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版高考语文总复习第二部分古诗文阅读专题二古代诗歌鉴赏六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课时跟踪
学案六 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一、题型对点练
1.[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西台哭所思 谢 翱
残年哭知己,白日下荒台。 泪落吴江水,随潮到海回。 故衣犹染碧,后土不怜才。 未老山中客,惟应赋《八哀》。
[注] ①西台:为汉隐士严光垂钓处,诗人在此设文天祥神位。②《八哀》:杜甫曾赋五言古诗八首,悼念八位文臣武将。
从全诗来看,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简要分析。
解析:标题“西台哭所思”,“哭”“思”表达对文天祥的悼念之情;注释中也有交代;第二联写哭,以情感为驱使,发挥想象。因为他心情沉重,泪水不止,眼看着奔流的富春江,充满感伤,因此觉得前些年在苏州哭文天祥的泪水随江水入海,如今已随着海潮返回来,与现在的泪水融汇在一起。如此,自己的泪水将无休止地回返,永存世间,自己的悲悼也将永存世间。第三联由哭转入思。他是祭悼文天祥,自然地又忆起文天祥就义的场面。文天祥被杀时,仍然穿着宋朝的服饰,慷慨受刃。诗因此用“故衣”二字,称赞他忠诚不贰,以苌弘血化为碧的典故,歌颂他忠义浩气,与世长存。想到文天祥的遭际,他不禁仰天呼吁,无情的皇天大地,为什么如此不爱惜人才,让文天祥落得这样下场。最后,诗由死及生,由文天祥归到自己,说自己还健在,还没到老年,但一事无成,再也不能有所作为,只能在这山中,写些怀悼忠臣烈士的诗篇而已。这首诗依题目层层展开,首联点“西台”,次联写“哭”,三、四联写“所思”。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前人以谢翱西台恸哭比之汉高祖时为田横自杀的五百门客,就是有见于谢翱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及他强烈的爱国主义热忱而言。
答案:这首哭祭诗,全诗层层展开。诗人对文天祥的哀痛,不因为时间的推移而稍减,在悼念文天祥时,又表现了自己对元政权的痛恨,亡国之哀,凝聚在字里行间。全诗表达了对文天祥的知己之感、悼念之情以及强烈的爱国之情。
2.[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南乡子 周邦彦
②
①
晨色动妆楼。短烛荧荧悄未收。自在开帘风不定,飕飕。池面冰澌趁水流。 早起怯梳头。欲绾云鬟又却休。不会沉吟思底事,凝眸。两点春山满镜愁。 词的下阕前两句表现词中人物什么样的情绪?是如何表现的?请简要阐述。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下阕前两句中的“怯”“休”两个动词,表现了词中人物不想梳头,欲梳又止的心理。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理?联系上阕描写的到来的春天可知,应该是春天的到来勾起了词中人物的情思,因而感到孤独忧伤。
答案:①前两句表现了词中人物孤独苦闷的愁绪。②这是通过人物自身心理和动作的细节来表现的。清早起来原本不想梳头,迟疑之后,刚刚打算绾起秀美的长发,却难以抑制内心的忧伤,精神有些恍惚,不觉又停了下来。
3.[观点态度]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问题。
岁暮归南山 孟浩然
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 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 白发催年老,青阳逼岁除。 永怀愁不寐,松月夜窗虚。
望洞庭湖赠张丞相
孟浩然
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注] ①这首诗是唐玄宗开元十六年(728),年已40岁的孟浩然在京城长安参加进士考试落第后于好友王维住处所作。②北阙:古代宫殿北面的门楼,为臣子等候朝见或上书之处,后亦用作朝廷的别称。③青阳:指春天。
诗人在两首诗中都含蓄地表达了对待出仕的态度,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态度是否相同。 解析:本题考查评价古代诗歌的思想内容的能力。两首诗虽然都与出仕相关,但态度却不相同。根据注释①,《岁暮归南山》是40岁的孟浩然落第时所作。此诗发泄了一种怨悱之情。首联叙述停止追求仕进,归隐南山;颔联抒发怀才不遇的感慨;颈联自叹虚度年华,壮志难酬;尾联阐发愁寂空虚之情。落第后的孟浩然有一肚子的牢骚而又不好发作,因而以自怨自艾的形式,抒发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的幽思。而《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是一首干谒诗。面对浩瀚的洞庭湖,诗人意欲横渡,可是没有船只;生活在圣明的时世,应当贡献出自己的力量,但没有人推荐,只好在家闲居,这实在有愧于这样的好时代。言外之意是希望对方予以引荐。
③
②
①
答案:不相同。《岁暮归南山》是万念俱灰而又无可奈何。“休上书”“归敝庐”表明自己对求仕的心灰意冷;“明主弃”“故人疏”“白发”“年老”表明仕途阻断,报国无门,最后抒发自己求仕而不得之后的无可奈何的情感。《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写的是诗人不甘寂寞,渴望被举荐。“端居耻圣明”表明他不甘寂寞;“欲济”“观垂钓”“羡鱼情”表明他积极求仕,渴望被举荐。
4.[观点态度]阅读下面的古诗,回答问题。
溪桥晚兴 郑 协
寂寞亭基野渡边,春流平岸草芊芊。 一川晚照人闲立,满袖杨花听杜鹃。
[注] ①郑协:南宋遗民。②芊芊:草木茂盛。
有人说诗中的“闲”字表现了诗人闲适恬淡的心境,你同意这种说法吗?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
解析:首先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诗歌的内容解释,注意抓住注释和诗歌中表情达意的重点词语。此题注意抓住关键词语“寂寞”“晚照”“杜鹃”和注释中的“南宋遗民”分析情感。
答案:不同意。本诗表面上看表现了诗人悠闲、恬淡、无所事事,闲立观赏一川晚照的情景,其实内心是无比的凄凉、孤独和惆怅,亭基寂寞,野渡无人,落日晚照,杜鹃啼血,再加上诗人特殊的身份——南宋遗民,因而故国之思、亡国之痛自不待言。
5.[思想感情]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
瑞鹧鸪 辛弃疾
期思溪上日千回,樟木桥边酒数杯。人影不随流水去,醉颜重带少年来。 疏蝉响涩林逾静,冷蝶飞轻菊半开。不是长卿终慢世,只缘多病又非才。
[注] ①期思:地名,在今江西省上饶市。罢官后的辛弃疾长期闲居并终老于此。②长卿终慢世:汉代辞赋大家司马相如字长卿。慢世:傲世,以傲慢的态度对待世事。
下阕最后两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绪?是怎样表达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下阕后两句表达作者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无奈与愤懑之情。是借用典故来表达的。作者用反话说以文章名世的司马相如远离世事,是因其多病又非有才之人,实则是借以委婉地表达自己空有报国之能,却不被任用的无奈和愤懑不平。
6.[思想感情]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瘦马图 龚 开
一从云雾降天关,空尽先朝十二闲。
②
①
②
①
②
①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