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共5份) 岳麓版

山东省高密市第三中学2016届高三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中国古代的农耕经济(共5份) 岳麓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7/14 16:45:29

第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班级: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问题】

.铁农具出现的原因、时间、意义;曲辕犁发明的意义。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因素 .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评价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课前自学案

【知识体系】

农业经济的起源: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至商周时期,主要使用耒、耜 精耕生产工具的革新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细铁犁牛耕 汉代:二牛一人犁耕法 作 农 唐代:曲辕犁 业 上古:大禹治水的传说 生 产 春秋战国: 、都江堰和郑国渠 模 水利设施的完善 西汉:漕渠、白渠等水利工程,西域地区的坎儿井 式 的 东汉:王景治理黄河 形 商周时期:大规模简单协作 成经营方式的进步

春秋以来:“男耕女织”式经营的小农经济 中国古代农业基本特征: ①经济格局(起源):起源于多个中心,形成南稻北粟的地域特征。

②经济结构: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 ③耕作方式和技术:铁犁牛耕,精耕细作 ④经营方式(生产模式):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农业与家庭手工业相结合)、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始终占主导地位

课堂探究案

【重难点及突破】小农经济的特点及评价。

材料一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就(部分) 时期 内容 春秋战国 牛耕、铁农具;都江堰、郑国渠;测知二十四节气,有利于安排农事 秦汉 耧车,提高播种效率;选种、育秧,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魏晋南北朝 翻车,《齐民要术》 隋唐 筒车、曲辕犁 踏犁,由人力操作,弥补耕牛的不足 宋元 《农桑辑要》,元朝政府研发的农业指导用书;十二气历 明清 《农政全书》 ()精耕细作是中国古代农业的显著特点。根据材料一概括这一特点表现在哪些方面?

材料二: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织妊,多治线麻葛捆布,此其分事也。

()根据材料二概括小农经济的突出特征。

材料三:自耕农是封建国家直接剥削的对象。为了保证赋税、徭役的供应,封建国家历来关注这一阶层的存在。“稳定小农”是封建王朝长治久安的良策,每一个新王朝建立时,对此尤为关注。他们总是采取鼓励垦荒等政策,积极培植自耕农。诚然,自耕农这一阶层是很不稳定的,经常分化。——叶显恩《明清徽州农村社会与佃仆制》

()根据材料三指出中国古代封建统治者为什么都实行扶植小农经济的政策?

材料四:春耕夏耘,秋获冬藏,伐薪樵,治官府,给徭役。春不得避风尘,夏不得避暑热,秋不得避阴雨,冬不得避寒冻。四时之间,亡日休息,又私自送往迎来,吊死问疾,养孤长幼在其中。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改。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鬻子孙以偿债者。 —晁错《论贵粟疏》

()根据材料四说明封建社会农民的实际生活情况怎样?

课后拓展案

【组拓展】

.传说神农氏“因天之时,分地之利,制耒耜,教民农作”,反映了这一时期( ) .人们以采集经济为主 .社会经济处于渔猎阶段 .原始农业的出现 .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一项考古统计表明,我国新石器时代稻谷遗存余处,其中长江流域余处,黄河流域处,另有闽、浙、台数处。炭化粟粒、粟壳遗存余处,分布于山东、河北、浙江、新疆等省区。据此可以推断( )

①我国已由采集进入种植的时代②我国的原始农业南北各具特色③南北之间粮食品种已有交流④我国北方种植粮食早于南方

.①③ .①②③ .②④ .①②④ .在我国古代,“社稷”是国家的代称。其中,“社”指土地之神,“稷”指主管五谷之神。关于国家的这种理解,反映了我国古代( )

.非常重视祭祀 .以农业为立国之本.农业与土地的关系.小农经济的突出特点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能够反映小农经济状态下( )

①乡野风景的恬适闲静 ②乡村民风的古朴淳厚 ③重视农业的观念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①②③ .①③④ .②③④ .①②④ .白居易诗:“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诗中的描述反映了 ①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 ②重视农业的观念 ③家庭手工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流通 ④安土重迁的思想

. ①②③ . ①②④ . ①③④ . ②③④ .汉代晁错在他的《论贵粟疏》中写道:“勤苦如此,尚复被水旱之灾,急政暴赋,赋敛不时,朝令而暮当具。有者半贾而卖,亡者取倍称之息。于是,有卖田宅者、鬻子孙以偿责(债)者。”材料反映出小农经济的特点是( )

.男耕女织 .自给自足 .脆弱性 .连续性 .《耒耜经》记载:“辕有越,加箭,可弛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人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横于辕之前末曰巢,言其可转也。左右系,以乎轭也。辕之后末曰梢,中在手,所以执耕者也。……江东之田器尽于是。”这一农具出现于 .春秋战国 .西汉 .东汉 .隋唐 .战国时期《墨子》中说:“农夫早出暮入,耕稼树艺,多聚菽粟,此其分事也。妇人夙兴夜寐,纺绩积

纴,多治麻丝葛绪捆布,此其分事也。”这不能说明我国古代自耕农经济

.随着生产工具的改进应运而生 .生产规模狭小且性别分工简单 .以农业与手工业相结合为特征 .采用“男耕女织”式的经营方式 .中国古代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原因不包括( )

.生产经验的积累总结 .生产工具的不断改进 .水利设施的日益完善 .生产组织的规模扩大

.俗话说“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中国古代农民向往的理想生活。这突出反映了小农经济怎样的特点? ( )

.封闭保守 .精耕细作 .耕织结合 .艰难脆弱

.某古代水利工程“旱时引水浸润,雨则堵塞水门,故记曰‘水旱从人,不知饥’。”后来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征丁十二百人护之”,据此判断,这项水利工程是 ( ) .都江堰 .郑国渠 .灵渠 .坎儿井

.西欧粮食的收获与播种量之比,据罗马时代《克罗米拉农书》记载为~倍,据世纪英国的《亨利农书》记载为倍。从《齐民要术》看,我国世纪粟的收获量为播种量的—倍,麦类则为~倍,这主要是因为中国古代 ( )

.科学技术领先世界 .农业的精耕细作技术发达 .水利灌溉技术发达 .粮食的单位面积产量居世界领先 .清乾隆年间对联:“一等人忠臣孝子,两件事读书耕田。”造成这种认识的根本原因( ) .儒家思想的影响 .宗法观念的根深蒂固 .中国人耕读传统习惯的影响 .小农经济长期占据统治地位 【组拓展】.《齐民要术》自序:“盖神农为耒耜,以利天下。尧命四子,敬授民时,舜命后稷,食为政首。……殷周之盛,《诗》《书》所述,要在安民,富而教之。”这段话主要强调( ) .儒家对农业的重视 .改进生产工具的意义 .历法与农业的关系 .农业技术的重要性 .《盐铁论·水旱》载:“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用不具,则田畴荒,谷不殖。”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是()

.刀耕火种 .铁犁牛耕 .精耕细作 .男耕女织 .宋人诗云:“小麦青青大麦黄,原头日出天色凉。妇姑相呼有忙事,舍后煮茧门前香。缫车嘈嘈似风雨,茧厚丝长无断缕。今年那暇织绢著,明日西门卖丝去。”诗中反映了 .手工产品质量低下.农业生产规模庞大 .农民家庭生活闲适.农户经营方式多样 .(天津文综)“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其所盛种粒,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

.(年新课标文综)《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年全国课标卷文综)唐宋时期,江南经济迅猛发展,南宋时全国经济重心已移至江南。促成这一转变主要动力之一是( )

.坊市制度瓦解.土地集中加剧 .农业技术进步 .海外贸易拓展

读下表,该表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 ) 中国古代农业科技成绩(部分) 时期 春秋战国 内容 牛耕、铁农具 都江堰、郑国渠 测知二十四节气 秦汉 耧车 选种、育秧 备注 有利于安排农事 提高播种效率 提高产量的重要途径 .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注重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注重农时,改进耕作技术 .精耕细作模式的形成和发展 . 《元丰类稿》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 .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 .小农经济关乎到封建社会的稳定 .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

第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案

()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分)

()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倍受水旱之灾,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陷于绝境以至卖田宅、鬻子孙。(分)

课后拓展案 ————

第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课堂探究案

()表现:发明创新农业生产工具;改进耕作技术;兴修农田水利;重视农时;总结推广农业经验。 ()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男耕女织,自给自足。(分)

()小农经济是封建王朝赋税的主要来源,农民又是封建国家的主要兵源,小农经济的状况直接关系到封建经济的繁荣和国家的安危。(分)

()农民生活辛劳困苦,承担繁重的赋税、徭役,倍受水旱之灾,遭受封建债务的压迫,生活陷于绝境以至卖田宅、鬻子孙。(分)

课后拓展案 ————

第课 中国古代的土地制度

班级: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问题】

.井田制的特点、瓦解原因 .土地私有制的三种形式、发展历程。 .土地兼并的危害、原因;均田制的目的、内容、性质、意义;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第课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的形成 班级:姓名: 学号: 【课标要求】知道古代中国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了解古代中国农业经济的基本特点。 【重点问题】 .铁农具出现的原因、时间、意义;曲辕犁发明的意义。 .精耕细作农业生产模式形成的因素 .小农经济出现的时间、原因、特点、评价 .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点 课前自学案 【知识体系】 农业经济的起源:由采集经济向种植经济发展而来 刀耕火种:原始农业至商周时期,主要使用耒、耜 精耕生产工具的革新 春秋战国:铁农具和牛耕开始使用 细铁犁牛耕 汉代:二牛一人犁耕法 作 农 唐代:曲辕犁 业 上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