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教案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理解乘法交换律、结合律,能运用运算定律进行一些简便运算。 教学难点
1、能灵活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提高计算能力。 2、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并会用字母表示。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1、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学生在练习本上独立解决问题。 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 2、出示学习目标。
★二、自主学习(自学课本34—35页内容) (一)出示自学提纲:
1、乘法交换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2、乘法结合律的内容是什么?用字母式子怎样表示?你能再举出一些这样的例子吗?
3、比较加法交换律与乘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与乘法结合律,你发现了什么?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并告诉学生在看不懂的地方要做上标记。) (三)自学检测
计算下面各题,怎样简便就怎样计算。
23×4×5 8×(125+11) 2×289×5 三、合作探究
1、小组互探(把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在小组内交流探究)。
- 13 -
2、师生互探(师生共同探究在自学过程中遇到的不会问题及经小组讨论后还未能解决的问题):
(1)在运用乘法运算定律进行计算时应注意什么? (2)你会用简便方法计算下列各题吗? 45×12 125×16 250×64 四、达标训练
1、下列各式运用了乘法的交换律,对吗?为什么? 100×9=9×100 2×18=2×18 a+b=b+a 2、先口算,再把得数相同的两个算式用等号连接起来。 (6+4)×5 6×4+4×5 (8+12)×4 8×4+12×4 8×(7+3) 8×7+8×3 3、在下列方框中填上适当的数。
30×6×7=30×(□×□) 125×8×40=(□×□)×□ 4、用简便方法计算。
69×125×8 25×43×4 13×50×4 25×166×4
课堂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都学会了哪些内容?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有疑问吗?
五、堂清检测(1、2题必做,3题选做) 1、判断。
(1)4×(25×3)=(4×25) ×3 ( ) (2)7×(18×40)=7×(40×18) ( ) (3)(7×8)×125×15=7×(8×125)×15 ( ) 2、计算。
13×50×4 25×166×4 8×5×125×40 125×32×5 3、解决问题。
每袋有5个乒乓球,每排有4袋,放了2排,一共有多少个乒乓球? 板书设计
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
(1)负责挖坑、种树的一共有多少人? (2)一共要浇多少桶水?
- 14 -
25×4=100(人) 4×25=100(人) (25×5)×2 25×(5×2) 25×4=4×25 =125×2 =10×25 ┆(学生举例) =250(桶) =250(桶)
(25×5)×2=25×(5×2)
┆(学生举例)
交换两个因数的位置,积不变。 先乘前两个数,或者先乘后两个数, 这叫做乘法交换律。 积不变。这叫做乘法结合律。 a×b=b×a (a×b)×c=a×(b×c)
课后反思:
第五课时 乘法分配律
教学内容
P36页例3、做一做,练习六习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探究和理解乘法分配律。
2、过程与方法: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情感与态度: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与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重点
乘法分配律的意义和应用。 教学难点
乘法分配律的反应用。
- 15 -
教学过程 一、目标导学 (一)导入新课 1、复习导入
(8+2)×125 8×125+2×125 2、揭示课题:乘法分配律
(二)展示目标(见教学目标1、2)。 ★二、自主学习
(一)出示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6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
1、计算(4+2)×25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2表示什么?再乘25表示什么? 2、计算 4×25+2×25的运算顺序是什么? 4×25表示什么? 2×25表示什么?把它们的积相加表示什么?
3、计算这两道题你发现了什么?能用一句话概括吗? 4、这是乘法的什么运算律?用字母怎样表示? 5、会用简便算法计算4×25+6×25吗?
(二)学生自学(学生对照自学提纲,自学教材P36页例3并完成自学提纲问题,将不会的问题做标注)。
(三)自学检测
下面哪些算式运用了乘法分配律? 117×(3+7)=117×3+117×7 24×(5+12)=24×17 (4+5) ×a=4×a+5×a 三、合作探究
(一)小组互探(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同桌或学习小组内互相交流。把小组也解决不了的问题记好,到学生质疑时提出,让其他学习小组或教师讲解)。
(二)师生互探
1、解答各小组自学中遇到不会的问题。 2、针对自学提纲5题请不同方法同学汇报。 3、结合 “自学提纲”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并板书)
两个数的和与一个数相乘,可以先把它们与这个数分别相乘,再相加。这叫乘法
- 16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