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高考语文模拟)上海市2019届高三5月最新语文模拟试卷精选汇编:诗歌鉴赏专题
诗歌鉴赏专题
浦东新区三模
(三)阅读下文,完成第12-14 题。(8分)
幽州夜饮 (唐) 张说 凉风吹夜雨,萧瑟动寒林。 正有高堂宴,能忘迟暮心? 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 不作边城将,谁知恩遇深!
12.上面诗歌中的对仗有几联?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1分) A.一联 B.两联 C.三联 D.四联 13.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首句凉风、夜雨、寒林等意象,渲染出悲凉的气氛。 B.颈联“迟暮”二字凸显出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忧伤。 C.尾联以感叹的语气,充分表现了对皇恩浩荡的感激。 D.本诗以景起笔以情结笔,层层推进,结构自然流畅。
14.前人评价颈联“军中宜剑舞,塞上重笳音”豪壮中寓悲凉,请加以评析。(4分)
12.A (1分) 13.C(3分)
14.(4分)军中舞剑,那壮阔的场景及刚劲的舞姿,给人以雄健豪壮的感觉(2分);胡笳悲凉的声音,渲染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将士常年征战的辛劳,容易勾起将士对故乡亲人的思念,和岁月迟暮的悲伤。所以说豪壮中寓悲凉,令人感慨。(2分)
静安区5月二模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2—14题。(8分)
夜渡湘水 孟浩然
客行贪利涉,夜里渡湘川。 露气闻芳杜① 歌声识采莲。 榜人②投岸火,渔子宿潭烟。
行旅时相问,涔阳何处边?
[注]①杜:杜若,芳草名。②榜人:船夫
12.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的一项是( )。( 2分) A.本诗是田园山水诗。 B.本诗是五言律诗。
C.颈联中“岸火”“潭烟”,紧扣了诗题中的“夜渡”二字。 D.尾联中的“时”表达了诗人想到涔阳与朋友相聚的急切心情。 13.以下对本诗风格的评价贴切的一项是( )。(2分) A.明快飘逸 B.婉约含蓄 C.质朴刚劲 D.清淡自然 14.请赏析“露气闻芳杜,歌声识采莲”两句。(4分) 12. A (2分) 13. D (2分)
14. 傍晚的露气中飘荡着杜若的芳香,江面上不时传过来采莲女悠扬的歌声。 两句分别从嗅觉和听觉的角度,紧扣“夜渡湘水”的特点,营造出香气飘荡,歌声悠扬的美好意境。 (4分)
高考压轴卷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移居(二) 【东晋】陶渊明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过门更相呼,有酒斟酌之。 农务各自归,闲暇辄相思。 相思则披衣,言笑无厌时。 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 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
13. 下列关于本诗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 从对仗的情况看,本诗不是一首格律诗。 B. 从诗歌的内容来看,本诗是一首田园诗。
C. “相思则披衣”句写邻里交往自然随性,不受拘束。
D. “言笑无厌时”句写邻里交谈欢笑没有冲突的时候。
14. 以下对语言风格的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 明快峭拔 B. 幽默含蓄 C. 自然质朴 D. 平淡婉约 15. 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4分)
▲ ▲ (三)(8分)
13. D 【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没有冲突的时候”错误,应是“没有厌烦”的时候。故选D。
14. C 【详解】此题综合考核诗歌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的能力,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歌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意,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此题主要考核语言风格,此诗作者用语自然,如话家常,用“质朴自然”概括较为合适。故选C。
15. 这种邻里畅谈欢饮之乐岂不比什么都美? 用反问句强调对农耕生活中邻里交往之乐的由衷欢喜!告诉大家不要忽然抛弃这种做法。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家常自然,意味深长。
【详解】此题考核综合赏析诗句的能力,答题时一般从手法的运用,遣词造句,情感的表达,意境的创设等角度分析,此题要求赏析“此理将不胜?无为忽去兹”两句,答题时先简单的翻译句子,然后之处“反问”的手法,在分析情感,这两句扣住移居的题目,写出在此久居的愿望,也是对上文所述过从之乐的总结。不言“此乐”,而说“此理”,是因为乐中有理,由任情适意的乐趣中悟出了任自然的生活哲理比一切都高。此句以情化理,理入于情,理趣在笔墨之外,真情融于意象之中。
高考信息卷(一)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8分)
临江仙 (五代) 牛希济
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此中真境属神仙。玉楼珠殿,相映月轮边。 万里平湖秋色冷,星辰垂影参然○。橘林霜重更红鲜。罗浮山○下,有路暗相连。 【注】①飐:风吹物使其颤动 ②君山:湖南岳阳市西南800里洞庭湖中的一个小岛。③参然:参差不齐的样子。 ④罗浮山:在广东惠州,为道教的“第七洞天”,相传为葛洪炼丹处。
12.下列关于作品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从标题看应是一首词 B.从相对整齐的句式看应是古体诗 C.从标题看出作品写的是神仙故事 D.从写作的对象看是一首咏物词 13.以下评价适用于本诗的一项是( )(2分)
A.慷慨激昂 B.深沉含蓄 C.清新明丽 D.明快简洁 14.扣住“一点”,赏析“洞庭波浪飐晴天,君山一点凝烟”两句。(4分) (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3-15题。(8分)
12.A(2分) 13.C(2分)
14.运用衬托手法极写洞庭湖之大。/在浩淼的洞庭烟波中,君山就如一点凝固的烟雾漂浮在茫茫大海之中。以“一点”言君山之极小,以此衬托洞庭湖的浩瀚无边。(4分)
(附详细分析,供参考:前句描写秋日天气晴好,视野开阔一览无余。在微风的吹拂下水面上泛着波浪。后句写处于茫茫洞庭湖中君山极其渺小,似一点凝烟,似有似无,时隐时现,如若不是晴天几乎难寻踪迹。由此衬托出湖的广阔无边。)
附:【诗歌赏析】
牛希济《临江仙》共七首,都是咏往昔神仙之事,其共同的特点是语言芊绵温丽,写景抒情融为一体,其凭吊蕴含凄凉之意,深得咏史之味。
这首词咏罗浮仙子。上片“洞庭”两句,极言洞庭之大,写景颇佳。下片好在景与情生,仙境有人情。“万里平湖秋色冷”,着一“冷”字,境界全出,极妙。
此词作者运用了虚实相间的写作手法,充分地驰骋想象,淋漓尽致地写出了洞庭湖的神韵。词中描写的洞庭秋景真真幻幻,真中有幻,幻中有真,真幻难辨。洞庭素称“八百里”,说波浪连天,湖中君山犹似一点,虽不免夸张,终属真境;说君山是神仙所居,上有“玉楼珠殿”,与明月交辉,则是神话传说,属幻境。说湖中星影参差,随波上下,湖畔霜华遍野,橘林如丹,是真境;说洞庭与千里之外岭南的罗浮山相连,却是传闻之词,应属
3
4
1②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