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9 5:13:20

d c d 无

ccecce(cd)bbccedcwubacdacdeccdaddwucacbcbbbbddcbbabccdbbcbecabcbbbaddabcbaccdadb无c无无无a c2-7无E无CCAC无无 后面的都没做了! 名词解释

1、染色质或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2. 染色单体:(Chromatids)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每条染色单体就是一条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线。此名字通常用来形容处于随后的细胞分裂期它们分开的之前的染色体。

3、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atid):在配对(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由一个着丝粒相连的两条染色单体。

4、非姐妹染色单体(nonsister chromatid):在配对(联会)的一对同源染色体中,,由不同着丝点相连的染色单体就叫非姐妹染色单体.

5、同源染色体(homologous chromosomes):指形态、结构和功能相似的一对染色体,一条来自父本,一条来自母本。

6.常染色质(euchromatin):指染色体上螺旋化程度较低,染色较浅的区域,称常染色质区域,含有很多功能基因。异染色质(heterochromatin)相反。 7、染色体组(genome):在通常的二倍体的细胞或个体中,能维持配子或配子体正常功能的最低数目的一套染色体。或者说是指细胞内一套形态、结构、功能各不相同,但在个体发育时彼此协调一致,缺一不可的染色体。 8、单倍体(haploid):具有配子(精于或卵子)染色体数目的细胞或个体。如,植物中经花药培养形成的单倍体植物。

9、二倍体(diploid):具有两个染色体组的细胞或个体。绝大多数的动物和大多数植物均属此类。

10.单价体(univalent):指真核生物的减数分裂前期没有联会配对的,成单的染色。体 11、二价体(bivalent):一对同源染色体在减数分裂时联会配对的现象。 12、联会(synapsis):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建立联系的配对过程。 13、性状(traits):生物体所表现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14、单位性状(unit traits):把生物体所表现的性状总体区分为各个单位,这些分开来的性状称为。

15.相对性状(contrasting trait):不同的个体在每个单位性状上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 16.显性性状(dominant trait):当两个具有相对性状的纯合亲本杂交时,子一代出现的一个亲本性状。

17、隐性性状(recessive traits):子一代未出现的另一个亲本的性状,即子一代处于隐蔽状态的性状。

18、基因座(locus):基因在染色体上的位置。编码在相同基因座上的DNA被称为等位基因。一个基

因座可以是一个基因,一个基因的一部分,或具有某种调控作用的DNA序列。

19、等位基因(allele):位于同源染色体上,位点相同,控制着同一性状的基因。 20、纯合体(homozygote) :同源染色体上相同位点上的两基因成员完全一致(双显或双隐) ,具这种基因型的个体为纯合体。如:CC、cc。

21、杂合体(heterozygote):在一定基因座位上带有两个不同的等位基因的个体为杂合体。 22、完全显性(complete dominance):一对相对性状差别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的表现和亲本之一完全一样,这样的显性表现,称作完全显性。

23、不完全显性(imcomplete dominance):杂种F1的性状表现为两个亲本的中间类型。 24、共显性(co-dominance):是指双亲性状同时在F1个体上表现出来。如人类的ABO血型和MN血型。

25、基因型(genotype):也称遗传型。生物体中来自亲代的遗传结构,更准确地说,基因型是指生物体中某一基因位点上等位基因的特定组合方式。

26、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在基因型的控制下,加上环境条件的影响所表现性状的总和。

27、互补作用(complementary effect):当两对基因中都有显性基因存在时,个体表现为一种性状,当两对基因中只有一对基因为显性或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为另一种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F2代性状分离比:9:7

28、积加作用(additive effect):指当两对或两对以上基因互作时,显性基因对数累积愈多,性状表现愈明显的现象。F2代性状分离比:9:6:1(例如,南瓜果形遗传) 29、重叠作用(duplicate effect):两对或两对以上等位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只要其中一对等位基因中存在显性基因,个体便表现显性性状,两对基因均为纯合隐性时,个体表现隐性性状的基因互作类型。F2代性状分离比:15:1 30、上位作用(epistatic effect):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这种基因互作类型称为上位作用. 31、显性上位(dominant epistasis):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是显性基因称为显性上位。

32、隐性上位(recessive epistasis):两对基因同时控制一个单位性状发育,其中一对基因对另一对基因的表现具有遮盖作用,起遮盖作用的基因是隐性基因,则称为隐性上位。 33、抑制作用(inhibiting effect):指一对基因本身不表现性状,当其处于显性纯合或杂合状态时,却能够使另一对显性基因不起作用。

34、干扰(interference):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机会就会减少的现象。

35.正干扰(positive interference):符合系数小于1,即一次交换的发生使第二次发生交换的频率减少。

36.负干扰(negative interference):符合系数大于1,即一次交换的发生使第二次发生交换的频率增加了。

37、符合系数(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指理论交换值与实际交换值的比值,符合系数经常变动于0—1之间。

38、性染色体(sex-chromosome):与性别决定有直接关系的染色体叫做性染色体。

39. 常染色体(autosome):性染色体以外其他的染色体。每个真核生物物种都有数目恒定,形状大小有其特点的染色体称为常染色体。

40、限性遗传(sex-limited inheritance):是指位于Y染色体(XY型)或W染色体(ZW型)上的基因所控制的遗传性状只限于雄性或雌性上表现的现象。

41、从性遗传(sex-influenced inheritance):常染色体上基因所控制的性状,在表现型上受个体性别的影响,只出现于雌方或雄方;或在一方为显性,另一方为隐性的现象。 42、缺失(deletion或deficiency):缺失是一个正常染色体断裂后丢失了一个片段,这片段

上的基因也随之失去。由于一部分遗传物质的丢失,常常造成个体生活力下降以至致死。缺失分为末端缺失和中间缺失。

43、重复(duplication):染色体上增加了相同的某个区段因而引起变异的现象。可发生在同源染色体的临近位置,也可发生在同一染色体其他部位。重复对表型的影响分为位置效应和剂量效应。

44、倒位(inversion):指染色体发生断裂后,某一区段发生颠倒,而后又愈合的一类染色体变异。倒位分为臂间倒位和臂内倒位。

45、易位(translocation):是指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节段转移的现象。主要类型为相互易位

46、整倍体(Euploid):指具有基本染色体数的完整倍数的细胞、组织和个体。 47、同源多倍体(autopolyploids):由同一染色体组加倍而成的含有三个以上的染色体组的个体称为同源多倍体。

48、异源多倍体(Allopolyploid):指染色体组来自两个及两个以上的物种,一般是由不同种、属的杂种经染色体加倍而来的。

49、非整倍体(aneuploid):体细胞染色体数目(2n)上增加或减少一个或几个的细胞,组织和个体,称为非整倍体。

50、超倍体(hyperploid);染色体数多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三体、四体、双三体等。

51、亚倍体(hypaploid):染色体数少于2n的细胞,组织和个体。如:单体,缺体,双单体等。

52、缺体(nullosomic):缺掉一对或一对以上同源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53、单体(monosomic):缺失掉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54、三体(trisomy):指二倍体的染色体组中多一条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1。 55、四体(tetrasomic):比正常个体多一对同源染色体的个体。表示为:2n+2。 56.双单体(double monosomic):比正常个体少两条染色体。表示为:2n-1-1。 57.双三体(double trisomy):比正常个体多两条染色体。表示为:2n+1+1。

58、接合(coniugation):指遗传物质从供体—“雄性”转移到受体—“雌性”的过程。 59、性导(sexduction):细菌细胞在接合时,携带的外源DNA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的过程。 60、F因子(Fertility factor):在细菌中决定雄性的是染色体外的一个共价环状DNA分子即致育因子,能使细菌在接合中作为基因传递供体。 61、F’因子(F prime factor):整合到染色体上F因子,在切除中分离出携带部分染色体片段,这种带有染色体基因的附加体称为F’。 62、转导(transduction):以噬菌体为媒介,把一个细菌的基因导入另一个细菌的过程。即细菌的一段染色体被错误地包装在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内,通过感染转移到另一受体菌中。

63、普遍性转导(generalized transduction):能够转导细菌染色体上的任何基因。

64. 特殊性转导(specialized transduction):这类噬菌体只转移细菌染色体的特定部分。 65、F+菌株(F+ cell):带有F因子的菌株作供体,提供遗传物质。

66、F- 菌株(F-cell):不带有F因子的菌株,只能作为受体,接受遗传物质。 67、Hfr菌株(high frequency recombination):高频重组菌株,F因子通过配对交换,整合到细菌染色体上。

68、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指染色体上某一基因位点内部发生了化学性质的变化,与原来基因形成对应关系。

69、复等位基因( multiple alleles ):由同一基因位点经多方向突变产生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基因称为复等位基因。一个基因座位内不同位点改变形成许多等位基因,即复等位基因。复等位基因是基因内部不同碱基改变的结果。

70、质量性状(qualitative character):生物的性状表现不连续变异的称谓。 71、数量性状(quantitative character):表现连续变异的性状称为数量性状。 72、杂种优势(heterosis):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品种(或品系)杂交,F1代在生活力、繁殖力、抗病力等方面都超过双亲的平均值,甚至比两个亲本各自的水平都高的现象。 73、数量性状基因座(quantitative trait locus,QTL):控制数量性状的基因在基因组中的位置称数量性状基因座。

74、遗传率(遗传力heritability):指亲代传递其遗传特性的能力,是用来测量一个群体内某一性状由遗传因素引起的变异在表现型变异中所占的百分率。即:遗传方差/总方差的比值。

75、广义遗传率(broad-sense heritability):h2B = 遗传方差 / 总方差(表现型方差)×100%

76、狭义遗传率(narrow-sense heritability): h2N= 基因加性方差/总方差×100% 77.现实遗传力(realized heritability):选择反应与选择查的比值。 78、基因库(gene pool):一个群体中全部个体所共有的全部基因。(指一个群体所包含的基因总数)。

79、基因型频率(gene frequehcy):在一群体内不同基因所占比例。(某一基因在群体的所有等位基因的总数中所占的频率或一群体内某特定基因座某一等位基因占该基因座等位基因总数的比率。)

80、遗传漂移(genetic drift):在一个小群体内,每代从基因库抽样形成下一代个体的配子时,会产生较大的抽样误差,这种误差引起群体等位基因频率的偶然变化,称遗传漂变。 81.减数分裂(meiosis):是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是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发生的,包括两次连续的核分裂但染色体只复制一次,因而在形成四个子细胞核中,每个核的染色体数减半,称减数分裂。

82.有丝分裂(mitosis):又称为间接分裂,特点是有纺锤体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被平均分配到子细胞,这种分裂方式普遍见于高等动植物(动物和高等植物)。是真核细胞分裂产生体细胞的过程。

83.遗传(inheritance):遗传是指经由基因的传递,使后代获得亲代的特征。 84.变异(variation):指同种生物后代与前代、同代生物不同个体之间在形体特征、生理特征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差别。

85.交叉互换(cross exchange):减Ⅰ前期同源染色体联会配对非姐妹染色单体发生交叉互换的现象。

86.交叉端化(chiasma terminalization):在双线期中,交叉数目逐渐减少,在着丝粒两侧的交叉向两端移动.这个现象称为交叉端化.

87.四分体(tetrad):指的是在减数第一次分裂(减I)的前期,两条已经自我复制的同源染色体联会形成的四条染色单体的结合体。

88.二分体(dyad):减数分裂的结果通常是由一个母细胞产生四个子细胞(四分体),但是由于退化现象等原因,有时只产生两个子细胞,此称为二分体或退化二分体。

89.相引相(coupling phase):对于有两个连锁基因座的双因子杂种,非等位基因间的连锁有两种情况:若两显性基因(A和B)在一条染色体上,相应的两隐性基因(a和b)在另一

搜索更多关于: 名词解释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d c d 无 ccecce(cd)bbccedcwubacdacdeccdaddwucacbcbbbbddcbbabccdbbcbecabcbbbaddabcbaccdadb无c无无无a c2-7无E无CCAC无无 后面的都没做了! 名词解释 1、染色质或染色体(chromosome):指细胞间期核内能被碱性染料(洋红、苏木精等)染色的纤细网状物质,现在是指真核细胞间期核中DNA、组蛋白、非组蛋白、以及少量RNA组成的一串念珠状的复合体。当细胞分裂时,核内的染色质便螺旋化形成一定数目和形状的染色体。 2. 染色单体:(Chromatids)复制时产生的染色体拷贝。每条染色单体就是一条DNA分子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染色质线。此名字通常用来形容处于随后的细胞分裂期它们分开的之前的染色体。 3、姊妹染色单体(sister chrom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