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2015年福建高三省质检语文试题改卷分析及对策
(2)部分考生引述材料后,不加分析过程,直接套入一个似是而非的论题,如:“创新”“坚守”等,行文中更是完全不顾材料背景,通篇就以套入的论题为立足点写作。
2.行文论证问题
(1)论证语言口语化。如:这样乱七八糟的生活也叫做每天不同,真是笑死人了?
(2)论证过程同质化。如:多变的生活让人对生活充满热情;多变的生活让人乐观积极;多变的生活让人始终精神饱满。
(3)滥用道理论据。部分考生背诵了大量的名人名言,但没有真正理解其中思想内涵,行文论证中,强行套入,给人莫名其妙之感。如:“谷川俊太郎曾说:我生命的意义,就是用剩下的时日静静的等待死亡。生命重复的意义从中可见一斑。”读完之后,给人一种云里雾里之感。面对这样一个素质本优良的孩子,却为迎合当下写作流弊而扭曲至此,呜呼哀哉,我心伤悲。
(4)以讲故事的形式引用事例论据,从而造成论证无力,甚至问题不明。
(5)论证分析过程空洞无物,以贴标签的形式将事例内容与观点强行相连,无法说服读者。
三、教学建议
1.高考冲刺阶段,教师要带领同学对各种不同材料内容的作文进行归纳总结,针对各种形式作文制定最科学的审题方式,力求能完全正确地提出观点。
2.引导每个学生对自身的行文特点进行总结,要定下大致的行文论证格式。
3.引导学生对已经掌握的论按照论题内涵进行归类,强化记忆。 四、考场类文选
⑴重复昨日,挣脱旧我
目今个性自由、人生体验的呼声越来越高,更多的人们开始追问:要怎样才能把每一天过得不一样?
康德曾说:“我的人生要穷尽一切可能。”许多人误解了这句话,在对简单重复生活的恐惧中,选择了对现实的逃离。于是网络上“说走就走的旅行”备受追捧。然而真正付诸行动的人,也多未能找到自己追寻的答案。更有甚者,由此陷入游戏人生的怪圈中不可自拔。
究其本源,他们的谬误在于未能准确把握住“不一样”的真正内涵。康德所言不假。然而推衍至今,职场的束缚与生活的安稳皆不许人躲避重复的日程,去追寻以日为单位迭代的人生体验。这就意味着人无可避免要重复昨日,而为了“不一样”,我们只能挣脱旧我。
何谓“挣脱旧我”?《世说新语》中殷浩的淡然对答犹新:“我与我周旋良久,宁作我。”这便是不甘于单调生活的自我在重重外在羁锁下选择蜕变。每一日都于学识、于德行有所进益,便每一日都达成了一次成长,体验了新的人生。
曼德拉在狱中的生活无疑比你我更为枯燥,千篇一律。但在铁窗之中,他未曾停止与自我的对话,每日每夜地追问与自省,终由一个激进的暴力主义者涅磐为一个谦和的伟大领袖。
这便是重复昨日但又不同于昨日的最佳明证,也是社会分工细化的现世中我们唯一的选择,即挣脱旧我,以新的面目迎接每一天。
然而知易行难。纵使深味了这个道理,许多人仍在与旧我苦苦缠斗,大抵是惰性与未知的恐惧作祟。
挣脱旧我,往往等价于抓住新的机遇,在人生旅途中开辟未有过的一片天地。开源总是需要汗水甚至泪水的。于是人们将此视为畏途,留恋于已知世界的安逸。然而如弃医从文的鲁迅,弃航空工程而习哲学的维特根斯坦,他们正是克服了根植于己的惰性,才发现了新的沃土,有所成就。
至于对未知的恐惧,更是大可不必。铭记艾略特的箴言:“探索的终点将是开始时的起点。”每一天对新的可能、新的自我的探求,必将让我们带着“又是不一样的一天”的满足开启新的一天。探究未知并无坏处,何况未知本身不也正是我们所苦寻的“不一样”吗?
弘一法师说:“执象而求,咫尺千里。”我们当认清生活的真正奥义,不拒绝重复昨日,而避免重复自己。
⑵理性对待重复与变化
尼采说:“每一个不曾起舞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然而,我们是选择固定不变的舞步,还是每天换一个花样?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只要挑的好,皆值得肯定。
为什么有的人喜爱每天不同的生活?而又为什么有的人偏好日复一日的重复?追本溯源,无论是重复还是变化。皆由内心指引。富于变化的生活能充实内心,扩展阅历,使得人生加入跌宕的元素,而貌似单
调的背后,重复的生活亦能够增厚精神的河床,使得人生多一份辛勤的沉淀,关键的问题是,我们于何时何地选择何种合适的方式,当众生幡然醒悟之际,美美与共的大同世界将会为我们洞开一扇光明的大门。
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诚然,我们拥有选择生活的自由,在生活之中却屡受限制。如果这限制禁锢了自己追求梦想的脚步,使得我们的生命在日复一日的庸常中消磨殆尽,我们为什么不选择打破枷锁,去追求丰富的人生?三毛旅行于撒哈拉,在每天都不一样的生活中得到了属于自己的美好;纪德苦于单调乏味的生活,在远行之后发觉了自己生命的价值??有些人的人生之所以精彩,是因为他们拥有锐意进取的勇气,使得那些甘于被束缚而得过且过者自惭形秽。
可值得一提的是,选择丰富的生活并不意味着非得每天尝试新花样,有些人于重复之中亦能使得人生得以丰富。泰勒斯于每日一针一线的缝补之中体悟到人生的哲学,西西弗斯更是在每天不断推动巨石的过程中领略了生活的真谛。一如维特根斯坦所言:“我不愿在云端跳舞,我只愿贴着地面步行。”在脚踏实地之中,将一件事情努力做到最好,亦能为人生之大厦添砖加瓦,使得心灵拔节成长。
令人遗憾的是,如今的人们在重复于变化中找不到平衡点,甚至偏出了人情理法的基准线。整天游荡不务正业者有之,不思进取机械度日者有之,他们失去了对生活的思考,成为了精神的奴隶。要避免这些人的出现,我们理应在理性方面做加法,在盲目方面做减法,把握好重复和变化的加减辩证法。在庸常中选择变化,于我们追求的生活中选择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