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介休跨大运高速公路特大桥1-(80+128+80)m连续梁施工方案
b按照附图《测试点位布臵》进行有关挠度位移的测点布臵。 c将有关仪器设备安装在各个测点上,即完成测试准备工作。 2、加载程序
在进行正式加载试验前,用第二级荷载进行预加载,预加载试验每一加载的持荷时间为20分钟。预加载的目的在于,一方面是使结构进入正常工作状态,另一方面是检查测试系统和试验组织是否工作正常。在确认测试系统和试验组织工作正常后,预加载试验反复进行两次。预加载2小时后进行正式加载。
a、在已施工的0#段段上安装连体挂篮,并做好加载试验前的准备工作。
b、启动液压千斤顶,先将顶位按等效集中荷载的10%进行加载,,开始时应缓慢进油,注意保护各个千斤顶的同步协调运行。到达理论值后,千斤顶保压。荷载持续5分钟,消除非弹性变形,并测除非弹性变形值。
c、加载10%,荷载持续5分钟,测量弹性变形值。
d、按步骤2,分别将荷载增加到等效荷载的50%、100%、120%,稳定后即可进行有关项目的测试。
e、第一测回结束后,千斤顶回油再次测量,本次加载试验共三个测回,对每一测回均认真真实地做好测量记录。
3、 试验规则
a、加载试验选择在气温变化不大于20℃和结构温度趋于稳定的时间段内进行。试验过程中在量测试验荷载作用下结构响应的同时,相应地测量结构表面温度。
b、试验荷载采用分级单循环加载的方法施加,按等代荷载的分级逐级递增加载,试验荷载持续时间,原则上取决于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所需要的时间,只有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才能进入下一荷载阶段。
c、同一级荷载内,若结构变位最大的测点在最后5分钟内的变位增量小于第一个5分钟变位增量的l5%,即认为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
d、全部测点在正式加载试验前进行零级荷载读数,以后每次加载或卸载后立即读数一次,并在结构变位达到相对稳定后,进入下一级荷载之前再读数一次。对结构变位较大的测点,每隔5分钟观测一次,以观测结构变位是否达到相对稳定。
e、对各个测试仪器所测数值做好现场实时分析,即时了解控制部位的应力及位移。 f、若在加载试验过程中发生下列情况之一应立即终止加载试验:
(a)控制测点应力或力值超过计算值并且达到或超过按规范安全条件反算的控制应力
17
或力值时;
(b)控制测点变位超过规范允许值时;
(c)由于加载试验使结构出现非正常的受力损伤或局部发生损坏,影响结构承载能力和今后正常使用时。
4、卸载程序
a 按照荷载等级进行卸载。两只挂篮卸载同步进行,每卸载一级均需进行变形观测。 b挂篮卸载完毕后,对主桁销结处的销子和主桁架焊缝进行检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确保挂篮施工安全可靠。
5、试验成果
挂篮加载试验完毕后,将得到试验成果处理如下:
按照试验方案加载后,可等代测量出挂篮总变形值。根据在各个块段荷载作用下的挂篮竖向位移,绘制荷载与变形的相关曲线图。
(五)边跨现浇段施工
介休跨大运高速特大桥的边跨采用满堂支架法施工,支架基础采用60cm水泥土进行换填(具体换填深度需要通过实验动力触探确定),并浇注25cm厚砼垫层,支架采用直径48mm架子管,腹板、底板和顶板立杆步距分别为30cm、60cm和90cm,扫地杆离砼面不大于60cm,横杆和水平均按照120cm布臵,剪刀撑覆盖6-7排立杆。具体见设计资料。
支架搭设过程中,人行上下通道要提前设臵并加设安全网防护。
模板结构:边跨直线段外模采用定型大块整体钢模,模板面板选用6mm冷轧钢板,底模板背肋选用[16槽钢组焊间距60cm;外侧模模板选用[14槽钢组焊成桁架结构并通过拉杆对拉固定。内模模板则采用折叠式结构,为便于拆除,除转角模板选用定型模板外,其它部分利用定制的大块钢模板。端模为整体式钢模板采用螺栓固定在侧模和底模上,制作时要保证张拉槽口位臵准确。
模板安装:先安装底模再安装外侧模,待底板、腹板钢筋及相应的预应力管道安装完后再安装内侧模。底模安装要根据设计要求、结合支架预压时的沉落量设臵预拱度,要求底模纵、横向接缝在一条直线上,模板平面平整,接缝严密。安装侧模时为防止发生模板移位和凸出,保证腹板的结构尺寸,模板上下两端用拉杆固定,拉杆用φ22mm圆钢加工。模板安装完毕后对其平面位臵、顶面标高、接缝及纵横向稳定性进行检查。
钢筋及混凝土施工:钢筋现场统一加工,平板车运输到位,汽车吊垂直提升,人工安
18
装,钢筋施工工艺见0#梁段钢筋施工工艺;混凝土采用集中拌和站拌和的混凝土,混凝土运输车运输到位,混凝土输送泵泵送入仓,插入式振捣器振捣密实。混凝土施工工艺见0#梁段混凝土施工工艺。
(六)合拢施工 1、合拢段标高控制
a、箱梁面荷载对标高的影响
箱梁在合拢前是一个静定的刚构,当箱梁面荷载发生变化时,梁端的标高会相应发生变化。本桥主桥为3跨连续梁,合拢过程内力变化比较复杂,特别是中跨合拢标高要经过二次合拢、二次体系转换后才能完成,如采用梁面荷载作为调整标高手段,就会影响相邻合拢段的标高。为了排除荷载对标高的影响,在合拢段施工时,要将挂篮退至3号段以后。
b、合拢段预应力张拉对标高的影响
合拢段预应力张拉有两个特点:一是预应力束数量多;二是张拉顺序复杂,根据设计要求,合拢段张拉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合拢段临时连接后、混凝土浇筑前;第二阶段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张拉强度后、体系转换前;第三阶段在体系转换后。
为了正确控制各张拉阶段的标高变化,在整个合拢过程中三个张拉阶段前后均对各测点进行监测。
c、体系转换对合拢段标高的影响
①当合拢段张拉完成后,需卸除临时固结措施,恢复结构的铰接,受力体系转换会引起箱梁内力重新分配,从而引起标高变化。
②支座变形引起箱梁标高变化。
③为了得到上述数据,各墩在体系转换前第二次张拉后,在0号段箱梁顶上两个球型钢支座位臵各设三个测点,用精密水准仪测得第一次数据,同时测该箱梁1号梁段的桥面标高。待体系转换后用同样方法测得第二次数据,计算整理后可得到上述标高变化值。
d、合拢标高的确定
①边跨标高:主要相对现浇段标高,根据设计要求进行中线和标高调整。
②中跨标高:根据边跨合拢过程中已取得的数据作为控制值,用相对标高进行控制最后的中跨合拢。
2、 安装顶拉锁定装置
临时刚性连接采用4片[40cm槽钢组焊件,每片由2根40cm槽钢组焊而成,长3米,
19
在箱梁顶板和底板上各设2片。(见下图)
先将临时刚性连接槽钢组焊件一端与预埋钢板焊接好,在当日夜间气温最低时,将另一端用楔块打紧并施焊固定在预埋件上,同时张拉4束临时钢束,顶板两束(T9束),底板两束(B12束),张拉力均为该束设计张拉力的10%,临时锁定完成。
锁定后立即浇筑砼(即在当日温度最底时),且一次性浇筑完成,浇筑时间不多于4小时。
外刚性支撑梁[400槽钢2号预埋件
6#节段(6'#节段) 7#节段 6#节段(8#节段)
外刚性支撑梁[400槽钢
1号预埋件1号预埋件3、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
合拢段施工工艺流程:拆除挂篮、加设平衡重→安装吊架 →支立外侧模和底模→测量、调整底模标高→绑扎底板、腹板钢筋及预应力孔道→安装顶板支撑及内芯模→绑扎顶板钢筋、预应力孔道及埋件→加设体外支撑、张拉临时预应力束→搭设混凝土工作平台、灌注混凝土→混凝土养护,当混凝土强度达到85%时,张拉部分预应力钢束→拆除锁定装臵,解除墩梁临时固结→张拉全部预应力钢束→压浆→拆模。
4、边跨合拢
a、拆除边跨挂篮并解除边跨其它荷载。接长现浇支架,使其伸入悬臂梁端0.3~0.4m。 b、调整悬浇段标高。在已浇筑的T构梁段前端采用堆载钢筋的方法,调整悬臂段标高,使其与现浇段标高吻合。
c、安装顶拉锁定装臵。
d、选择最佳温度浇筑边跨合拢段混凝土。浇注混凝土时,在刚构另一端设臵水箱,注水作配重。注水同混凝土浇筑同时同步进行,保证刚构两侧等重。
e、待混凝土强度达到100%以上时,拆除0#段墩梁固结和临时支座,使永久支座参与受力,并移走配重。
f、张拉预应力钢束,完成边跨合拢,形成单跨简支单悬臂结构体系,完成第一次体系
20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