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优质资料-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中西历史阶段特征对比
一、中外古代历史对比 地理环境 文明类型 政治文明 物质文明 政治制度 政治活动 经济特征 中国古代 世界古代 平原 大河文明 海洋文明 专制制度 公民集体民主制 商鞅变法等 梭伦改革 农业经济,小农经商品经济 济 重农抑商 重视商业发展 儒家思想演变 人文精神的起源 经济思想 思想发展 精神文明 科技文化发辉煌的古代科学 逐渐产生近代科学 展 分析比较
1、在古代东西方政治文明的两种不同类型,试以历史史实说明。 (一)、古代中国:君主专制制度
表现:A、以王权为核心的分封宗法制(BC2070~BC221)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分封制
B、以皇权为核心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BC221~1912)①建立:秦朝②演变:汉——元③强化:明清
(二)、古代世界:公民集体民主制 A、雅典民主政治 B、古罗马法律制度 二、14至18世纪60年代。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处于工场手工业时期。社会形态上,由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世界面貌变化上,人类由相对隔绝逐渐走向联合;从文明发展的进程上,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过渡。而中国处于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封建社会走向衰落。
具体表现:
西方 中国 出现了宗教改革与尼德兰革命,英、美、君主专制日益强化,统一的多
政治
法爆发早期资产阶级革命,资产阶级代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
经济
思想 文化 科技 国际 关系
议制在少数国家建立。
西方资本主义产生并逐步发展;国际贸
封建经济继续发展,自然经济
易日益加强,欧洲出现“商业革命”、
占主导地位,资本主义萌芽产
“价格革命”,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雏形
生并缓慢发展
出现。
出现了文艺复兴、宗教改革和启蒙运动
理学占居统治地位;出现早期
三次思想解放运动,建立起资产阶级的
民主思想,传统儒学受到批判。
意识形态。
科技文化承古萌新,呈现文学
以天文学革命为开端的近代自然科学
艺术繁盛、科技停滞的双重时
兴起;产生近代实验科学。
代特征。
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为资本主义发展
推行海禁或闭关锁国政策,开
进行了原始积累,并开拓了市场;英国
始了反殖民反侵略的斗争。
确立了世界殖民霸主的地位。
三、18世纪60年代—19世纪70年代。
英国率先进行工业革命,并向欧美扩张,人类进入蒸汽时代。资本主义逐步战胜封建势力,在世界范围内确立统治地位。中国封建制度日益衰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具体表现: 政治
西方 中国 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
中国社会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工业资产阶级逐步掌握国家政权;
会;农民战争从高潮到失败;中外
无产阶级为争取自己的权利而斗
反动势力从对抗到相勾结。
争。
英、法、美等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相自然经济逐步解体;逐渐卷入资本继完成工业革命,资本主义经济飞主义世界市场;洋务运动走出近代速发展;英国成为“世界工厂”。 化第一步。
新思潮萌发;洪仁玕提出在中国发
启蒙思想日益成为资本主义社会的
展资本主义的方案;早期维新思想
主流意识;马克思主义诞生和传播。
出现。
科学技术革命日新月异,科技与生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产力尚未紧密结合。
工业革命推动资本主义国家进一步
由闭关锁国到被迫开放,被迫卷入
对外扩张,争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逐步沦为
料场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初步形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成。
经济
思想 科技 国际 关系
四、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垄断资本主义逐步形成,人类进入电气时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
具体表现:
西方
中国
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帝国主义
会;农民阶级掀起反帝爱国运动;
阶段;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代议制
民族资产阶级产生并于19世纪末登
进一步巩固和完善;民主化、法律
上政治舞台,领导了戊戌变法与辛
化与制度化逐步被社会普遍接受。
亥革命。
第二次工业革命发生,人类进入电自然经济进一步解体;民族资本主气时代;垄断组织产生发展,主要义产生并得到初步发展;外国资本资本主义国家过渡到垄断资本主主义对华经济侵略从商品输出为主义;资本主义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转为资本输出为主。
宣传维新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民
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列宁主义阶段
主与科学、马克思主义等思想。
科技革命日新月异,各种科学门类
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
体系基本建立,科技与生产力紧密
创办近代教育。
结合。
资本主义各国加紧殖民扩张,到20
世纪初将世界瓜分完毕,资本主义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的一部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资本主义分。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政治
经济
思想 科技 国际 关系
重点比较
1. 16~18世纪的中国专制皇权与西方专制王权
皇权与王权,是中国和西欧封建专制制度的象征,是中央集权的两种不同形式。皇权专制贯穿中国封建社会的始终,存在了二千一百多年;西欧王权确立于封建社会走向崩溃、资本主义社会正在形成的时期,只存在了二三百年。从作用上看,15、16世纪,西欧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西欧历史的发展起到了一种独特的作用,即促进了封建社会的解体和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中国明清时期的封建专制制度则极力维护封建地主阶级的统治、严厉打击和压制工商业,无情扼杀有损于封建专制统治的任何新的因素,起了维护中国封建主义的腐朽统治、阻碍中国社会发展的作用。
原因分析:第一,各自的组织结构不同。中国的皇权专制继承夏商奴隶主专制制度。历经二千多年的完善和加强,形成了制度完备、关系稳定的高度集中统一的政治体制;而西欧基本实行采邑分封制,国王谈不上对全国土地有最高所有权或支配权。相对而言,中国封建制度完备巩固,对于资本主义萌芽而言,这个外壳更坚硬。第二,阶级基础不同。英法等封建专制王权的阶级基础是工商业、城市新兴资产阶级和封建领主阶级;明清封建专制主义皇权的阶级基础仍是单一的封建地主阶级。第三,政治统治措施不同。西欧王权采取打击封建教会势力的措施,并通过削弱世袭贵族封建势力和起用新人,使新贵族(资产阶级化)和新兴资产阶级参与国家政权。第四,经济措施不同。与明清时期中国统治者重农抑商、闭关锁国不同,西欧国家专制王权普遍推行重商主义、对外扩张及有利于工商业发展的关税、币制等政策。可见,在中西方社会发展发生逆转的二三百年间,同样的封建专制制度,对历史发展却起到了相反的作用。
2. 明清时期中西科技比较
有人形象地将这一时期的中西科技比喻为“近代科学的晨光与传统科学的晚霞”。16世纪,当近代自然科学的曙光初照欧洲大陆时,中国传统科学技术也进入了自身发展的黄昏时期。这一时期中国产生影响最大的科学成就主要有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徐光启的《农政全书》、宋应星的《天工开物》以及《徐霞客游记》等。同是16世纪中叶,在西方以哥白尼“日心说”为标志的近代科学诞生,迎来了近代的黎明。稍加总结不难发现中西科学在特征和本质上的差异。中国科技领域主要是应用科学,科学研究仍主要是采用传统的整理典籍和总结经验的方法。而西方科学的发展,主要是理论科学,大多数科学有科学研究的方法是观察和实验的方法,以及数理逻辑推导的方法。16世纪中西科学在内容上和研究方法上的差别,正是近代科学与传统科学本质差别的具体表现。
原因分析:第一,社会经济发展方面的差异。在西方,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和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一方面为自然科学发展提供了大量素材,另一方面也提供了基本科研条件和动力;而中国小农经济的分散性与狭隘性,使近代科学的产生和应用失去了应有的土壤。第二,文化教育方面的差异。早在18世纪,西欧各国便相继产生了一些综合性文学,其教育手段较为正规,学术气氛浓厚,从而为科学家的成长提供了必要的场所;中国封建教育制度,完全是为了培养为皇帝服务的忠实奴才,以儒学为主要教育内容,很少涉及生产和科学知识,教育方式上是私塾教育,既不利于各学科间的互相融合,也不利于大批培养人才。第三,思想文化状况不同。中国历史封建统治者都实行严厉的文化专制主义,明清时期更是登峰造极,突出表现为对知识分子的压制与摧残,一方面以功名利禄为诱饵,把大批知识分子推向只钻研儒家经典的死胡同;另一方面,他们以高压政策对待所谓“异端”分子,从而把大量知识分子逼入脱离生产、脱离对自然界观察研究的歧途。而西方则经历了文艺复兴运动的思想解放、欧洲群众性的家教改革运动等,而且专制王权也站在了天主教的对立面,动摇了天主教的精神独裁,使人们较自由地去研究和探索自然奥秘。
例题
1.西方人讲上帝,中国古人讲“理”学,两者最大的共同点是 A、相信人之外神的力量 B、用以约束人类欲望的无度膨胀 C、宗教信仰 D、今天都被人们所抛弃
3、中国明清时期古典小说相比,文艺复兴时期西欧文学作品的最突出特色是 A.反对君主专制 B.反对封建礼教 C.反封建迷信 D.反对教会神权 3、在伦理观上孟子主张“性本善”,苏格拉底也认为“善是人的内在灵魂”。为了扩充人的善性,他们认为最重要的方式分别是:
A.仁政和道德教育 B.王道和民主政治 C.加强专制和自我节制 D.实行人治或法治 4.阅读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共16分)
材料一:“古者以天下为主,君为客,凡君之所毕世而经营者,为天下也。今也以君为主,天下为客,凡天下之无地而得安宁者,为君也。是以其未得之也,屠毒天下之肝脑,离散天下之子女,以博我一人之产业,曾不惨然,曰:“我固为子孙创业也。”其既得之也,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