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徐轶:四至六年级教科书编排思路与教学建议
但实际上我们觉得在现代社会,我们现代儿童的阅读应该不止于这种短篇课文的阅读,在我们的教学里边应该纳入一些长篇的阅读,可能不同于传统的精读课文,我们可以有不同的处理方法引导学生来学习。长课文怎么读?我们在四年级下册专门有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来了解遇到长的课文怎么去理解它。
有难度的文章怎么读?希望给学生一些挑战,不过这些挑战也是客观的,因为学生平时一定会遇到。遇到什么样的情况呢?就是这些课文超出他自己的经验范围,有的是因为时代久远,背景不了解,所以读不懂;有的可能是因为语言文字,语言表达比较晦涩,比方说那个文白夹杂的,还有鲁迅的一些文章,这种可能学生就不容易理解。我们提示的一个思路是什么呢?就是结合资料来阅读,借助资料来阅读。
有的时候我们会给出一些资料引导学生来读懂文章;有的时候是让学生自己去查资料,进一步来读懂,并且体会文章的感情。比方在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这个单元里边,我们就提示: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如果他不了解历史背景的话,学生很难体会《圆明园的毁灭》这篇文章的强烈感情,很难引发这样的情感共鸣。让学生先去了解一下,不管是视频资料也好,或是文字资料也好,那就可以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体会到了为什么这篇文章能够有这样的感情的抒发,鲁迅单元就更加特殊一点。
这里边的文章,像《好的故事》,真的是相当有难度。我估计很多老师可能读第一遍的时候都是一头雾水,就是不一定能读到它真正的含义,我们也考虑到这一点。所以在课后我们给了一个阅读链接。这个阅读链接里边是什么呢?给的是别的人读这篇文章的一些理解,我觉得其实这个也是一个好的思路。我
们有的时候看电影看不懂,就是有的特别烧脑的那些电影,特别是科幻类的,可能我们刷了几遍,有很多东西都还一头雾水。但是我们就看一下剧透,看一下别人的解读就恍然大悟,原来那个小细节里边还藏着这个结局,里边还有这样的深意。 这不光是帮助他理解这篇课文,实际上他今后再读到比较有难度,比较有深意的文章的时候,他也可以有一个思考的方向。五年级下册名著单元也有难度。我们给学生设定了一系列比较有挑战性的阅读任务,我们觉得也挺有必要的,因为它有不同方面的价值。
面对这样的单元我们怎么办?我们想允许学生囫囵吞枣,允许学生去不理解一些词语,他就跳过去。比方我们后面提示的一些方法,遇到一些较难理解的语句,不用反复琢磨,不用我们像平时精读课文一样逐字逐句完全理解才可以往下走,不用做这样的事情,只要囫囵吞枣,大体理解意思就可以。为了降低难度,我们还提示学生可以去了解一些历史背景,可以结合看
过的电影电视剧,或者是我们平常听的评书等等。用各种形式知道了那个故事,再读原著可能也更好理解了。就用这样的一种方式引导我们的学生亲近名著,我们是这样的一个意图。
在交流平台里边我们有这样两次的设计,就是关于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包括。包括怎么样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我们做了一个这样的梳理和总结。所以交流平台的这个价值,就是在前面学生有大量的这个阅读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再来提升、梳理,让他有一些理性认识,然后知道今后在遇到这种情况,我可以怎么做?
比方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我们提示了这样几点。文章的题目有的时候就提示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所以我们要去关注题目,可能题目就有很多信息在里边,不要略过去。关键句有帮助,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然后知道每个部分讲了什么,知道每个部分讲的什么首先你要知道他有几个部分,这个也是对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