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8-2019学年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区九年级(上)期末物理试卷
104;1.575×105。 故答案为:小于;5.25×
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等时间内物质吸收的热量相等; 根据图示图象求出在各段温度的变化量,应用热量公式分析答题。 本题考查了比较比热容大小、求吸收热量等问题,分析清楚图示、应用热量公式即可正确解题。
16.【答案】解:(1)由P=UI可得,座椅垫处于“低温”时,电路中的电流:
I==
=0.75A;
(2)由图知,低温时R1、R2串联, 由P=可得,串联的总电阻: R==
=16Ω,
已知R2=7.2Ω,
根据电阻的串联可得,加热片R1的阻值: R1=R-R2=16Ω-7.2Ω=8.8Ω。
(3)由图知,座椅垫处于“高温”时,是只有R2的基本电路, 所以高温档功率为:P高==
=20W;
5×60s=6000J。 高温档5min产生的热量为:Q=W=P高t=20W×
答:(1)座椅垫处于“低温”时,电路中的电流是0.75A; (2)加热片R1的阻值是8.8Ω;
(3)高温档功率是20W;高温档加热5min产生的热量是6000J。 【解析】
(1)已知低温功率和电源电压,根据I=(2)低温时R1、R2串联,根据R=特点可求R1;
(3)高温时只有R2有电流通过,已知R2阻值和电源电压,利用公式P=
得
得到电路电流;
求出串联的电阻,再根据串联电路电阻的
到高温功率;已知高温功率和正常工作时间,利用Q=W=P高t得到产生的热量。 此题考查了电功率变形公式及焦耳定律的应用,根据开关开合确定加热器所处档位,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17.【答案】解:
(1)电动机的输入功率: P总=UI=40V×5A=200W,
由表中参数可知,电动机的输出功率:P出=160W,
第17页,共22页
线圈的发热功率:
P热=P总-P出=200W-160W=40W;
电动机正常工作10分钟,线圈产生的热量: Q=W=P热t=40W×10×60s=24000J;
2
(2)电动机线圈的发热功率:P热=Ir, 则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r==
=1.6Ω;
(3)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 η=
=
×100%=
×100%=
×100%=80%。
答:(1)该电动机正常工作10分钟,线圈产生的热量为24000J。
(2)该电动机线圈的电阻1.6Ω。
(3)该电动机正常工作时的效率为80%。 【解析】
(1)由表中参数找出电动机的额定电压与额定电流,由电功率公式P=UI求出电动机的输入功率即总功率,
根据能量守恒得,根据P热=P总-P出算出线圈的发热功率,根据Q=W=P热t算出电动机正常工作10分钟线圈产生的热量;
2
(2)根据P热=P总-P出=Ir算出电动机线圈的电阻;
(3)由效率公式求出电动机的效率。
本题考查了求电动机产生的热量、电动机线圈的内阻、电机的效等问题,熟练应用电功率公式、效率公式、功率的变形公式即可正确解题,其中知道P热=P总-P出是解题的关键。
18.【答案】解:由图知,磁感线呈排斥状,所以是同名磁极相互排斥的磁感线的分布,
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N极、左端为S极,再根据安培定则可知电源的右端为正极、左端为负极,如图所示:
【解析】
先根据磁感线的形状和磁极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判断出通电螺线管的N、S
第18页,共22页
极,然后根据安培定则判定出螺线管中的电流方向,最后根据电流方向判定出电源的正、负极。
本题考查了磁极间的相互作用规律和安培定则。利用安培定则既可由电流的方向判定磁极磁性,也能由磁极极性判断电流的方向和线圈的绕法。 19.【答案】解:
两根“220V 400W”电热管,要设计成功率分别为200W、400W、800W的加热电路, 由P=可知,电源电压不变时,电功率越小,总电阻越大;反之,电功率越大,总电阻越小;
则对应的电路依次应为两电热管串联、单根电热管、两电热管并联, 则电路功率为200W时,电路图如下:
;
电路功率为400W时,电路图如下:
;
电路功率为800W时,电路图如下:
。
【解析】
电路功率是200W时,电路中电流为额定电流的一半,所以两个电阻串联;电路功率为400W时,让一个电热管接入电路即可;电路功率为800W时,可以将两个电热管并联接入电路。
本题考查了电路图的设计和电功率公式的应用,正确的判断电路的连接方式和对应的功率关系是关键。
20.【答案】电阻R断路 F 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 50Ω,1A 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
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40Ω的滑动变阻器 【解析】
解:(1)电压表选用小量程,最大电压为3V,最小电阻为5Ω,由欧姆定律,电路中的最大电流为:
第19页,共22页
I===0.6A,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串联,如下所示:
(2)经分析,正确连接电路后,闭合开关,发现电流表无示数,电压表指针超过量程(大于3V),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电阻R断路;
(3)根据串联分压原理可知,将定值电阻由5Ω改接成10Ω的电阻,电阻增大,其分得的电压增大;
探究电流与电阻的实验中应控制电压不变,应保持电阻两端的电压不变,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可知应增大滑动变阻器分得的电压,由分压原理,应增大滑动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所以滑片应向F端移动,使电压表的示数为1.5V;小丽移动变阻器滑片P的目的是: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
(4)电压表控制的电压为1.5V,根据串联电路电压的规律,变阻器分得的电压: U滑=4.5V-1.5V=4V,变阻器分得的电压为电压表示数的压原理,当接入20Ω电阻时,变阻器连入电路中的电阻为:
R滑=2×20Ω=40Ω,故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40Ω的滑动变阻器,故选50Ω,1A的变阻器。
故答案为:(1)如上;(2)电阻R断路;(3)F;控制电阻的电压不变;(4)50Ω,1A;为了完成整个实验,应该选取最大阻值至少40Ω的滑动变阻器。
(1)电压表选用小量程,最大电压为3V,最小电阻为5Ω,由欧姆定律得出电路中的最大电流确定电流表选用小量程与电阻串联;
(2)若电流表示数为0,说明电路可能断路;电压表示数接近电源电压,说明电压表与电源连通,则与电压表并联的支路以外的电路是完好的,则与电压表
第20页,共22页
=2倍,根据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