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广东花城版三年级音乐下册全册教案
听唱法,学唱法,创作法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老师拿一串风铃给大家看,让学生说一说,风铃的声音是怎样的。用自己的声音来模仿一下风铃的声音。
2、用电风扇让学生感受在不同的风速下风铃的声音在音色、力度上有什么不同。 a)在微风的时候 b)在中等风速下的时候 c)在强风下的时候
3、老师总结归纳三种情况下的节奏特点 a)微风的时候 x x b)中风的时候 xx xx c)强风的时候 xxxx xxxx 1、让学生熟悉这三种节奏型。
1)可以让学生通过自己平时在日常生活中发现的同样节奏模仿出来。 2)自己创编几种这三种节奏型的节奏,让学生充分地掌握这三种节奏 2、用风铃的声音来读这三种节奏型。 直接进入课题
二、学习歌曲《风铃》
1、然学生聆听歌曲一遍
2、让学生读朗读歌词,用感情来朗读。感受风铃的特征是轻盈、清脆的 3、感受“风铃”两个字的读音适一高一低的,正好与本课要学习的两个音5 3 符合
4、帮助学生建立3 5的音高,建立我们的小音库要求学生把已掌握的两个唱名出入自己的大脑的小音库中。
5、唱准在不同的音高位置上的3 5 两个音。
1)练习mi sol 两个音的唱名和手号位置,让学生感受这两个音的手号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从手号的位置上区分两个音的音高差别。
2)辨别两个音,听到其中的一个音就用手号打出来,练习手号的反应程度 3)做游戏,当听到sol就站起来,听到mi就坐下。训练学生的反应程度。 4)因为两个音组成的音程是和谐音程,所以让学生分成两组,然后每一个组唱一个音做个简单的和声训练,让学生初步感受和声的美妙效果。
6、学唱歌曲
1)演唱歌曲的时候让学生注意演唱时的状态,如:演唱时气息、嘴型、脸部表情等。
2)用什么样的感情去演唱,因为三段歌词的内容不一样,根据风的大小强度改变演唱时的情绪。
3)课堂评价,学习演唱的感受 7、课堂小结
《凤阳花鼓》
教学设计:
本课我所用的教材是花城出版社出版的小学音乐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多彩乡音中的歌曲《凤阳花鼓》。《凤阳花鼓》一曲选自安徽流传已久的民歌旋律优美动听易上口。表达了当地老百姓以歌抒情,即兴演唱讨生活的一种心情。歌曲演唱形式是通过边歌边舞进行的,充满安徽凤阳地方民歌的风味特色,节奏平稳,略带有跳跃性,衬词非常有韵味特色。
这首民歌,曲调简单很容易通过模唱或是多遍学唱让学生学会。怎样才能使学生较好的体会歌曲蕴涵的情感,通过演绎唱出来呢?在教学中我设计了这样的环节:听赏新旧时期的凤阳花鼓并让学生用颜色区分歌曲的情绪。这种视听结合的手段,在感官上刺激学生,使他们对所学的内容有鲜明的了解,演唱也随之生动起来。其次,《凤阳花鼓》是一种只用锣鼓不用丝弦伴奏的表演方式,我就用常见的碗、盘、筷子加入学生的演唱,使学生更容易接受,另外鼓励学生用不同形式表现歌曲,激发学生创新灵感,由于有了之前的铺垫,后期创作歌曲时学生的热情更高了。
教案: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
2、用简易打击乐器为歌曲《凤阳花鼓》伴奏 3、欣赏《花鼓新声》 教学目标:
1、学唱歌曲《凤阳花鼓》,感受安徽民歌的风格,并能根据歌曲选择适当的乐器和节奏型为歌曲伴奏。
2、通过新旧凤阳花鼓音乐的对比,感受不同的情绪和节奏。了解历史,珍惜今
天的幸福生活。
3、欣赏《花鼓新声》,感受不同形式的凤阳花鼓,拓展学生的视野。 4、能完整演绎《凤阳花鼓》并为其创编。 教学重点:
感受不同音乐的情绪及创造性地参与音乐表演的实践活动; 教学难点:
衬词部分的演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谁?出示图片海宝 嗨!大家好! 生回答 (海宝,是世博会的吉祥物)
师:海宝最近为了世博会忙坏了,他领着世界各国的人参观世博园给他们介绍园里的各种文化。今天他在百忙之中来给我们班的同学当导游,你们想不想知道他要给我们讲解什么文化呢?
生:想。
师:那我们就跟着海宝走一走吧(出示安徽代表性图片)海宝把我们带到哪里了? 生(安徽)
师:安徽有个凤阳县那里有一样东西很出名,而且几乎人人都会用它来表演,现在我们来欣赏一下?
师:播放旧安徽凤阳歌
师:谁能说一说你从刚才的视频中听到、看到感受到了什么? 生:拿鼓唱,有点儿民歌风格 歌曲里唱的很可怜。。。
师:同学们说的非常好,这是一首安徽特有的音乐文化凤阳花鼓,看,这就是刚才大家看到的凤阳花鼓(出示图片)
海宝介绍凤阳花鼓出示教学建议 二、新课教学
师:就像同学说的一样刚才的凤阳花鼓是旧社会人们为了讨生活唱出来的,感觉非常的凄凉,老师这里有个调色盘你觉得用什么颜色能表达这首歌曲的情绪呢?
生回答出示幻灯
师:如今的凤阳花鼓有了新的改变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吧! 师:范唱《凤阳花鼓》
师:这首凤阳花鼓有了什么变化? 生:回答(感觉很开心)节奏快了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