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析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
析
质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脂肪转变为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实验的自变量是菌种、发酵时间。
(2)如果发现发酵容器内上层大豆的发酵效果比底层的好,说明该发酵菌是好氧菌。
(3)如果在实验后,发现32 h内的发酵效果越来越好,且随发酵时间呈直线上升关系,则无法确定发酵的最佳时间;若要确定最佳发酵时间,还需要做的事情是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从大豆到豆豉,大豆中的成分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其中,蛋白质转变为氨基酸和肽,脂肪转变为脂肪酸和甘油。
答案:(1)菌种 发酵时间 (2)好氧菌
(3)延长发酵时间,观测发酵效果,最好的发酵效果所对应的时间即为最佳发酵时间
(4)氨基酸和肽 脂肪酸和甘油
11.某兴趣小组将豆腐块灭菌,接种微生物后培养2 d,加入适量食盐,经密封放置10 d后制得豆腐乳。在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时间越长,蛋白质含量越低,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含量越高。为探究其原因,该小组取适量豆腐乳制成样液,等量加入4支试管,进行了以下实验。
编号 处理方法 显色结果 - 9 - / 10
2019秋+金版学案设计+生物·选修1(人教版)练习:专题1课题2腐乳的制作+Word版含解
析
① ② ③ ④ 37℃ 开始时 放置10 min 放置120 min 100 ℃加热5 min后,37 ℃放置120 min 加入等量双缩脲试剂 紫色 ? ? 紫色 实验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样液的颜色________。④组中,100 ℃加热的目的是________。如果③组与④组相比,显色较________,且③组与②组相比,显色较________,则表明豆腐乳中蛋白质被微生物产生的________分解。最终使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等含量增加,因此保质期内豆腐乳放置越久风味越佳。
解析:蛋白质及小分子的肽中均含有肽键,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反应,但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后,样液的颜色不变。豆腐乳中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成小分子的肽及氨基酸,说明豆腐乳所含微生物可产生蛋白酶,100 ℃加热的目的是使微生物产生的酶变性失活。④组中酶变性失活,蛋白质不被分解,肽键含量最多;②组与③组实验中,37 ℃为酶的适宜温度,蛋白质被蛋白酶分解为小分子的肽和氨基酸。由于②组处理时间短,③组处理时间长,所以②组肽键含量较多,③组肽键含量最少,所以③组紫色比②④组紫色浅。
答案:不变 使酶失活 浅 浅 蛋白酶(肽酶)
- 10 - / 1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