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初三物理寒假讲义 第3讲.浮力(上) 教师版
B轻轻放入乙溢水杯,小球B漂浮,且有1/6 的体积露出液面,乙溢水杯溢出液体的质量是40g.已知小球A与小球B完全相同,ρ大于ρ1,则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小球A的质量为32g B.小球B的质量为8g C.ρ1与ρ2之比为2:3 D.ρ1与ρ2之比为24:25
【答案】C(2009?北京)
【拓展3】 用手把体积为5×10-4米3的球浸没在水中,球受到的浮力为 牛,浮力的方向为 ;若放手后球下沉的过程中,球受到的浮力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答案】4.9;竖直向上;不变.(2012?金山区二模)
【拓展4】 如图所示,木块用细绳系在容器的底部,向容器内倒水,当木块一半
体积浸在水中时,绳对木块的拉力是4.9N,当木块全部浸没在水中时,绳对木块的拉力是29.4N,则木块的质量是 . 【答案】F浮?G木?4.9N①,2F浮?G木?29.4N②
联立得G木?19.6N,m木?2kg.
【拓展5】 将金属球A和B分别挂在弹簧测力计的挂钩上,当手提测力计使两
金属球没入水中时,两个弹簧测力计示数相等.已知金属球A的密度为ρA,金属球B的密度为ρB,且ρA大于ρB,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金属球A的体积大于金属球B的体积 B.金属球A受到的浮力大于金属球B受到的浮力 C.金属球A的质量大于金属球B的质量
D.金属球A的质量小于金属球B的质量
【答案】D(2010?密云县二模)
【练习1】 下列关于浮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只有浸在液体里的物体才受到浮力,在空气中的物体不受浮力 B.乒乓球和玻璃球均浸在水中,则乒乓球受到浮力,玻璃球不受浮力 C.物体浸在液体中,由于受到浮力,物体的重力要变小
D.铁球浸没在水中缓慢下沉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不变,说明铁球所受浮力不变
【答案】D
实战演练
47
【练习2】 如图所示,容器中装有一定量的水,用轻质细绳相连着体积相同的A、B两物块悬浮在水中,将细绳剪断后,物块A漂浮且有2的体积露出水面,物块B沉入水底.则A、5B两物块的密度分别为( ) A.?A?0.6g/cm3,?B?2g/cm3 B.?A?0.6g/cm3,?B?1.8g/cm3 C.?A?0.6g/cm3,?B?1.4g/cm3 D.?A?0.4g/cm3,?B?1.6g/cm3 【答案】C
【练习3】 甲、乙两个实心物块,它们的质量相同,其密度分别是0.8×103㎏/m3和0.4×103㎏/m3,
甲、乙物块均用弹簧拉住,使它们静止在水中,如图所示,此时( ) A.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1:2 B.甲、乙物块所受浮力之比为2:1 C.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2:3 D.甲、乙物块所受弹簧拉力之比为1:6
【答案】AD(2012?河东区二模)
【练习4】 如图所示,将同一个鸡蛋先后放入甲、乙两杯盐水中,鸡蛋在甲杯中处于漂浮状态,
在乙杯中处于悬浮状态.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大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B.甲杯中盐水的密度小于乙杯中盐水的密度
C.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大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D.鸡蛋在甲杯中受到的浮力小于在乙杯中受到的浮力
【答案】A(2013?东营)
48
49
第十八种品格:坚持
有些人,做事是怕别人说失败,为不失败而坚持。有些人做事,为了成功,为了成功的目标而坚持。但是坚持的结果都是成功。因此坚持常常是成功的代名词。 想要实现自己的梦想,就要坚持就要努力,这样才可以成就梦想。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晋代的大文学家陶渊明隐居田园后,某一天,有一个读书的少年前来拜访他,向他请教求知之道。
见到陶渊明,那少年说:“您的学识与才华令晚辈十分仰慕,不知您在年轻时读书有无妙法?如果有的话,请您传授给我。”
陶渊明听后,笑道:“天底下根本就没有学习的妙法。只有一个千古不变的笨办法。那就是刻苦用功,坚持不懈地学习。”
少年听后,似乎还没有领会,陶渊明便拉着少年的手来到田边,指着一棵稻秧说:“你仔细地看一下,看它是不是在长高?”
少年盯着稻秧认真地看了起来。怎么看,也没见稻秧长高,便起身对陶渊明说:“我没看见它长高。”
陶渊明道:“它不能长高。为什么能从一棵秧苗,长到现在这个高度呢?其实,它每时每刻都在长,只是我们的肉眼无法看到罢了。读书求知以及知识的积累,便是同一道理!天天勤手苦读,也很难发现知识的累积,但时间一长,自己的大脑里就会装有很多知识。”
少年听后.似有所悟。
“那块磨石为什么会有像马鞍一样的凹面呢?”陶渊明又指着河边一块大磨石问少年。
“那是磨镰刀磨的。”少年回答。 “具体是哪一天磨的呢?”陶渊明又问。
少年无言以对。陶渊明说:“村里人天天都在上面磨刀、磨镰,日积月累,年复一年,才成为这个样子,不可能是一天之功啊,正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求知也是
这样,若不持之以恒地求知,每天都会有所亏欠的!”
少年恍然大悟,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求知没有捷径可走,唯一的方法是持之以恒,不断学习,不断积累。
5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