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3:02:28

还在高中时就偶然知道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那时对龙应台这位作家并不十分了解,说白了也就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而已,当时倒是被封面上帅气的安德烈所吸引,想着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读下这本书。但之后这个计划就被搁置了,之后我甚至我忘记了这么一本书。前几天,去书店买复习资料,它被放在一楼很显眼的位置,我毫不犹豫的买了。

很是佩服这对母子,想来我似乎曾经在小学老师教写信时要求给父母写封信之外,从未给父母写过信,甚至连节假日的祝福都羞于启齿。

这本书,其实是书信集,收录了龙应台与安德烈三年来的三十多封书信,我想他感动很多人。

龙应台因工作与儿子分住遥远的两地,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母亲觉得不认识儿子了,为了增进两人感情,加强沟通,母亲提出了书信交流的主意,并将两人的书信发表于专栏,儿子答应了。母亲擅长中文,而儿子擅长德文,尽管两人交流时使用中文,但书信交流却存在问题,于是各进一步,双方都使用英文通信。语言不通其实是个很大的障碍,但他们克服了,并为此坚持了三年。这份毅力本身就值得我们大家学习。

读这本书,清楚地明白了代沟的含义。对,没错,是代沟。生活环境,所受教育以及时代的进步,导致父母同子女

之间产生了代沟。孩子的想法父母没法接受,如守旧派无法接受新事物一般。而父母的想法孩子亦无法接受,对于他们,那太过迂腐。书中,安德烈的见解其实与我们如今的孩子差不多,但龙应台显然比较开明,至少她乐意耐心而认真地倾听孩子的想法,遇事也愿意询问孩子的想法。无疑,安德烈是幸福的,因为他的母亲非常爱他,而且是以他乐意接受的方式爱他。现今,有太多的父母不问孩子的意见。而把自己的好恶强加于他们,也就导致了之间关系的疏离。

相当佩服这母子的勇气,敢于与读者分享他们各自内心的事,哪怕是一些丢人的事。在信中,他们在很多方面交流了各自的想法。第2封信“为谁加油”中的一句话道出了大家的心声:“我们这一代人,因为受过‘国家’太多的欺骗,心里有太多的不信任,太多的不屑,太多的不赞成,对于所谓国家,对于所谓代表国家的人。”很不幸,也许我们现在就陷在这种不信任中。远的不说,就说这个夏天的7·23动车事件,郭美美事件,以及一元钱被劳教事件,是的,我们不敢去信任。动车事件,车票采用实名制,相关部门却拿不出一份伤亡人员名单。出事的第二天变掩埋事故的火车头,而不是抢救还可能幸存的乘客,而不是根据遗留物体分析事故原因,是想欲盖弥彰吗?信誓旦旦表示已无生命迹象,却仍能发现幸存者。六节车厢600左右乘客,200多受伤,35人死亡,其余的人却没了交待。事故发生后不检讨自己的责任,却推说是

奇迹的事,至于你信不信,我反正是信了,这是一个负责人的官员该说的话吗?死亡人数明明很多,官方公布却是35人。35,多可笑的数字,就因为死亡人数达到36人,就是特大事故,省长应被撤职吗?为什么同样是动车事故,日本却是零死亡?郭美美,微博炫富,毁掉了红十字会,又有多少人敢再做好人,为他人捐款呢,只怕只会养活一大帮肥肠大耳的官员吧。四位常州市民到京城上访,其中三位却在一年之后被公安部门以在京城上访时未付一元钱公交费逮捕,并被判一年劳教。指认她们的是仅一面之缘的14路公交车司机,并且是在时隔一年之后。但事实是她们都支付了车费!而司机当时报警原因是车上有上访人员,而非有人逃票。三人上诉均败诉。而同去上访却平安无事的人却一语道破玄机,因为他之后没有再去上访过,而其他三人均先后再到京城上访。看到这样的事件,怎不会对政府失望。这让我们怎么信任,怎么为国家呐喊加油?“这世上/没有真实这回事/只有谎言/迫使你设法穿越”这句感动他们母子的歌词说明了一切。

第7封信“有没有时间革命”。安德烈的弟弟菲利普上课前在教室外听iPod,老师没收了他的iPod,他很生气,但母亲劝他先把校规弄明白,然后再决定是否要挑战权威,是否有时间挑战权威。最后他决定自己找级主任沟通。很是膜拜他们的家庭教育,是如何让孩子敢于为了自身价值信仰挑战权

威,如何在威武不能屈的情况下又保护自己不受伤害。我该自我检讨,因为我病没有这种担当,也许我会躲在父母背后,依靠他们解决事情。我并不敢挑战权威,本身也并没有能够超越他们的更正确的想法。如此说来,我很羡慕西方国家的家庭教育,他们能教育出更加有担当,更加有素质的孩子。纵观如今我们的社会,80后已淡出人们视线,为人父母。而充斥人们眼球的是90后,包括我。尽管不能以偏概全,但是不得不说,大部分的都令人感慨一代不如一代。工厂里90后成了主力军,然而他们又吃不了苦,三天两头的换工作。他们没了先辈们得奉献精神,由于大多是独生子女,因而以自我问中心,自私而无法与他人喝和谐相处。不得不说,这状况令人堪忧。由于网络时代的到来,青少年很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从而毁掉自己,所以加强教育是必须的。俗话说一粒老鼠屎会坏了一锅粥,在校园必须重视每个学生,好好教导每个学生,不然很有可能因为一个坏学生而带坏一帮好孩子。人之初,性本善,只要循循善诱,再贪玩的孩子都会被感化的。第22封信“大学生哪里去了”中,香港人民为了普选的事而游行争取民主,但到场的都是中年人和孩子,却鲜少见到大学生。十九世纪的德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欧美,还有中国的五四运动,第一时间站出来批判现实,反抗权威的是大学生,很多惊天动地的社会改革都来自大学生的愤怒。但现在大学只管知识的灌输,不管人格的培养和思想的

建立。大学生对政治——众人之事一无所知。这也是目前90后的悲哀,他们甚至不光没有思想,还没有知识。我想每个人都该检讨,也许社会发展成现在的状况,每个人都应该反思。

读这本书所获得的感动是多方面的,亲情是其一,而爱情和友情在其中也得到了很好的体现。勤劳,拼搏,奋斗,自主,反抗权威,关心社会,帮助他人等等。可以说这本书不光就父母子女之间的代沟问题交出了答卷,甚至可以说是一本教会我们做人处事的好书。

感动震撼之余,我们也该反省。《亲爱的安德烈》或许能给我们一些迷失了自我的孩子们指明方向。

搜索更多关于: 《亲爱的安德烈》读后感 的文档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还在高中时就偶然知道了《亲爱的安德烈》这本书,那时对龙应台这位作家并不十分了解,说白了也就仅限于知道有这么个人存在而已,当时倒是被封面上帅气的安德烈所吸引,想着有机会的话一定要读下这本书。但之后这个计划就被搁置了,之后我甚至我忘记了这么一本书。前几天,去书店买复习资料,它被放在一楼很显眼的位置,我毫不犹豫的买了。 很是佩服这对母子,想来我似乎曾经在小学老师教写信时要求给父母写封信之外,从未给父母写过信,甚至连节假日的祝福都羞于启齿。 这本书,其实是书信集,收录了龙应台与安德烈三年来的三十多封书信,我想他感动很多人。 龙应台因工作与儿子分住遥远的两地,两国的文化差异以及长时间的分离使得母亲觉得不认识儿子了,为了增进两人感情,加强沟通,母亲提出了书信交流的主意,并将两人的书信发表于专栏,儿子答应了。母亲擅长中文,而儿子擅长德文,尽管两人交流时使用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