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有机实验

有机实验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4 18:26:39

安装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各仪器接口要用凡士林密封;铁夹以夹住仪器又能轻微转动为宜。不可让铁夹的铁柄直接接触玻璃仪器,以防损坏仪器;整个装置安装好后要做到端正,使之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全套仪器的各部分皆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馏分易受潮分解,则可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防止潮气侵入;如蒸馏时还放出有毒气体,则需加装一个气体吸收装置,如图2-3所示。若蒸出的物质中还含有易挥发、易燃或有毒气体,也可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长乳胶管,通入水槽的下水管内或引出室外。如图2-4所示。 (二) 蒸馏操作 1.加料

将25mL95℃乙醇和25mL水(或其他待蒸馏样品)通过长颈漏斗倒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2~3粒沸石(或2~3块素瓷片),按图2-2安好装置,接通冷凝水。

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使沸腾液体保持平稳。持续沸腾时,沸石继续有效,但停止加热后,再进行加热则沸石失效,应补加些新沸石防止暴沸。若事先忘加沸石,绝对不能在液体近沸时补加,否则会引起剧烈的暴沸,致使液体冲出瓶外或发生火灾事故。应待液体冷却一会儿后,再补加沸石。

若蒸馏液体很粘稠或含有较多的固体物质,加热时易发生局部过热和暴沸,此时沸石失效。在此情况下,可选用油浴等方法加热。

2.加热

通好冷凝水后,可以开始加热。选择水浴、油浴、直接加热圆底烧瓶等要根据液体的性质决定,开始加热时可大火加热,使温度上升稍快,开始沸腾后,蒸气缓慢上升,温度计读数增加。当蒸气包围温度计水银球时,温度计读数急速上升,记录下第一滴溜出液进入接受器时的温度。此时调节热源,使水眼球上始终保持液滴,并与周围蒸气达到平衡,此时的温度即为液体的沸点。 3.测定沸点,收集溜出液

在液体沸腾达到沸点时,控制加热,使馏出液滴的速度为每秒钟1~2滴。当温度计读数稳定时,另换一称好质量的接受器收集记录下各馏分的温度范围及质量。95%的乙醇馏分最多时应为77~79℃。当保持原加热程度的情况下,不再有馏分且温度突然下降时,应立即停止加热,不能将残液蒸干,否则易发生事故。记下最后一滴液体进入接受器时的温度。关闭冷凝水。计算产率。

4.拆洗仪器

停止蒸馏时,应先停火,后关闭冷凝水。以与安装时相反的顺序拆下接受器、冷凝管、圆底烧瓶等,洗净,收好。

附注

【1】 蒸馏法只能提纯到95%的乙醇,因乙醇和水形成共沸混合物(沸点

78.17℃),若要制得无水乙醇,需用生石灰法、金属纳法或镁条法等化学方法制备。 【2】 接通冷凝水时,应从冷凝管的下口入水,上口出水,方可达到最好的冷

凝效果。 【3】 加热记录温度时,热源温度不能太高或太低。太高,则会在圆底烧瓶中

出现过热现象,使温度计读数偏高;太低,温度计水银球周围蒸气短时间中断,使温度计读数偏低或不规则。 【4】 蒸馏低沸点、易燃液体时(如乙醚),应绝对禁止使用明火(酒精灯、

煤气灯等)加热,也不应使用明火加热的水浴加热,而应用预先加热好的热水水浴,或用电热套加热水浴。 五、 常见的共沸混合物表 二元最低共沸混合物: 组分(甲) 名称 沸点∕℃ 乙醇 78.3 乙酸乙酯 77.1 叔丁醇 82.5 苯 80.1 苯 80.1 乙酸乙酯 77.1 水 100.0 二元最高共沸混合物:

组分(甲) 组分(乙) 名称 沸点∕℃ 名称 沸点∕℃ 丙酮 56.4 氯仿 61.2 甲酸 100.7 水 100.0 氯仿 61.2 乙酸乙酯 77.1 三元最低共沸混合物: 组分(甲) 名称 沸点∕℃ 组分(乙) 名称 沸点∕℃ 组分(丙) 名称 沸点∕℃ 共沸混合物 ω乙 ω丙 共沸混合物 ω乙 沸点∕℃ 80.0 64.7 22.5 107.3 78.0 64.5 组分(乙) 名称 沸点∕℃ 甲苯 110.5 乙醇 78.3 水 100.0 异丙醇 82.5 水 100.0 水 100.0 乙醇 78.3 共沸混合物 ω乙 沸点∕℃ 32.0 76.6 30.6 71.8 11.8 79.9 33.3 71.9 8.9 69.4 8.2 70.4 95.6 78.2 ω甲 68.0 69.4 88.2 66.7 91.1 91.8 4.4 ω甲 20.0 77.5 22.0 ω甲 沸点∕℃

乙醇 乙酸乙酯 78.3 77.1 水 100.0 乙醇 78.3 苯 水 80.1 18.5 100.0 83.2 7.4 9.0 74.1 7.8 64.9 70.3 七、 思考题

1. 什么叫蒸馏?蒸馏的目的、意义和原理是什么?

2. 蒸馏装置由哪几部分组成?为了取得良好的蒸馏效果及安全,操作时应注意什么? 3. 选择蒸馏瓶应考虑什么因素?

4. 蒸馏时温度计应放在什么位置?为什么? 5. 冷凝水应从何方进出?为什么?

6. 怎样防止蒸馏过程中出现暴沸现象?如加热后发现未加沸石,应如何正确加入? 7. 停止蒸馏的顺序是什么?

8. 安装和拆卸装置的顺序各是什么?

实验二 分 馏

一、实验目的

1. 了解分馏的目的、原理和意义。

2. 明确分馏和蒸馏的关系。

3. 掌握分馏柱的原理、使用和常压下简单分馏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分馏是分离纯化沸点相近且又互溶的液体混合物的重要方法,它是利用分馏柱将多次汽化—冷凝过程在一次操作中完成的方法。它可一次达到多次蒸馏的效果。这种分馏也叫精馏,可分离沸点相近的混合物,比蒸馏省时、简单,减少了浪费,并大大提高了分离效率。

分馏是利用分馏柱来进行的,通过特殊的柱体增大气液两相的接触面积,提高分离效果。具体地说,就是在分馏柱中使混合物进行多次汽化—冷凝。不断上升的蒸气和重新冷凝下来的液体相遇时,两者间进行了热交换,上升中易挥发(低沸点)组分增加,继续汽化上升,蒸气中高沸点组分被冷凝。最终上升的蒸气中低沸点组分增多,下降的冷凝液中高沸点组分也增多,经过几次热交换就达到了多次蒸馏的效果。低沸点的物质先被蒸出来,高沸点的组分回到烧瓶中,当分馏柱的效率足够高时,达到柱顶的蒸气绝大部多是低沸点的馏分,是纯净的易挥发组分,最后留在烧瓶里的残留液也几乎是纯净的高沸点组分,从而达到良好的分离效果。当混合液体的两组分沸点相差很小时,可通过多次、分段分馏来分离。

分馏柱的效率主要取决于柱高、填充物和保温性能。分馏柱越高,接触时间越长,效率就越高。柱高也是有限度的,过渡时分馏困难,速度慢。填充物可增大蒸气与回流液的接触面积,使分离完全。填充物品种很多,可以是玻璃珠、瓷环或金属丝绕成的螺旋圈等。填充物之间要有一定的空隙,以使气流流动性增大,阻力减小,分离效果较好。另外分馏柱的保温效果好,有利于热交换的进行,也有利于分离。若绝热性能差,热量散失快,则气液两相的热平衡受到破坏,降低了热交换的效果,使分离不够完全。分馏柱自下而上要保持一定的温度梯度。另外蒸馏速度太快、太慢也都不利于分离,其中的关键还在于混合液各组分的沸点要有一定差距。

三、仪器和药品

1.仪器

50mL圆底烧瓶、50mL锥形瓶、蒸馏头、韦氏分馏柱、30㎝直形冷凝管、真空接受管、150℃温度计、沸石和乳胶管等。

2.药品

工业乙醇、5%NaOH溶液、碘—碘化钾溶液(I2:KI:H2O=1:5:15)。

四、实验步骤

(一)仪器装置

搜索更多关于: 有机实验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安装过程中还要特别注意:各仪器接口要用凡士林密封;铁夹以夹住仪器又能轻微转动为宜。不可让铁夹的铁柄直接接触玻璃仪器,以防损坏仪器;整个装置安装好后要做到端正,使之从正面或侧面观察,全套仪器的各部分皆在同一平面内。 如果馏分易受潮分解,则可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氯化钙干燥管,防止潮气侵入;如蒸馏时还放出有毒气体,则需加装一个气体吸收装置,如图2-3所示。若蒸出的物质中还含有易挥发、易燃或有毒气体,也可在接受器上连接一个长乳胶管,通入水槽的下水管内或引出室外。如图2-4所示。 (二) 蒸馏操作 1.加料 将25mL95℃乙醇和25mL水(或其他待蒸馏样品)通过长颈漏斗倒入圆底烧瓶中,再加入2~3粒沸石(或2~3块素瓷片),按图2-2安好装置,接通冷凝水。 沸石的作用是防止液体暴沸,使沸腾液体保持平稳。持续沸腾时,沸石继续有效,但停止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