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药理学总论小结
药理学总论小结
基本内容 第一章 绪言
一、药物的概念:定义、特点
二、药理学的概念:定义、研究内容(药效学、药动学)、研究方法、性质与任务 三、发展史
四、新药研发:新药的概念、研究步骤(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研究内容(临床前-药物
化学研究,药理学研究;临床-1~4期研究)
第二章 药动学
一、药物的跨膜转运:转运方式(主要是简单扩散)、影响因素(分子量、脂溶性与极性、
体液pH与药物pKa、膜两侧药物浓度差、扩散面积、细胞的能量代谢) 二、药物体内过程:
1.吸收:概念、影响因素(药物制剂、给药途径、)、评价参数(F、Cmax、Tmax)
2.分布:概念、影响因素(药物与血浆蛋白的结合、药物与组织的结合、特殊屏障、器官血流量、局部pH与药物pKa)、评价参数(Vd)
3.代谢:概念、有关的酶(肝药酶、非微粒体酶的特性、药酶诱导与药酶抑制)、代谢方式(氧化、还原、水解、结合)、代谢结果(药物活性与水溶性的改变)
4.排泄:概念、排泄途径(肾、胆道-肠肝循环、乳汁-对婴儿的影响、汗腺与唾液-颜色等)、
经肾的排泄(肾小球滤过、肾小管主动分泌、影响因素) 三、药物浓度随时间的变化
1.药物的消除:概念、消除动力学(0级、1级)、消除速度评价指标(Ke、t1/2、Cl)、消除规律(5个t1/2基本消除)
2.药物的蓄积:概念、意义、规律(恒量定时给药:5个t1/2达Css;负荷量给药:1个t1/2内达Css)、负荷量(概念、给法)
3.单次给药的C-T曲线:静脉外给药、静脉给药(一室模型、二室模型) 4.多次给药的C-T曲线:Cmax、Cmin
第三章 药效学
一、药物作用
概念:药物作用、药物效应、药理效应=药物作用+药物效应
药物作用方式:吸收作用、局部作用的、直接作用、间接作用(神经-体液联系) 基本作用:调节作用(兴奋与抑制) 二、药物作用基本规律
1.选择性:概念、产生原因、意义 2.两重性:防治作用(对因、对症)
不良反应(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效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停
药反应与反跳、耐受性与耐药性、依赖性)概念,产生原因,特点
3.量-效性:量-效关系、剂量概念(最小有效量、最小中毒量、最小致死量、极量、治疗量、
常用量、安全范围)、量-效曲线(量反应量-效曲线、质反应量-效曲线)、药物评价参数:疗效(效能、效价、ED50);毒性(LD50);安全性(TI、SI、SM) 4.时-效性:潜伏期、持续期、残留期 5.构-效性
三、药物作用机制
1.非特异性机制:影响渗透压、影响pH、脂溶作用、络合作用 2.特异性机制:影响代谢(底物、酶)、影响胞膜通透性、影响体内活性物质
药物与受体:
受体:概念、特性(敏感性、特异性、可逆性、饱和性、可变性)、受体分类(G蛋白偶
联受体、离子门控型受体、有酪氨酸激酶活性的受体、胞内受体)
药物与受体的相互作用:表达式、亲和力(KD、pD2)、内在活性
作用于受体的药物分类:完全激动药、部分激动药;竞争性拮抗药(pA2)、非竞争性拮抗药
受体学说:占领学说、速率学说、二态学说、浮动组装学说 受体的调节:增敏与脱敏;上调与下调
第四章 影响药物效应的因素
一、来自药物的因素:化学结构、理化性质、制剂
二、来自机体的因素(个体差异):年龄、体重、性别、遗传、心理状态、病理状态
三、来自用药者的因素:剂量、疗程、给药途径、给药时间、给药间隔时间、联合用药与药
物相互作用(概念、相互作用的环节与机制、相互作用的结果)
重要名词概念
药物、药理学、药效学、药动学、转运、转化、吸收、分布、代谢、排泄、首过效应、生物利用度、表观分布容积、药酶诱导剂、药酶抑制剂、药物消除、药物蓄积、半衰期、峰浓度、峰时间、谷浓度、稳态血药浓度、剂量、极量、常用量、治疗量、半数有效量、半数致死量、效能、效价、负荷量、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继发反应、变态反应、特异质反应、量反应、质反应、治疗指数、亲和力、内在活性、安慰剂、耐受性、耐药性、依赖性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