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综合实践活动中期指导课型的指导概述
这一环节中,我们首先可以谈话引入,回顾前期活动,如:同学们,前段时间我们开展了××的小课题研究,同学们通过上网查资料、实地采访调查、积累了许多的资料,也拍摄了相关照片,品尝到了实践的快乐。今天,就让我们一起交流研究过程的收获和困惑。我们的课堂是经验交流和资源共享的舞台。下面我们就来分小组交流一下,好吗?
2、分组汇报交流
(1)先可以出示温馨小提示:①当小组汇报时,所有的同学都要争做“文明的小听众”,有问题记在心中,等会儿交流。②如果你们组的调查研究和前面小组的汇报相同或类似,那么你就不必再重复了。请选择你们小组与众不同的调查亮点和大家分享吧!③交流后如果有什么不能解决的或者新生成的问题,请各组的记录员马上记录下来。
(2)各组汇报交流,教师随机指导:①一组汇报时,引导别组学生从他们的汇报材料中发现他们还可以挖掘和深入的新问题进行探讨。②汇报交流时引导学生发现并总结别组学生在研究过程中的亮点,进行成功经验和成果资源共享。
3、说研究过程中的困惑
可先谈话引入:大家刚才的成果和经验是令老师欣喜的,但是老师知道,在成功的背后你们也一定有失败的困惑吧?这节课,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聊聊我们在研究活动过程中遇到的困难,老师和你们群策群力,把这些困难解决掉好吗?
然后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困难的途径和方法并进行小结。
学生可能出现的困难有:
①关于采访的困难:采访的礼节和技巧,采访问题的设计。
②关于各种调查表的制作和统计:请学生对各组设计的好与不好的调查表进行评价,教师提供范例供学生参考,并指导学生如何统计。
③照片、录像的拍摄技巧方法。
④活动的安全问题等。
4、反思前阶段的活动,确定下阶段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们小组生成了什么新问题?
(2)引导学生预设在下阶段目标中的困难,通过本节课的交流,你能解决什么困难?不能解决的困难,再引导进行交流讨论。
(3)要求各组在课后针对课题存在的问题,或进行方案的修改,或进行问题的解决,使课题有新的突破。并希望各课题组今后多互相借鉴,相互学习,相互合作,让优秀的课题组引领大家共同进步。
5、提出希望,期待成功。
(1)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材料,提出进一步开展活动的主要事项。
(2)指导学生写好“我的实践故事”,并及时记录采访内容。
(3)期待成功:经过刚才的交流,我想每个组已经明确了下一阶段的任务,在活动中,我们或许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我充分相信你们一定会想办法克服这些困难。我期待着你们在成果展示课中能一显身手。
三、此阶段指导的注意点
(1)学生进行阶段性成果汇报,从他们的汇报中教师要敏锐捕捉问题,如获取信息的方法、途径、资料的整理等方面进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利用网络、工具书(如索引、文摘、百科全书等)、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为学生下一步更好地开展活动减少障碍。
(2)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活动积极性;帮助学生做好在不确定的情境中解决问题的准备。对有特殊困难的小组要进行个别辅导,或创设必要条件,或帮助调整研究计划。
(3)指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来收集信息,要注意争取家长和社会有关方面的关心、理解和参与,开发对实施综合实践活动有价值的校内外教育资源,为学生开展活动提供良好的条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
在中期指导中,作为指导老师实现从知识传授者到学生学习的组织、指导、参与者的角色转换,同时,也发展自我的实践能力,使自身与学生在综合实践活动中一起成长。
最后,我想说,综合实践活动让更多的人有机会接触外面更精彩的世界,让教师的成长延续的更快,走得也更高,让我们从自己能改变的地方做起吧!
感谢大家的耐心聆听,如有不当之处,谨请指正。谢谢大家!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
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针对性指导与帮助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活动的组织、内容的选择,需要教师的指导,制定计划、活动的操作更离不开教师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
一、教师有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的意义和作用 1、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的意义
由于多数学生的自控能力较差,加之存在一些不利的学习因素,如心理发展不成熟等,所以,没有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帮助,学生是不可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实施过程是教师指导下学生的实践学习过程。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帮助是实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价值的基本保证。、
2、针对性指导与帮助的作用
教师的针对性指导与帮助是学生学习与发展的前提。其作用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引路。在活动开始时,指导和帮助学生选择活动主题,确立活动目标,制定活动计划,保证学生在活动过程中,有目的、有步骤、有策略地进行,避免活动过程中出现放任自流,盲目混乱局面。
第二,解疑。由于不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同,学生在活动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自己不能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教师的指导与帮助。此时,教师就应该以解惑者、参与者的身份,帮助学生或参与学生共同商议以解除其疑难。
第三,提供。综合实践活动必须依赖于一定的学习资源才能完成。学习资源是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学习的各种内外因素和条件,它对学生的学习具有支持和促进作用,因此,教师必须要为学生提供大量有针对性和帮助性的学习资源,包括教师的经验以及书籍、材料等。
第四,反馈。在活动结束时,对学生活动中暴露出的问题,收获的大小,结果是否正确,教师都要给学生提供学习反馈和证明。便于学生以后学习注意和改正。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