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广东省中山市高一下学期期末学业水平考试生物试题 doc
( ) A.1/8 B.1/9 C.1/420 D.1/560 41.杂交育种依据的遗传学原理是 ( ) A.基因突变 B.染色体结构变异 C.基因重组 D.染色体数目变异
42.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的努力,创立了一种新兴的生物技术——基因工程,实施该工程的最终目的是
( ) A.定向提取生物体DNA分子 B.定向对DNA分子进行人工剪切 C.定向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D.在生物体外对DNA分子进行改造
43.在育种工作中,获得无子西瓜、青霉素高产菌株、矮秆抗病小麦的方法分别是( ) ①诱变育种 ②杂交育种 ③单倍体育种 ④多倍体育种 A.①②④ B.④①② C.②①③ D.④③①
44.为了防止转基因作物的目的基因通过花粉转移到自然界中的其他植物,科学家设法将目的基因整合到
受体细胞的叶绿体基因组中。其原因是 ( ) A.叶绿体的基因一定会遗传给下一代 B.受精卵中的细胞质几乎全部来自卵细胞 C.转基因植物与其他植物间不能通过花粉发生基因交流 D.叶绿体基因组不会进入到生殖细胞中
45.1937年有人把原产丹麦和德国的三叶草移到瑞典南部栽培,这里气候比较寒冷。最初三叶草茎叶的单
位面积产量很低,但经过若干年后,产量显著增高,人们对这一事实做了以下几点解释,其中不符合自然选择观点的是 ( ) A.不耐寒的个体被自然淘汰 B.耐寒的个体得以繁衍 C.这是定向自然选择的结果 D.在生活过程中三叶草逐渐适应了新环境 46.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新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是 ( ) A.基因突变 B.选择 C.隔离 D.物种分化 47.下列关于基因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 A.一个种群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B.生物个体会死亡,但基因库却因种群个体的繁殖而代代相传 C.种群中每个个体含有种群基因库的全部基因 D.基因突变可改变基因库的组成
48.在一个种群中随机抽出一定数量的个体,其中,基因型为BB的个体占18%,bb的个体占12%,那么
基因B和b的频率分别是( ) A.18%和82% B.36%和64% C.53%和47% D.76%和24%
49.我国首只“虎狮兽”2002年在南京红山动物园诞生,“虎狮兽”是由雄虎和母狮杂交产生的后代。下
列对此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虎狮兽属于动物中的一个新物种 B.虎狮兽再与虎或狮杂交,均能生出杂种后代 C.雄虎与母狮能杂交且能产生后代,所以不属于生殖隔离 D.虎狮兽无繁殖能力,因为其细胞核中无同源染色体 50.下列关于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 ) A.进化过程中霉菌比细菌出现早 B.进化过程中蓝藻比需氧细菌出现早 C.有性生殖生物比无性生殖生物进化得慢 D.具羊膜的动物都生活在陆地上
第Ⅱ卷(非选择题 共50分)
请将答案填写在答卷的相应位置上
51.(8分)右下图表示以DNA为模板转录RNA的过程图解。图中4、5表示两种功能不同的酶。请根
据图分析回答下面的问题:
(1)在玉米的叶肉细胞中,能够进行该生理过程的细胞结构有 。
(2)转录过程中DNA首先在[ ] 的催化作用下,由ATP提供能量,将DNA分子中碱
基对内的氢键断开,该过程称为 。
(3)然后在[ ] 的催化作用下,以其中的 链作为信息模板,以[ ]
为原料,由ATP提供能量,按照碱基互补配对原则,合成出信使RNA,
(4)通过转录,DNA分子中的遗传信息被准确地转移到[ ] 中。
(5)在真核细胞的细胞核中,转录的产物进入细胞质中,下 结合在一起直接指导蛋白质的生物合成过程。
52.(9分)农业上常用的育种方法如下: a:甲品种×乙品种→F1→F1自交→F2→人工选择→自交→F3→人工选择→自交……→性状稳定的新品
种
b:甲品种×乙品种→F1→F1花粉离体培养得到许多幼苗→秋水仙素处理→若干植株→人工选择→性
状稳定的新品种
c:正常幼苗→秋水仙素处理→人工选择→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d:种子搭载人造卫星到太空→返回地面种植→性状稳定的新品种
(1)a方法属于常规育种,一般从F2代开始选种,这是因为 。选中的个体一般还
需要经过若干代的自交、鉴别,直到不发生性状分离为止,这是因为新品种一定要是 。
(2)b方法与a方法相比,突出的优点是 。若F1有n对杂合的基因(分别位于n对染色
体上),则利用其花粉离体培养育成的幼苗理论上应有 种类型。
(3)通过c途径获得的新品种应属于 体,它们往往表现为茎秆粗壮,叶片、果实和种子较
大,糖和蛋白质等营养物质含量增加,但结实率低等特点;育种中使用的秋水仙素的主要作用是 。
(4)d方法中搭载的种子应当是 (干燥的、萌动的、休眠的);种子返回地面种植后,其变异 (全是对人类有益的、不全是对人类有益的、全是对人类有害的),所以要对其进行 。
53.(10分)下图是患甲病(显性基因A,隐性基因为a)和乙病(显性基因为B,隐性基因为b)两种
遗传病的系谱图。根据回答:
(1)甲病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
(2)从系谱图上可以看出甲病的遗传特点是 ;子代患病,则 必患病;若Ⅱ—5与另
一正常人婚配,则其子女患甲病的概率为 。
(3)假设Ⅱ—1不是乙病基因的携带者,则乙病的致病基因位于 染色体上,为 性基因。Ⅰ—2和Ⅲ—2基因型分别为 和 。假设Ⅲ—1与Ⅲ—5结婚生了一个男孩,则该男孩患一种病的概率为 ,所以我国婚姻法禁止近亲间的婚配。
54.(6分)在一个海岛上,一种海龟中有的脚趾是连趾(ww),有的脚趾是分趾(WW、Ww),连生
的脚趾便于划水,游泳能力强,分趾则游泳能力较弱。若开始时,连趾和分趾的基因频率各为0.5,当海龟数量增加到岛上食物不足时,连趾的海龟容易从海水中得到食物,分趾的海龟则不易获得食物而饿死,若干万年后,基因频率变化成W为0.2,w为0.8。请问,
(1)该种群中基因频率变化后,从理论上计算,分趾的海龟占整个种群的比例为 。 (2)导致海龟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变化的原因是 。
(3)上述“若干万年后”,海岛上的海龟是否发生了进化 (填“是”或“否”),理由
是 。
(4)上述“若干万年后”,海岛上的海龟是否产生了新的物种 (填“是”或“否”),理由
是 。
55.(7分)豌豆子叶的黄色(Y)对绿色(y)为显性,圆粒种子(R)对皱粒种子(r)为显性。某人用
黄色圆粒和绿色圆粒的豌豆进行杂交,发现后代出现4种类型,对性状的统计结果如图所示,根据图回答问题。
(1)亲本的基因组成是 (黄色圆 粒, (绿色圆粒)。 (2)在F1中,表现型不同于亲本的是 和 。它们之间的数量
比为 。
(3)F1中纯合子占的比例是 。
(4)F1中黄色圆粒豌豆的基因组成是 。
56.(10分)在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理论上,上
清液中不应含放射性物质,下层沉淀物中应具有很高的放射性;而实验的最终结果显示:离心后,上层液体具有一定的放射性,而下层的放射性强度比理论值略低。
(1)在赫尔 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所体现的实验方法
是 。
(2)在理论上,上清液放射性应该为0,其原因是 。 (3)由于实验数据和理论数据之间有较大的误差,由此对实验过程进行误差分析:
a.在实验中,从噬菌体和大肠杆菌混合培养,到用离心机分离,这一段时间如果过长,会使上
清液的放射性物质含量 ,其原因是
。
b.在实验中,如果有一部分噬菌体没有侵染到大肠杆菌细胞内,是否属于误差的来源
呢? ,理由是 。
(4)在实验中,赫尔希和蔡斯同时用被35S标记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结果发现沉淀物中也出现少量放
射性物质,为排除噬菌体的蛋白质外壳也是遗传物质的可能,应进一步采取的措施是 。
(5)请设计一个方法,来大量制备用35S标记的噬菌体(简要说明)。 。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