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4 重大危险源控制措施(印)
小 1 (二)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法)
1、作业条件危险性评法用与系统风险有关的三种因素之积来评价操作人员伤亡风险大小,这三种因素是:L(事故发生的可能性)、E(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和C(一旦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其赋分标准见下表: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L) 分数值 10 6 3 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完全可以预料 相当可能 可能,但不经常 可能性小,完全意外 分数值 0.5 0.2 0.1 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很不可能,可以设想 极不可能 实际不可能 人员暴露于危险环境中的频繁程度(E) 分数值 10 6 3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连续暴露 每天工作时间内暴露 每周一次或偶然暴露 分数值 2 1 0.5 人员暴露于危险 环境中的频繁程度 每月一次暴露 每年几次暴露 非常罕见的暴露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C)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大灾难,许多人死亡,或造成重大财产损失 灾难,数人死亡,或造成很大财产损失 非常严重,一人死亡,或造成一定的财产损失 分数值 发生事故可能造成的后果 严重,重伤,或造成较小的财产损失 100 7 40 3 重大,致残,或很小的财产损失 15 1 引人注目,不利于基本的安全卫生要求 2、由评价小组专家共同确定每一危险源的LEC各项分值,然后再以三个分值的乘积来评价作业条件危险性的大小,即:
D=LEC
3、将D值与危险性等级划分标准中的分值相比较,进行风险等级划分,若D值大
于70分,则应定为重大危险源,。危险源评价情况填入《危险源(LEC法)评价表》内。
根据风险值D进行风险等级划分
分数值 大于320 160-320 70-160 20-70 小于20 风险级别 一级 二级 三级 四级 五级 危险程度 极其危险,不能继续作业(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高度危险,要立即整改(制定管理方案及应急予案) 显著危险,需要整改(编制管理方案) 一般危险,需要注意 稍有危险,可以接受 无论是专家打分法还时LEC法,危险等级的划分都是凭经验判断,难免带有局限性,应用时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正。
七、重大危险源清单
详见项目经理部《重大危险源清单》。
(一)重大危险源的确定
1、通过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D法)对危险源进行风险评价,根据经验,危险性分值在70分以下,可将危险源纳入现有的管理制度进行控制。当分值在70分以上,则被认为是不可容许或不可接受的风险。施工中存在着这样危险的作业、活动、设施和场所就是重大危险源。
2、重大危险源是指能导致重大事故发生的危险因素,具有伤亡人数众多、经济损失严重、社会影响大的特征。
3、险源一般出现在:隧道坍塌、突泥涌水、煤层瓦斯、斜竖井提升、洞内外爆破、桥基开挖、起吊作业、多人高处作业、高压电气、锅炉压力容器、油料、爆破物品贮运等。
4、重大危险源的确定要防止遗漏,不仅要分析正常施工、操作时的危险因素,更重要的是要分析支护失效,设备、装置破坏及操作失误可能产生严重后果的危险因素。
(二)重大危险源的控制
对于重大危险源,必须明确须达到的目标,确定完成时间,由责任部门制定专项安全施工方案,通过资金保证,明确相关人员的职责,来落实安全技术措施。安质部
应对专项施工方案及其控制执行情况进行检查。
1、专项安全施工方案应满足以下原则:
a)应符合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相关方的其他要求;
b)要进行充分评审,广泛听取意见,方案应附安全验算结果,经施工单位技术负责人、总监理工程师签字后实施;
c)符合建没部《危险性较大工程安全专项施工方案编制及专家论证审查办法》规定条款的,必须经专家论证;
d)随着认识的提高、施工进度的发展,重大危险源会发生变化,专项施工方案应随之不断更新或补充。
2、重大危险源的控制措施有以下三种:
a)消除风险。若可能则完全消除危险源,若淘汰落后工艺、设施等。
b)降低风险。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努力降低安全风险,如基坑支护及降水工程作业时,按要求做好临边防护及隔离措施,定期对支护、边坡变形进行监测等。
c)个体防护。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如模板支撑、拆除时,操作人员穿戴好安全带、安全帽、工作鞋等。
3、重大危险源的控制程序如图1所示:
(三)重大危险源的管理
1、凡符合GB 18218-2009《重大危险源辨识》中所列易燃、易爆、有毒有害物
质等于或大于临界量的重大危险源,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上报和管理。
2、新建工程项目中存在重大、重要危险源时,应进行风险评价与风险控制,并制定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报公司安质部组织专家审查认定。
3、重大、重要危险源的所在单位,对重大危险源都要有完善的安全技术控制防范措施和组织措施(包括对人员的培训与指导,提供安全的设备,对工作人员的水平、工作时间、职责的确定,以及对外部合同工和现场临时工的管理)。
4、凡被列入重大、重要危险源的单位,实行三级安全管理控制,即: (1)所在班组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天每班检查1次。 (2)工区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周检查1次。
(3)安质部危险源的安全检查表每月检查1次,负责检查重大危险源的消防工作。
5、各单位对危险源检查中查出的隐患,要按照职责分工,立即落实整改并及时将整改结果记录存档,对查出的重大隐患或暂时无法整改的项目,要以书面形式,对口上报项目部主管职能部门,各职能部门接到报告后,要立即组织危险评估并将落实整改意见报项目部主管领导。
6、安质部要建立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档案(包括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岗位责任制、危险源评估与整改、应急计划与措施、消防安全管理),并对控制管理结果及应急救援工作落实情况和器具保管情况进行监督检查,严格考核。
7、重大及部分重要危险源的所在单位应由主要领导主持制定现场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报公司安质部批准后实施。
1)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包括下述内容:
a.任命现场安全事件的管理者和现场主要管理者,并确定他们的义务和责任。 b.成立应急控制中心组织,并其明确地点。 c.明确设施内外报警和通讯联络步骤。
d.评估潜在事故的危险性质、规模以及紧急状态发生时的可能作用。
e.在紧急状态下现场工人的行为,包括撤离步骤、紧急处置措施、工程抢险措施、现场医疗急救措施。
f.在紧急状态下其他人的行动。
g.制订与外部机构联系的计划,其中包括与紧急救援服务机构的联系。 2)一旦现场重大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被确定后,应确保所有工人以及外部应急服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