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部编本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第十五课《最苦与最乐》教学设计 (6)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掌握引用论证的作用。(重点)
学习本文凝重而轻灵的语言特点。(难点)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
作者认为,人生在世,无论对朋友、家庭、社会、国家乃至自己,都有责任,一旦应尽的责任没有尽,这种痛苦无法解脱。那么什么是他眼中的“最乐”呢?这一节我们就来看一看什么是“最乐”。
自主预习
第3自然段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明确:尽了责任是人生最快乐的事情,责任固然给我们带来痛苦,却也能带给我们最大的快乐。
合作探究 品读第二部分 什么事最快乐呢?
明确:责任完了,算是人生第一件乐事。 作者引用了哪些古语、俗语,由学生找出。 明确:古语——如释重负 俗语——心上一块石头落了地 孔子——无入而不自得
找出论说的句子,总结这一段的内容。
明确:天下事从苦中得来的乐才算真乐。
人生须知道有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有尽责任的乐处。 小结:快乐之权,操之在己 品读第三部分
找出作者引用的名言佳句,并想一想这些话要说明什么。 明确:孟子——君子有终身之忧。
曾子——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学生小组讨论后总结:要说明“人生当勇于负责”。 为什么说仁人志士的忧国忧民、诸圣诸佛的悲天悯人是乐而不是苦呢?
明确:从文中找出“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日日尽责任,便日日得苦中真乐。”
小结:苦中真乐,是乐,不是苦。
最后一段说明了什么内容呢?为什么这样说?找出文中句子加以说明。
明确:说明了“人生不应当逃避责任”。
文中句子: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
文章的题目叫做《最苦与最乐》,学生讨论后回答,最后一段哪些句子分别呼应了“最苦”和“最乐”?
明确:责任是要解除了才没有,并不是卸了就没有。——最乐
责任不能逃躲,只有大小的分别。——最苦
尽得大的责任,就得大快乐;尽得小的责任,就得小快乐。——最乐
想躲责任,只是自投苦海,痛苦永远不能解除。——最苦 论证方法探究
你知道文章第4自然段引用孟子、曾子的话属哪种论证方法吗?有什么作用?
明确:主要运用了引证法。引用孟子、曾子的话,论证人应当敢于负责任,因为责任越大,痛苦越大,快乐也就越大。引用典型,极具说服力。
语言探究
本文语言凝重而轻灵,不死板,不呆滞,你能结合下面句子具体分析吗?
答应人做一件事没有办,欠了人家的钱没有还,受了人家的恩惠没有报答,得罪了人没有赔礼,这就连这个人的面也几乎不敢见他;纵然不见他的面,睡在梦里,都像有他的影子来缠着我。为什么呢?因为觉得对不住他呀!
明确:以排比句列举种种没有尽到责任的现象,再用设问,一问一答来证明“人生最大的痛苦在于负未了的责任”,使原本凝重的道理变得轻松活泼。
凡属我受过他好处的人,我对于他便有了责任。凡属我应该做的事……那良心便时时刻刻监督在后头。
明确:运用排比。在第二个句子中加了“而且力量能够做得到的”,第三个句子中加了“现在的自己和将来的自己立了一种契约”,这样使句子的表述更准确、更形象。同时,这里用了三
个“凡”字来表示这些情况的普遍性,同时也对各种复杂的情况加以仔细分类,可见作者对这个大问题的谈论是很审慎的。
板书设计
最苦与最乐中心论点:负责任最苦,尽责任最乐
分论点一:最大痛苦——负责任 (自己、家庭、社会、国家)
分论点二:最大快乐——尽责任 (处处尽责,时时尽责)
结论:人生当勇于负责,不应逃避 课外拓展
“最苦”与“最乐”是截然相反的两个概念,作者将两者都与责任联系起来,从而提出自己的观点。请你以“最美”和“最丑”“最高尚”和“最卑鄙”“最好”与“最坏”为例,说一句有内在联系且观点鲜明的话。
示例一:我认为最美的是优雅的气质和高尚的品德;最丑的是庸俗的行为和肮脏的灵魂。
示例二:我认为最高尚的是无私的爱心和伟大的奉献;最卑鄙的是损人利己的自私和过度贪婪的欲望。
示例三:我认为最好的是能讲出最美的语言、温暖人心的舌头;最坏的是挑拨是非、颠倒黑白的舌头。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