摸一摸
2
1、摸一摸课桌桌面的周长。(注意:怎样才是“一周的长度”。) 2、找一些身边的事物,摸一摸它们面的周长。(如:课本、黑板、文具盒、橡皮、窗户、门等物体)
四、算一算,比一比
1、教科书第45页第2题:量一量、算一算下面图形的周长。 学生独立测量,并在小组内说一说:“三角形要量几条边?四边形要量几条边?为什么?”(了解求一般三角形、四边形周长的计算方法。) 2、 教科书第45页第3题:每小题两个图形的周长一样吗?
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观察图形,并通过测量、移动等方法,作出自己的判断。
在小组内交流讨论。
班级集中发言,教师结合学生的想法,借助多媒体(或小棒)展示边线的移动过程,直观地说明每组题中两个图形的周长为什么一样或不一样。
五、课堂回顾 六、课后活动 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和适当的测量方法,量一量自己的腰围和头围,将测量方法和结果记录下来,并与同伴说一说。
第二课时 游园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数学第五册P46 教学目标:
3
1.能测量并计算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等图形的周长。
2.结合具体情境,感知周长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学会合作交流.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挂图、灯片。 教学过程:
一、活动一:游园
(1)出示挂图,创设情境:笑笑想参观这座小公园,有一条小路环绕着它,你们能算出这座小公园的周长吗? (2)学生独立思考,并解答。 (3)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并说说是怎样想的。
(4)全班交流,鼓励学生充分说出自己不同的解法,对于学生的简便方法进行计算给予充分的肯定。
(5)总结计算多边形周长的方法。 二、活动二:算一算
(1)用灯片出示46页的算一算 独立完成
(2)小组内交流算法 (3)全班交流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解决,特别是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方法。
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