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教育学》十套试卷

《教育学》十套试卷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25 18:09:34

1、 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2、 试论述思想品德构成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

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十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演说术原理 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2、世界上最早提出“公共学前教育”及“男女同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孔子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 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目的论,在 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方法论。 A、社会学,伦理学 B、心理学,伦理学

C、伦理学,心理学 D、心理学,社会学 4、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

A、毛泽东的 B、陶行知 C、杨贤江 D、蔡元培 5、决定教育目的和性质的因素主要是 A、社会政治经济制度 B、社会生产力

C、社会文化传统 D、政治家及教育家的观点 6、教育的相对独立性是相对 而言的。 A、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制约 B、教育受社会生产力制约 C、教育受人的身心发展规律的制约

D、教育受社会政治经济制度及社会生产力的制约 7、不同民族的教育往往带有其民族的特点和传统,这是因为教育具有( )

A、历史性 B、永恒性 C、历史继承性 D、阶级性 8、“关键期”的存在说明人的身心发展具有( ) A、阶段性 B、顺序性C、不平衡性 D、个别差异性 9、教育对人的身心发展起( ) A、物质前提作用 B、决定作用

C、主导作用 D促进或阻碍作用

10、教师自身(如人格)也是劳动的重要手段,这反映了教师劳动具有( )

A、创造性 B、复杂性 C、主体性 D、间接性 11、义务教育的显著特性是

A、免费 B、强制 C、基础 D、连贯 12、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途径是

A、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B、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41—

C、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D、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结合 13、我国现阶段教育目的中所提的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包括 A、德智体 B德智体美 C、德智体美劳 D、德才 14、教学中应贯穿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这说明教学具有( )

A、阶级性 B、教育性 C、社会性 D、政治性 15、教学过程的基本要素包括( )

A、教师、教学内容、学生 B、教师、教学手段、学生 C、教师、教学内容、教学手段、学生

D、教师、教学原则、教学方法、学生 16、《学记》中的哪一句话反映了“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 )

A、“禁于未发之谓豫” B、“当其可之谓时” C、“不陵节而施之谓孙” D、“相观而善之谓摩” 17、教学中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这反映了哪条教学原则。( ) A、巩固性原则 B、因材施教的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的原则 18、我国封建社会的《四书》、《五经》都贯穿了什么思想。( )

A、神学 B、法家 C、道家 D、儒家

19、被美国科学院院长普雷斯批评为“没有星星的天文学、没有花朵的植物学、没有山脉、谷地的地质学”的是( ) A、学科课程论 B活动课程论 C课程结构论 D人本主义课程论

20、课程就是 ( )

A、教学内容 B课的进程

C、教学科目 D、教学内容和进程 21、下列哪项内容不属于课程计划规定的范围。( )

A、学校的学科设置及要求 B、各学科开设的顺序

C、各科教学的周学时数及总学时数

D、各科教材的编、章、节、目

22、由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根据已有知识积极思考,获得新知识的教学方法是( )

A、讲授法 B、启发式 C、谈话法 D、练习法 23、某教师在课堂上通过示范性实验进行教学的方法是 A、参观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直观法 24、教师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 A、备课 B、辅导与作业

C、上课 D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25、教师备课时除了备教材和备教学方法之外,还要备

—42—

( )

A、教具 B、教学大纲 C、教学参考书 D、学生 26、教案就是指( )

A、教科书 B、学期教学进度计划 C、课题计划 D、课时计划

27、我国目前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 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小组教学D、复式教学 28、课的类型可以分为( )

A、新授课和复习课 B、考试课和考查课 C、单一课和综合课 D、理论课和实践课 29、教学中教师应注意教材的重点、难点和关键,这是一堂好课的哪一条标准所要求的。( )

A、目的明确 B、内容正确 C、方法恰当 D、结构紧凑 30、有位数学老师为了检查学生对勾股定理的掌握情况,出了这样一道数学题:“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厘米和4厘米,求斜边的长。”结果有不少同学把这一三角形画了出来并量出了斜边的长为“5厘米”。这一题目的( )

A、信度差 B、难度差 C、效度差 D、区分度差 31、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 )

A、爱国主义 B、集体主义 C、马列主义 D、共产主义

32、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 )

A、政治立场和观点的教育 B、社会公德的教育 C、共产主义道德品质的教育 D、品德的教育 33、德育过程的主要矛盾是

A、知与不知的矛盾 B、教师与学生的矛盾

C、一定社会的道德要求与受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的矛盾 D、学校与社会的矛盾

34、对学生的人生观、世界观教育属于( ) 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品质教育 D心理健康教育 35、马卡连柯的平行教育原则是指( ) A、知行统一的原则 B、严与爱相结合的原则 C、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的原则 D、正面教育与纪律约束相结合的原则

36、中学思想品德教育最基本的途径是( ) A、思想政治课B、班会团会 C、各科教学D、政治学习 37、自觉利用环境、气氛及教育者自身因素对受教育者潜移默化的德育方法是( )

A、说服 B、榜样 C、指导自我修养 D、陶冶 38、《学记》中“长善救失”的思想反映了德育中 A、知行统一的原则 B、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43—

C、教育影响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原则 D、依靠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的原则 39、“以人为镜”的德育方法是

A、说服 B、陶冶 C、榜样 D、品德评价 40、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应当以什么为开端。 A、培养道德认识 B、培养道德情感 C、培养道德行为

D、知、情、意、行任何一方面都可作为开端

二、判断题

1、把儿童对成人的“摹仿”看成是教育的“手段”和“本质”的教育流派是“心理起源论”。

2、作为一名优秀的人民教师,在各个方面都应当比学生好 。

3、教育在于使青年社会化,在我们每个人之中,造成一个社会的我──这便是教育的目的。

4、“哲学家与搬运夫之间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与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这有力说明了遗传对人的身心发展并不起决定作用。

5、教师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包括教育学、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

6、一堂综合课的基本结构包括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知识、巩固新知识和布置课堂作业。 7、学生对教师必须保持一种被动状态。

8、如果教师教育得好,学生的思想品德应不断前进而没有反复。

9、学生良好的品德只有在活动和交往中才能形成。 10、没有不称职的学生,只有不称职的教育。

三、配伍题:

1、孔子 A、自然教育论 2、苏格拉底 B、《林哈德与葛笃德》 3、卢梭 C、学校即社会 教育即生活 4、夸美纽斯 D、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5、杜威 E、产婆术 6、斯宾塞 F、道尔顿制 7、马卡连柯 G、《教育诗》

8、陶行知 H、社会即学校 生活即教育 9、裴斯泰洛齐 I、功利主义 10、柏克赫斯特 J、泛智主义

四、案例分析:用指定原理分析下列案例。 每题5

—44—

搜索更多关于: 《教育学》十套试卷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1、 如何理解教育与社会发展的规律? 2、 试论述思想品德构成的基本要素:知情意行的辩证关系及其对德育工作的要求。 盐城师范学院教育学本科试卷十 一、选择题 1、世界上最早的一部论述教育问题的专著是( ) A、《演说术原理 B《理想国》C、《学记》D《大教学论》 2、世界上最早提出“公共学前教育”及“男女同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是 A、柏拉图 B、亚里士多德 C、苏格拉底 D、孔子 3、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试图在 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目的论,在 的基础上建立教育的方法论。 A、社会学,伦理学 B、心理学,伦理学 C、伦理学,心理学 D、心理学,社会学 4、我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新教育大纲》的作者是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