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文学翻译入门

文学翻译入门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19:22:39

杨仁敬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文学翻译?

1. 狭义上 2. 广义上

二. 文学翻译的特点: 1.文化信息丰富,跨中西文化 2. 修辞手法多样,风格差异大 3. 语言丰富多彩,表达方法灵活多变 因此,文学翻译与其他类翻译相比,问题最多,最有挑战性,难度相当大,涉及的理论问题非常广泛。文学翻译成了翻译理论的研究对象。在文化层面上涉及许多文学现象;在修辞手法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少争论。所以,我们不能不关注和重视文学翻译。

三. 文学翻译与其他类型翻译和学科的关系 1. 文学翻译与政论翻译、外事翻译、经贸翻译等 2. 文学翻译与英语教学 3.文学翻译与新闻媒体 4.文学翻译与广告 5. 文学翻译与旅游 四. 文学翻译的过程: 1.基本概念:原语(Source Language) 与译语(Target Language)。 2. 两大过程: 理解与表达 3.信息的解码与再构码:Roger Bell 的图解1 Memory Source Language Analysis Text Semantic Representation Synthesis Target Language Text

a. 获取(retrieve)和理解信息(message):作者选择信息和代码(message and code),

核心是传递和理解信息,关键是选择代码。代码是载体,通过代码才能传递信息。

b. 信息构码(encode message):作者选择自己想表达的内容是也要选择相应的载

体。

c. 信息分为“指示性的”(denotative)与“意味性的”(connotative)两种。前者作为

代码的语言和它传达的意思直接联系,没必要去寻找其他含义。后者包含一个表象的层面和一个内容的层面。解码时要注意,再构码是要小心,以免遗漏。 五. 文学翻译与文学流派: 1. Fredrick Jameson 的“三段论”:资本主义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不同的文化形态 2. 批判现实主义:a. 人物的典型性格(与自然主义的区别) b. 细节的真实描写 1

文学翻译入门

(文学翻译ABC)

请参阅Roger Bell, Translation and Translating: Theory and Practice, London & New York, Longman Ltd., 1991

3. 现代主义:a. 先锋派艺术手法 b. 意识流的心理描写 4. 后现代主义:a. 真实与虚构的结合 b. 碎片的拼贴 c. 时空颠倒 d. 文字游戏

因此,从事文学翻译必须深入了解各种文学流派的特点及其与作家和作品的关系,才能准确地把握表达的力度。

六.文学翻译的方法

1. 两种最主要的翻译方法:教材P.37. a. 直译: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的形式,译文的语言(目的语)与原语常常用相同或近似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产生同样的效果。适用于:新闻报道、法律文献、政治文献、学术文献等的翻译,但直译不等于死译。在词语、成语、谚语、句子等方面都有直译和意译。具体方法有:对等译法(44)、具体译法(48)、抽象译法(52)。 b. 意译:用不同的表达形式来体现原语同样的内容,适用于:小说、诗词、歌词、电影剧本、散文、传记的翻译;具体方法有:增词译法(58)、省词译法(61)、换序译法(81)、转句译法(89)、合句译法(92)、缩句译法(95)、转态译法(98)、正反译法(101)。 2. 意译与直译相结合: 小说英汉互译中用得最多。按作家的不同风格而定。这里不再赘述,留待结合不同的译文讲评。

七. 文学翻译的标准(教材P.42) 1. 《马氏文通》作者马建忠1894年发表《拟设翻译书院议》,提及翻译的重要意义和原则。 2. 1898年严复在中译本《天演论》的卷首《译例言》中提出信、达、雅三原则,一直流传至今,曾受到郭沫若等学者的赞扬和接受。严复说,“译事有三难:信、达、雅”。后来,他将这三条作为翻译标准。他说,“三者乃文章正规,亦即为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3. 1932年,林语堂在《论翻译》中提出了“忠实、通顺、美 ”三个标准,大体与严复的信达雅三原则相符,但“美”比“雅”深了一层。 4.30年代的一场大辩论: a. 梁实秋、赵景深主张“宁错务顺”; b.鲁迅、瞿秋白提出“宁信不顺”,反驳梁、赵观点,后来瞿秋白提出信顺统一,但未细谈,影响不大。 5. 1957年傅雷在《高老头》中译本《重译本序》里提出“形似和神似论”。 6. 1979年钱钟书在《旧文四简》里提出“入化境界”论,与傅雷的“形似和神似论”类似,侧重对译者的要求,比较口语化。 7. 流行的提法:正确、通顺、易懂三条也许来自信达雅。 八. 国外翻译理论动态: 1.1963年9月国际译联通过的《翻译工作者宪章》规定:“任何译文都应忠于原意,准确表达原文的思想和形式……,”然而,正确的译文不应同逐步翻译混为一谈,因为翻译的忠实并不排除文字上的必要改变,以便使人能够用另一种语言在另一个国家里体会到原作的形式、气氛及其内在含义。”

2. 1965年英国爱丁堡大学和美国密执安大学的语言学家卡特福德(J.C. Catford)发表了《翻译的语言学理论》(A Linguistic Theory of Translation),成了美国翻译理论语言学派的代表作,后来多次再版,堪称翻译理论界的里程碑,影响深远。 卡特福德将翻译分为三大类:a). 逐词翻译(word-for-word translation); b). 直译(literal translation):按字面翻译;c). 自由翻译(free translation):相当于意译。

3. 英国学者亚历山大·泰特勒(Alexander Fraser Tytler, 1747-1814)的专著《论

翻译的原则》(Essays on the Principles of Translation, 1792),这是西方翻译理论的第一部专著,对19、20世纪的译论影响很大。泰特勒在书中提出翻译的三原则:

a. 译者应精通原作语言和题材,完全再现原作的思想;

b. 译者应有准确判断和鉴赏原作风格手法的能力,使译作的风格和手法

等同于原作;

c. 译作应与原作同样通顺。

忠实,风格一致和通顺三原则为许多译家所接受。

4. 英国学者彼特·纽马克(Peter Newmark)英国萨里大学现代语言学教授,主

要从事翻译理论与实践的教学。代表作:《翻译问题探索》(Approaches to Translation, 1981)和《翻译教程》(A Textbook of Translation, 1988)等。主张Semantic and communication translation (语义/交际翻译理论),后来形成二者相结合correlative approach to translation(翻译关联法)。他认为20世纪是“翻译的时代”。

5. 美国学者尤金奈达(E.A. Nida, 1914-)美国语言学家,西方当代译论的杰出代

表之一。代表作《翻译理论探索》(Toward a Science of Translating, 1964)、《翻译理论与实践》(The Theory and Practice of Translation, 1969,与Charles R. Taber合著)和《语言、文化和翻译》(Language, Culture, and Translating, 1993)。他将Chomsky的转换生成语法应用于翻译理论,提出核心句的概念和三阶段翻译转换模式。分析(analysis)、转移(transfer)和重组(restructuring),主张“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后来改称为“功能对等”(functional equivalence)。

6. 西方翻译理论的两大转向:50-60年代的语言学转向和70-80年代的文化转向。

九. 可译性与不可译性 1. 双语翻译的困难: a. 英汉语之间翻译有难处;b. 英法语之间翻译也有:不同的语系、不同的文化、不同的习俗。 2. 没有不可译的作品,但翻译不容易: 从成语、习语、俚语到句子和篇章。 3. 翻译没有“专利”,天外有天,由读者检验: a.文学翻译允许有多种版本;b. 由读者选择、社会检验。 4. 没有“全能的译者”,要刻苦努力,功夫不负有心人: a. 隔行如隔山,专业局限;b. 语言发展要不断更新; 5. 追求真才实学,不求虚名,胆大心细,与时俱进: a. 反对吹牛造假,杜绝抄袭作弊; b. 力戒骄和躁,克服浮夸、自满和虚荣。 c. 反复修改,力求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 十. 文学翻译的条件:

1. 深厚的汉语功底: 2. 扎实的英语基本功; 3. 丰富的百科知识 4. 善用各种工具书和参考书 5. 勇于实践,刻苦钻研、认真思考。 十一. 教学安排与教学方法

1. 以冯庆华的《实用翻译教程》(第三版)为教材,结合我的译作何海明威研究,以

小说翻译为主,兼顾诗歌和散文翻译;以英译汉为主兼顾汉译英;

2. 以古今中外文学名著的名家译本为案例,研习最好的文学翻译技巧,领悟中外文化

精华,提高中英文水准和审美情趣;

3. 注重不同译文版本的比较,从比较中讲授文学翻译理论和技巧; 4. 强调同学的参与和实践,在自译和他译的对比中不断提高。 十二. 重要参考书目:1.常用词典(教材P.781)2. 从125本中选15本自读(教材pp782-787) 十三. 文学翻译在我系:

1. 林语堂:① The Aphorisms of Confucius,《论语》.

②Laotse, The Book of Tao, 《老子》 ③Chuangtse, 《庄子》

④Six Chapters of a Floating Life 《浮生六记》

2. 李庆云、佘坤珊:The Peach Flower Fan 《桃花扇》 3. 葛德纯: The Travels of Lao Ts’an,《老残游记》 4. 徐元度:《鲁宾孙漂流记》(Daniel Defoe, The Adventures of Robin Crusoe) 5. 林疑今:①《永别了,武器》(Ernest Hemingway, A Farewell to Arms)

② 《拍卖第49批》(Thomas Pynchon, The Crying of Lot 49)

6. 杨仁敬:① 《比利·巴思格特》( E.L. Doctorow, Billy Bathgate)

②《杜宾的生活》(Bernard Malamud, Dubin’s Lives) ③《紫色》( Alice Walker The Color Purple) ④《基辅怨》(Bernard Malamud, The Fixer) ⑤《店员》(Bernard Malamud, The Assistant) ⑥《部族人》(Bernard Malamud, The People)

⑦《蝗虫日》(Nathaniel West, The Day of the Locust) ⑧《美国后现代派短篇小说选》

7. 李美华:① 《飘》(Margaret Mitchell, Gone With the Wind)

② 《汉弗莱克林克历险记》(Tobias George Smollett, The Expedition of

Humphry Clinker)

8.张龙海:① 《华女阿五》(Huang Yisue, The Fifth Daughter)

②《炼狱里的季节》(John Donne, Another City, Not My Home)

9.蔡春露、王烺烺:《虹》(D.H. Lawrence, The Rainbow)。 10. 蔡春露: 簿伽丘著《十日谈》(Boccaccio, Decameron)

搜索更多关于: 文学翻译入门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杨仁敬 第一章 绪论 一.什么是文学翻译? 1. 狭义上 2. 广义上 二. 文学翻译的特点: 1.文化信息丰富,跨中西文化 2. 修辞手法多样,风格差异大 3. 语言丰富多彩,表达方法灵活多变 因此,文学翻译与其他类翻译相比,问题最多,最有挑战性,难度相当大,涉及的理论问题非常广泛。文学翻译成了翻译理论的研究对象。在文化层面上涉及许多文学现象;在修辞手法上,长期以来一直存在不少争论。所以,我们不能不关注和重视文学翻译。 三. 文学翻译与其他类型翻译和学科的关系 1. 文学翻译与政论翻译、外事翻译、经贸翻译等 2. 文学翻译与英语教学 3.文学翻译与新闻媒体 4.文学翻译与广告 5. 文学翻译与旅游 四. 文学翻译的过程: 1.基本概念:原语(Source Language) 与译语(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