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学案
种群的特征及数量的变化学案
复习要求1.列举种群的特征,并说明各个特征之间的关系
2.理解并学会生物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3.理解种群数量的变化,分析说明种群增长曲线的意义。、种群的特征 (一)种群是数量特征
1.种群密度:种群在单位面积或单位空间中的个体数量叫做种群密度。
(1)特点:不同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不同;同一种群在不同时期的种群密度不同。 (2)调查方法:样方法、标志重捕法。
2.出生率和死亡率:在单位时间内出生个体数(或死亡个体数)占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1)特点:不同生物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
同一种群在不同时期的出生率和死亡率不同。
(2)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
3.迁入率和迁出率:在单位时间内迁入(或迁出)的个体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例。
特点:受种群密度、食物、空间、资源、繁殖等因素影响。 4.年龄组成:种群中个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增长型、稳定型、衰退型。 5.性别比例:种群中雌雄个体数目的比例。
类型:性比大于1:雌多于雄(鸡、海豹);性比等于1:雌雄相当(灵长类);
性比小于1:雄多于雌(蜜蜂)。
(二)种群的空间特征: 均匀分布型 、 随机分布型 、 集群分布型 二、种群数量的变化 1.构建数学模型的方法: 观察对象提出问题 2.种群增长曲线
(1)J型增长曲线: 条件:理想条件 特点:种群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大 (2)S型增长曲线:条件:自然条件
特点:种群达到环境条件所能允许的最大值——环境容纳量(即K值)后有时停止增长,有时在K值上下波动。
作出合理假设 归纳数学达形式 模型检验或修正 、以概念图的形式画出个种群各特征间的关系
问题研讨二】种群密度的调查方法
1.现要对校园内某块草地内的荠菜进行数量统计,你将采用什么方法?
2.样方法调查种群密度的基本步骤是什么?计数的原则是什么?
观察调查点的地形是否安全 观察调查对象的分布和地段的形状,确定样方取样方法 取样 计数 计算种群密度
3.哪些生物种群的种群密度适合用样方法调查?
植物和活动范围小、活动能力弱的动物(如某种昆虫卵的种群密度、作物植株上蚜虫的种群密度、跳蝻的种群密度、蚯蚓的种群密度等)。
4.若对本校的老鼠进行统计,该采用哪种方法?如何计算种群密度?
【问题研讨三】种群数量的变化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