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管理会计-习题集(含答案)
101. 成本按成本性态可划分为( )
A.制造成本 A.高低点法
B. 非制造成本 B.散布图法
C.固定成本 D. 变动成本
D.矩阵法
E. 混合成本
102. 分解混合成本的方法有( )
C.线性回归法
E.线性规划法
E.变动费用
103. 下列项目中,属于完全成本法下的期间费用有( )
A.管理费用 B.财务费用 C.销售费用 A.机会成本 B.付现成本 C.沉没成本
D. 设备的维护保养费 D. 可避免成本
104. 下列项目中,属于相关成本的有( )
E.共同成本 E.行政管理人员工资 E.非生产成本
105. 下列项目中,属于变动成本的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设备折旧费 D. 变动性制造费用
106. 在变动成本法下,期间费用包括( )
A.管理费用 B.制造费用 C.销售费用
D. 固定生产成本 D. 制造费用
107. 完全成本法生产成本包括( )
A.直接材料 B.间接材料 C.直接人工
E.销售费用
E.制造费用
108. 变动成本法与完全成本法下的产品成本均包括有( )
A.直接材料 B.直接人工 C..固定制造费用
D. 变动制造费用
109. 下列属于采用变动成本法计算盈亏的公式有( )
A. 销售毛利总额-营业费用=税前利润
B. 销售收入总额-变动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 C. 边际贡献总额-固定成本总额=税前利润
D. 销售收入总额-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总额=销售毛利 E. 销售收入总额-已销售的生产成本总额=边际贡献总额
110. 全部成本法下期间成本包括( )费用
A. 变动管理费用 D. 固定推销费用
B. 固定管理费用 E. 固定制造费用
C.变动推销费用
111. 本-量-利分析所需的前提条件包括( )
A. 成本性态分析有假定 B. 相关范围假定及线性假定
C. 产销平衡及品种结构稳定的假定 D. 变动成本法的假定 E. 目标利润的假定
112. 引起保本点发生变动的因素有( )
A. 销售单价
B. 单位变动成本
C.销售数量 D. 目标利润
E. 固定成本
113. 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方法包括( )
A. 本-量-利分析法 A. 销售量
B. 差量分析法 C.成本分界点法 D. 线性规划法E. 边际分析法
C.固定成本
D. 单位变动成本
E. 目标利润
114. 下列因素中哪些因素呈上升趋势变化时,会导致保利点升高( )
B. 单价
115. 表达边际贡献的2种形式有( )
A. 单位边际贡献 B. 边际贡献率 C. 边际贡献总额 D. 安全边际率 E. 加权边际贡献率
116. 企业决策按层次可分为( )
A. 高层决策 B.确定型决策 C.非确定型决策 D. 中层决策 E. 基层决策
117. 企业短期经营决策包括( )
A. 生产、销售决策 D. 生产设备最优利用的决策
B. 定价决策 E. 固定资产投资决策 C. 储存成本 C. 订货成本
C. 存货决策
118. 存货成本包括( )
A. 采购成本 A. 采购成本
B. 订货成本 B. 缺货成本
D. 缺货成本 D. 储存成本
E. 安全存量 E. 持有成本
119. 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的主要作用有( ) 120. 企业进行短期经营决策常用的方法包括( )
A. 本-量-利分析法 A. 销售预算 D. 现金收支预算 A. 销售量
B. 差量分析法 C. 成本分界点法D.线性规划法 E. 边际分析法
B. 生产预算 C. 成本预算 E. 预计的损益表和资产负债表
C. 单价
D. 销售收入
E. 销售成本
121. 企业的全面预算主要包括( )
122. 企业的销售预算主要内容包括( )
B. 销售税金
123. 企业制定标准成本的主要作用有( )
A. 便于企业编制预算
B. 作为评价和考核工作质量和效果的重要依据 C. 为正确进行经营决策提供有用的数据 D. 简化产品成本的计算
E. 用于控制日常发生的经济活动
124. 企业的责任中心应该具备的条件有( )
A. 有责任者 D. 有职责、权限 A. 可控成本
B. 有资金运动 E. 有权购置或处理固定资产
C. 有经济绩效
125. 下列各项指标中,属于投资中心主要考核指标的有( )
B. 收入和利润 C. 投资利润率 D. 剩余利润
E. 销售毛利率
三、计算题
126. 某产品每件直接材料10元,直接人工5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元;全年固定制造费
用15000元;本年生产3000件,期初无存货,销售1500件,单价40元;每件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5元,全年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5000元。 【要求】:(10分)
(1)分别用变动成本法和全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 (2)分析净收益差异产生的原因
127. 某企业经营甲、乙、丙三种产品,资料如下 产品名称 甲 乙 丙 合 计 销售收入 变动成本 固定成本 盈 亏 20000 9000 6000 5000 30000 23000 9000 -2000 10000 6000 3000 1000 60000 38000 18000 4000 【要求】:(10分)
(1)决策乙产品是否停产?
(2)如乙停产后可转产丁,丁产品单价50元,单位变动成本30元,可销售600件,不需追加任何成本,是否转产?
(3)如停产乙后可减少10000元固定成本,是否停产?
128. 甲乙两个方案,甲需一次性投资120,000元,项目寿命期6年,每年现金净流量分
别为30,000元;40,000元;50,000元;42,000元;55,000元;60,000元。乙方案第一年初投资100,000元,第二年初再投资50,000元,项目寿命期6年,从第一年起每年年末现金净流量都为40,000元,项目结束均无残值,银行利率12%。 【要求】:试分别计算两个项目净现值、现值指数、回收期(不考虑时间价值),并对两个投资项目进行评价。(10分)
附:利率为12%时的复利现值系数为: 1
2 3 4 5 6 0.507 7 8 0.893 0.797 0.712 0.636 0.567 0.452 0.404 129. 企业年需外购某零件10,000件,每件年储存成本2元,每次订货成本40元,每件
买价1元 【要求】:(10分)
(1)计算经济订货批量 (2)存货总成本 (3)经济订货次数 (4)订货周期
130. 某产品每件直接材料5元,直接人工3元,变动性制造费用2元;全年固定制造费
用12000元;本年生产2000件,期初无存货,销售1500件,单价25元;每件变动性销售及管理费用2元,全年固定性销售及管理费用1000元。 【要求】:(10分)
(1)采用变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 (2)采用全部成本法编制损益表 (3)分析净收益差异产生的原因
131. 某产品目前产量80,000件,单价10元,全年销售800,000元,销售成本650,
000元(其中固定成本250,000元),销售费用120,000元(其中固定销售费用80,000元,每件运费0.5元,共40,000元),企业有剩余生产能力。现有客户前来订货20,000件,但每件只出价7.5元,由客户自己取货 【要求】:确定企业是否接受新的订货?(10分)
132. 某产品资料如下:单价6元,单位变动成本4元,单位变动销售费用1元,全年固
定成本28000元。 【要求】:(10分) (1)计算保本点;
(2)全年销售50000件,计算净收益;
(3)如单价降低5%,销量可达到100,000件,计算净收益;
(4)如果想实现8400元税前目标利润,其他如资料所给,计算销量,并计算此时安全边际和安全边际率。
133. 基期固定成本80,000元,销量500件,利润20,000元。
【要求】:(10分)
(1)计算营业杠杆系数;
(2)如果计划期追加8000元广告费,预计销量将增加20%,利润是多少;
(3)如果计划期目标利润40000元,固定成本保持在88000元,需增加多少销量?
134. 某厂现有剩余生产能力10,000小时,生产A产品每件需1/3小时,生产B产品每
件需1小时,A、B产品资料分别如下:单价20元,30元;单位变动成本16元,21元;单位边际贡献4元,9元;边际贡献率20%,30%。 【要求】:(10分)
(1)决策剩余能力生产A产品还是B产品?
(2)若剩余生产能力可出租,每年获租金100,000元,决策剩余生产能力是出租,还是生产A产品或B产品。
135. 某企业单位产品标准成本为:直接材料用量2公斤,材料单价4元;直接人工3小
时,工资率5元;制造费用9元;制造费用预算为:固定制造费用7200元,每小时变动制造费用1元。该月实际产量1000件,实际用料2300公斤,材料实际成本9200元,实际用工3200小时,人工实际成本16800元,制造费用实际发生11100元(其中固定制造费用7200元) 【要求】:试计算成本差异,并作出说明(10分)
136. 某企业经营某产品,收入50000元,变动成本30000元,固定成本30000元,亏损
10000元 【要求】:(10分)
(1)增加多少收入才能保本?
(2)若边际贡献率提高10%,固定成本提高20%,计算保本点。
137. 某公司A、B、C三种产品资料分别如下:单价100元,80元,60元;单位变动成本
60元,50元,40元;每件所需工时10小时,5小时,2小时;三种产品的市场最大需求量均为10,000件,该公司生产能量为100,000小时 【要求】:企业应当如何安排生产?(10分)
138. 某企业经营A、B两种产品,全年固定成本72000元。A产品单价5元,边际贡献
率40%,预计销量30000件;B产品单价2.5元,边际贡献率30%,预计销量40000件。 【要求】:(10分)
(1)计算该企业达到保本点时的销售收入; (2)分别计算保本点时A和B产品的销售收入;
(3)计算按预期销量销售A、B两种产品的安全边际及预期利润。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