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第二节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第二节 歧义句剖析及真题点拨
歧义句是在理解上会产生两种以上可能的句子,换句话说,就是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的句子。要辨析歧义句首先得弄明白产生歧义句的原因。产生歧义句的原因大致有两种,一种是多义词造成的歧义,一种是句子结构的不同停顿组合造成的歧义。歧义句主要有语音歧义、词汇歧义、语法歧义三种类型。 一、语音歧义
能够导致歧义的语音特征主要有重音、停顿、声调、语气和语调。句子的轻重音、停顿点、语调等的不同均可以使句子意思有所变化,所以考生在运用汉语时,一定不要陷入误区。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1题) 选出没有歧义的句子( )。 A.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
B.我们计划请著名的学者和教育家来我校作报告 C.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
D.学生的成绩好坏并不能反映其素质的高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因停顿的不同而造成的歧义。A项“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与“反对/你的游行/的人不少”,停顿的不同,造成两种意思;B项“著名”是用来修饰“学者”还是“教育家”还是两者兼有,不明确;C项“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与“A国对/B国的进攻/早有准备”,可有两种理解。只有D项是没有歧义的。故选D。
例题2.(2003年山东省第22题)
下面的四句话中有一句既可以这样理解,也可以那样理解,请把这个有歧义的句子找出来( )。 A.捉住老鼠的花猫 B.袒护孩子的妈妈 C.残害百姓的匪徒 D.审判罪犯的法官
【解析】语句停顿在“袒护”后面和“的”的后面产生不同的意思,前者是个动宾短语,表示对“孩子的妈妈”有“袒护”,而后者则表示“妈妈”在“袒护孩子”。故选B。 二、词汇歧义
词汇歧义大多都是多义词或多义短语使用不当造成的,如果一个句子里有某个词是多义的,那么这个句子可能成为多义句。
例题1.(2007年河南省第3题) 请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在大多数人眼里,他是一无所有的 B.去趟西安,他就买了三件礼品回来
C.成功是赢得了整场战争,而不是赢得每一场战争 D.他叔父原来在上海一所不错的中学里当数学教师 【解析】“原来”有两层意思,既可以表示“以前”,也可表示“原来如此”,则D项句子既可理解为“他叔父以前在上海当教师”,又可理解为“突然知晓了他叔父在上海当教师”。故选D。
例题2.(2006年黑龙江省第31题)
从给出的几句话中选出有歧义的句子( )。 A.门没有锁,咱们进去吧 B.雪终于停了,它好像累了 C.文先生在苏州的地位让人羡慕 D.烟雾中,熊辉陷入了对往事的回忆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词义的多用导致的歧义。“锁”既可当名词用,意为锁头,也可当动词用,意为锁门,A项因此有歧义,既可理解为门没有被锁住,也可理解为门没有锁头。故选A。
例题3.(2005年浙江省第31题) 下列各项中没有歧义的一项是( )。 A.他骑车带我到绍兴市公安局 B.这个人谁都不认识
C.计算机算出的结果也不一定对 D.小孙到处联系不好
【解析】这道题考查了词的多义造成的歧义。A项中的“带”是个多义词,有两种解释,一是“带领”,二是“载着”;B项可以理解为“这个人不认识其他人”,也可以理解为“其他人不认识这个人”;D项的“不好”可以表示陈述,也可表示结果,表示陈述时意思是“小孙到处联系的行为不好”,表结果时可以理解为“小孙到处联系的结果不好”。故选C。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