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2018年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幼儿园课程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全 (2)

2018年中央电大开放专科期末考试《幼儿园课程论》复习试题及参考答案资料全 (2)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7 19:08:04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3分)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3分)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的单科知识和技能,忽视各学科间的内在联系,忽视儿童的实活动和直接经验。这场改革最具影响力的举措是国家教委1989年颁布的《幼儿园工作规程》,根据它的精神,幼儿园的一切活动,只要能影响儿童的行为、态度和价值观,都被看作是课程。学前教育理论和实践工作者设计与实施了各种试验性课程。2001年,国家教育部颁布了《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在国家层面上对包括幼儿园课程在内的幼儿园教育进行了宏观指导,规定了幼儿园教育总的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和实施原则,要求地方政府制定指导意见,而由幼儿园为主确定自己的课程。(3分) (2)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5分)

①幼儿园课程管理多元化、自主化。 ②幼儿园课程改革更多地将立足点放在儿童一边。 ③0-6岁学龄前儿童教育课程一体化。

④幼儿园课程与社区教育和服务相融合。 ⑤重视教师职业水平的提高。

2.谈谈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的理解。(1)如果从活动的结构性程度对活动性质做出说明,那么可把纯游戏视为是一种无结构的活动,把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视为是完全结构化的活动。由此,幼儿园课程中的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相应的位置,反映出不同高低的结构化程度,反映出活动中不同含量的游戏成分和教学成分。(1分)

(2)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强调活动的过程。(4分)

(3)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学习的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强调活动的结果。(4分)

(4)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1分)

(5)-般而言,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2分) (6)尽管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基本状况趋同,但是由于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2分)

试卷代号:251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二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

2012年7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按照课程的表现形态划分,课程可以划分为(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这两种在性质和功能上都不同的课程类型。

2.幼儿园课程内容的组织原则有(逻辑顺序)与心理顺序,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直线式组织与(螺旋式组织)。

3.幼儿园课程的特点:更充分考虑(每个幼儿的发展水平),较多地采用(活动)的形式。

4.蒙台梭利课程的教育内容由(日常生活练习),(感官训练),(肌肉训练)和(初步知识的学习)这四个方面组成。

二、选择题《每题均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漏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世界上不存在一种最好的适应不同社会文化背景中所有儿童的教育方案”——如果用勃朗芬布伦纳的人类发展生态学理论来解释这句话,说明了( D.大系统 )在发挥作用。

2.具有( BCD )特征的幼儿活动通常可以被认定为游戏。 A.真实性 B.源于内在动机 C.过程导向 D.自由选择

3.“ECCD”(Early Childhood Care and Education)词汇的出现说明了国外(尤其是西方)幼儿园课程( B.保育与教育相整合 )的趋势。

4.在幼儿园课程中运用精神分析理论,会( AB )。

A.强调早期儿童人格的培养 B.强调学龄儿童心理健康的重要性 C.强调教师的直接教学 D.强调儿童的动手能力

5.下列属于综合性课程的长处的有( ACD )。

A.能促进儿童的主动学习 B.能符合儿童的兴趣与需要 C.能促进儿童系统地把握知识、技能 D.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

三、名词解释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活动课程是以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为出发点、通过儿童自己组织的活动而实施的课程。活动课程打破了学科本身的逻辑,注重儿童的学习过程本身。

2.DI直接教学模式是恩格尔门和贝克为5到8岁(幼儿园到小学三年级)儿童设计的课程方案,其主要目标是帮助儿童获得学业上的成就,并由此增强自信心和自尊心。构成该模式的三个主要来源是:①行为主义理论;②对课堂资源运用的逻辑分析;③对概念和任务的逻辑分析。它的核心内容是读、写、算,主要方法为小组教学和儿童个别练习相结合。

3.总结性评价是一种结果评价,旨在对课程实施以后所获得的效果进行评价,以验证课程的成功程度和推广价值。

4.“光谱方案”建立于1984年,是哈佛大学“零点方案”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为学前和初小教育的评价和课程的改革所作的研究:其理论依据是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智力理论。光谱方案的研究者相信每个儿童都有其能力的长处,富有材料和活动的环境和教育机会能促进智能发展。光谱方案在8个知识领域里为教师提

供了不同类型活动的样板,使教师能够看到儿童的长处,并能够在儿童长处的基础上有所作为。 四、筒答题(每小题8分,共32分)

1.幼儿园课程的内容有哪三种取向?这三种取向会如何影响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 (1)课程内容即教材。这种取向将课程内容作为是预设的的知识和技能。(1分) 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内容的基础性和系统性。(1分)

(2)课程内容即学习活动。这种取向把其关注点放在儿童做些什么方面,强调课程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强调儿童在学习中的主动参与。

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注重设计和安排大量的儿童主动参与的活动,会注重使课程内容贴近社会生活。(2分)

(3)课程内容即学习经验。这种取向把课程内容看成是儿童的学习经验。(1分)

持这种取向,在选择幼儿园课程内容时会充分顾及儿童的兴趣、需要和能力,会注重课程内容与儿童发展特征相符合,使课程内容能够通过儿童与环境之间的有意义的交互作用而被儿童同化。(2分)

2.日常生活活动为什么在幼儿园课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1)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身心发展需要,决定了幼儿园保育和教育二者合一的教育原则,因此也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需要广泛地包括日常生活活动。(4分)

(2)幼儿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决定了幼儿园课程内容要与幼儿的生活相关联,而日常生活活动包含了潜在的、丰富的教育内容,具有具有对多领域课程内容的渗透和综合作用,因而是幼儿园课程设计和实施的重要背景和来源。(4分)

3.为什么说心理学理论不能作为幼儿园课程唯一的基础?(1)心理学作为幼儿园课程的一个重要基础,这是由学龄前儿童教育的特点所决定的。但是,心理学理论并不等于教育理论:

①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描述的是带有普遍性的东西,而教育理论包含着对具体教育实践的陈述,两者不是同一的。(2分)

②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涉及的是对于发展或学习的最低限度的说明,而教育理论要涉及到影响发展或学习的最高限度的说明。(2分)

③儿童心理发展理论或学习理论主要是从“实然”的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而教育理论是从价值的“应然”角度来考察人的发展或学习过程。(2分)

因此,把心理学理论当作幼儿园课程的唯一理论基础会出现很多问题,这样做不仅在理论上是有局限性的,而且在实践中也是难以行得通的。(1分)

(2)心理学理论不可能单独为幼儿园课程提供理论依据,幼儿园课程同样受到哲学和社会文化的影响,因此对于幼儿园课程的设计来说,哲学和社会文化也是必须加以考虑的因素。(1分)

4.简要分析幼儿园学科(领域)课程的长处与不足。长处:学科(领域)课程一般是有内在逻辑结构的课程;(2分)

学科(领域)课程能为儿童提供各学科(领域)中的关键概念;(1分) 学科(领域)课程已有相当长的运用历史;(1分)

学科(领域)课程有较强的可操作性。(2分)

弱点:较少顾及儿童的兴趣和需要;(1分)较少顾及儿童在不同水平上的发展。(1分) 五、论述题(每小题14分,共28分)

1.谈谈你对“幼儿园教育活动的不同结构化程度”的理解。(1)如果从活动的结构性程度对活动性质做出说明,那么可把纯游戏视为是一种无结构的活动,把完全按照教师计划实施的教学视为是完全结构化的活动。由此,幼儿园课程中的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这两者之间找到相应的位置,反映出不同高低的结构化程度,反映出活动中不同含量的游戏成分和教学成分。(1分) (2)低结构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是:儿童与教师共同确定学习的目标;活动主要由儿童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儿童的需要;强调活动的过程。(4分) (3)高结构化教育活动的主要特征:学习的目标主要由教师预定;活动主要由教师发起;活动的动机主要是教师的奖惩;强调活动的结果。(4分) (4)在幼儿园课程中,教育活动的设计和实施在结构化程度上由低到高,形成一个连续体,所有的教育活动都可以在此连续体上都可以找到相应的位置。(1分) (5)-般而言,每种类型的教育活动本身的性质,决定了该教育活动结构化程度的基本状况。(2分) (6)尽管同种类型教育活动的结构化程度基本状况趋同,但是由于教育活动设计和实施等各方面原因,其结构化程度也会有所不同。(2分)

2.试述我国幼儿园课程的发展历程以及当前的发展趋势。 (1)我国幼儿园课程改革主要有3次: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

试卷代号:251 1中央广播电视大学2011-2012学年度第一学期“开放专科”期末考试 幼儿园课程论试题 2012年1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

1.幼儿园课程编制是包括幼儿园(课程目标的确定) 、(课程内容的选择 ) 、(教育活动的组织)以及(课程评价的实施)在内的整个过程。

2.幼儿园课程评价的两种常见取向是(形成性评价) 、 (总结性评价)。

3.就价值定位而言,目标模式是基于(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思想;在方法论上,目标模式依据是(行为主义心理学)。

4.在斑克街早期教育方案中,(主题网)和(-课程论)是课程设计和实施中常运用的工具。 二、选择题

1.幼儿园课程的心理学基础在更大程度上解决幼儿园课程中的( B如何教)问题。 2.儿童能够说出其周围环境中东西的颜色、形状、大小和样式。”这个课程目标是( AD ) A.行为目标 B.生成性目标 C.表现性目标 D.以儿童具体的、可被观察的行为表述的目标 3.受经验论哲学思想影响的幼儿园课程实践是( A蒙台梭利课程) 4.课程编制过程模式的特点有( ABD )。

A.关注具有内在价值的课程内容和活动,反对用目标预先指定所希望达到的结果 B.强调“教师即研究者”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①20年代至3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上世纪初,我国的幼儿园教育主要照搬外国的教育模式。“五四”新文化运动后,我国的一些教育家一方面接受并引进了来自西方的教育思想,另一方面也提出了幼儿园教育科学化、本土化的主张。20年代至30年代,幼儿园课程改革在理论上确认了儿童的主体性,认定了课程应来源于儿童的生活,课程应包括儿童在幼儿园的一切活动,提出了课程的编制应依据儿童的心理水平。(3分) ②50年代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50年代,学前教育全盘接受前苏联的理论和实践经验,即把课程看作是学科,通过幼儿园各科的教学对幼儿实施教育。形成的学科课程体系,教育目标明确,教育、教学内容系统,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容易操作。(3分) ③80年代以来的幼儿园课程改革 80年代初开始的幼儿园课程改革针对的问题是学科课程过分强调系统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