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数学一二单元修改教案 - 图文
人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给学生多提供些生活中的素材,例如田字格、图钉等等) ③其实你们身体上也藏着1厘米呢?找找看?
把左手伸出来,把食指轻轻地放在尺子上比一比,食指的宽度大约是1厘米。(明确宽度指什么)记住这个 1厘米的小尺子了吗?看看一会儿他能不能帮你解决问题。 ④现在请你比划比划1厘米行吗?怎么验证一下?把食指这个小尺子插进去看看? 【设计意图:利用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建厘米的长度观念。】 3、 认识几厘米(突出估的意识和方法)
同学们刚才我们知道了1厘米有多长,那现在你能用手比比2厘米有多长吗?说说你是怎么估计的?借助什么帮你估的?(借助一定的标准估的)再用尺子比一比,是否准确。 再比一比5厘米有多长?5厘米里有几个1厘米?
课件出示:
4厘米有(4)个1厘米, 7cm厘米有(7)个1cm, 6个1厘米是(6)厘米, 8cm里面有8个(1cm)。 三、用厘米量。
1.学会量长度的基本方法。
用尺子测量小画片的边长,掌握基本测量方法。 (1)测量:自己用尺子量一量。
(2)[投影出示]这是刚才同学们测量时的几种情况,你是怎么测量的?(学生汇报) 预设:A.从尺子一端开始 B.从0开始 C.从任意整厘米刻度开始 (3)再来测量一下小画片的宽边吧 你是用什么方法测量的?
为什么大部分同学都是一段对齐0刻度这样测量呢?(比较简便,看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4)总结测量物体长度的方法:要把尺子放平对齐,“0”刻度对准物体的一端。再看物体的另一端对着几,就是几厘米。
2、从非0起点测量长度。出示残缺尺子实物。
指名测量,说明方法:用终点刻度减去起点刻度的数字就是所测物体的长度。 【设计意图:非0起点的测量方法拓展了学生的思路。】 3、基础练习:
5
人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书练习一第1、2题
4、提高练习
(1)教材P9 练习一 第10题。注意监控用残缺尺子测量的方法和“大约”的意思。 (2)提高练习(量立体围度)
老师想测量这个杯子口的一圈有多长,遇到了困难,你有什么好办法吗?
(学生可以通过讨论、试验找出办法。如:将纸条绕着转一圈,做上记号,再用尺子量纸条的长就可以了,或者直接用软尺量) 四、全课总结:
1、选取家中的两样物品进行估测和测量,记录下来。
2、找一找生活中都会用到哪些尺子,它们各有什么特点,在什么情况下使用。 板书设计: 厘米的认识 厘米 cm
课后小结:
第2课时 米的认识
教学目标:
1 、在活动中认识长度单位米,知道米的字母表示方法,建立米的长度观念, 2、掌握米和厘米的关系,会进行简单的计算和测量。
3、在实际测量活动中,了解测量工具及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体会建立长度单位“米”和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6
人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教学重点:
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建立1米的直观表象。以米作单位,用刻度尺准确量出物体和线段的长度。
教学难点:以米作单位,用刻度尺准确量出物体长度。 教学过程:
一、 复习厘米相关知识
1、问:1厘米大约有多长?你能用手比一比吗?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 2、老师这有2件物品, 你能估一估他们的长度吗?(本的长、桌子面的长)同学们估计的到底准不准?我们来动手量一量。
【设计意图:需要注意的是一定要让学生先估再量,这两者有着不同的功能,“估”是为了复习长度观念,“量”是为了复习测量方法。】 二 、米的认识
1、创设问题情景,引出长度单位“米”
情景:老师要为后面的黑板的下边配镶一条好看的花边,来到商场一看,有3种,同学们喜欢哪一种?咱们得买多长的花边?看来要想知道需要买多长,就得先量一量黑板的长。 请2个同学到后面用自己的小尺子量一量黑板的长。
师问:你们遇到什么困难了吗?结果为什么都不一样?(太麻烦、不好量)
为了增强这种感受,老师还可以再次追问:如果让你用厘米去测量教室的长度、操场的长度,你会觉得怎么样?
教师此时可以揭示:看来,要想测量比较长的物体,用厘米做单位太麻烦,有没有比厘米更大的单位呢? 板书:米
【设计意图:这一层的目的主要是增强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动手量一量的过程中感受对更大长度单位的需求,从而引出“米”。】 2、建立1米的长度观念
(1)老师拿出米尺,问:我这里有一把大尺子,你知道它有多长吗? 猜后老师可以说明:这么长就是1米。
师:1米大约有多长呢?老师每组发一把米尺,比一比,看看从脚一直到哪大约是1米。再伸开双臂比一比, 看看你的一庹大约有多长?一庹的定义:成人双臂左右平伸时两手之间的距离。
【设计意图:为了更形象地建立一米的长度概念,我们借助了学生的1庹,使学生可以随时
7
人教版第三册数学教案
用伸开双臂的体验确定1米的大概长度。】
(2)创设情景:现在同学们知道1米大约是到自己的什么位置了,想一想10年之后会怎么样呢?
米尺比的位置变了,是不是米尺变短了?
师:看来,1米的长度是永远不会变的,不光是咱们国家的1米是这么长,全世界所有国家的1米都是这么长。
3、估一估、量一量(巩固米的长度观念)
(1)先估一估教室门大约有多高?再用米尺量一量。
(2)课件:小熊家的门和咱们教室的门一样高。它家门旁放了一个柜子,你能估计出柜子的高度大约是多少吗?
(3)安排一个学生的实践活动,先估一估实际物体的长度并填表:黑板的宽、讲台、窗台、教室的宽。 4、米与厘米的关系
今天学习了长度单位米,昨天我们还学过什么长度单位?1米有多长?1厘米有多长?回忆后让同学们估一估,1米里大约有多少个1厘米呢?(每组提供1米长的线)
老师可以分两层处理:看米尺得出结论的同学,老师可以让他们讲一讲如何看米尺的方法。估计出的同学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证明。(用事先准备好的纸条)鼓励方法多样 。 [这层也同样是突出学生的体验过程,1米=100厘米这个概念老师不是直接给出,而是让学生在宽松的氛围内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对自己猜想的验证。一方面尊重了学生的差异,一方面渗透了从猜想到验证的数学思想。] 反馈;1米=100厘米 三、练习:
1、判断单位(注意估算的方法)
大树高15( ) 铅笔长11( ) 柜子长85( ) 冰箱高150( ) 床长2( ) 橡皮长3( ) 2、数学书P8 练习一 第3题 为学生提供学具,小组合作完成。 3、数学书P9 练习一 第5题
四、全课总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板书设计: 米的认识
米m
1米=100厘米
8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