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地铁保护监测技术设计方案(专家评审版)
图1-3 ES匝道区间工程地质剖面图
勘察深度范围内,根据《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 C20-2011),按岩土体成因类型、时代、埋藏分布特征及物理力学性质指标的异同性,把岩土体划分为3个工程地质层,5亚层,具体分述如下:
①层素填土:灰黄~灰色,松散,主要由黏性土组成,夹少量碎石碎块,局部夹少量植物碎屑。沿线大部分有分布,厚度不均匀。
③-1层粉质黏土:黄灰色,可塑,含铁锰质斑点,有光泽,干强度、韧性高。沿线局部分布,厚度变化较大。
③-2层粉质黏土:黄褐色,硬塑,局部可塑,稍有光泽,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低,韧性中低。沿线局部缺失,厚度变化较大。
④-1强风化砂岩:紫红色,呈密实“砂土、混碎石”状,局段“碎块”状,极不均质,遇水软化崩解。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整体分布。
④-2中等风化砂岩:紫红色、灰白色,整体分布。岩芯呈“短柱”状~“柱”状,局段“碎块”状,发育一~二组闭合裂隙, 裂隙倾角25°、45°,由钙质、铁质胶结,块状构造,锤击声较脆、可碎,为软~较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未揭穿。
各岩土层埋藏分布特征详见“工程地质剖面图”,各层层厚、层顶高程及埋深等详见
表1-1。
表1-1 场地地层层顶埋深、层顶标高统计表
层 号 1 3-1 3-2 4-1 4-2 厚度(m) 最小值 1.40 2.20 1.40 0.70 最大值 9.70 14.10 16.60 3.30 层底深度(m) 最小值 1.40 4.50 4.40 4.00 最大值 9.70 18.50 25.30 26.00 层底标高(m) 最小 值 8.94 -2.29 -7.30 -8.29 -37.00 最大 值 13.94 10.11 8.92 8.20 -17.80 层顶深度(m) 最小 值 0.00 2.20 1.40 1.40 4.00 最大 值 0.00 9.70 18.50 25.30 26.00 层顶标高(m) 最小 值 12.20 8.94 -2.29 -7.30 -8.29 最大 值 20.20 13.11 13.94 10.80 8.20 最大揭示32.7m
各岩土层物理力学指标按《岩土工程勘察规》(GB50021-2001)(2009年版)进行了分层统计,统计结果详见“土层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统计表”(附表1-2)
表1-2 土层主要物理性质指标平均值统计表 含水率 层号 ① ③-1 ③-2 岩 土 名 称 素填土 粉质黏土 粉质黏土 w % (26.625.8 23.7 重度 γ kN/m3 (18.419.6 19.7 孔隙比 eO -- (0.8490.723 0.680 液限 wL % (34.534.1 35.2 塑限 wP % (21.219.6 20.0 塑性指数 液性指数 Ip IL -- -- (13.60) (0.41) 14.6 15.1 0.44 0.24 注:数据根据前期勘察提供。 (二)场地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基岩裂隙水。基岩裂隙水赋存于深部基岩裂隙中,完整基岩裂隙一般不发育,孔隙性差,富水性差,可视为相对隔水层。雨期厚填土可能赋存少量上层滞水。对本工程基本无影响。 1.3 新建匝道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1)ES匝道桥与地铁的相对位置关系
ES匝道为高架桥梁匝道,与地铁S1号线间存在两处交叉。14号桥墩位于地铁线
上、下行线盾构之间,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5.0m;13号桥墩、15号桥墩分别位于地铁线盾构东、西两侧,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15.993 m。
图1-4 ES匝道北侧桩基与地铁隧道平面位置关系
24号桥墩位于地铁下行线西侧,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6.717m;25号桥墩位于地铁上、下行线盾构之间,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6.847m;26号桥墩位于地铁下行线东侧,桥墩桩基与盾构结构外壁间最小净距为6.866m。
图1-5 ES匝道南侧桩基与地铁隧道平面位置关系
(2)NE路基匝道与地铁S1号线相对位置关系
NE匝道为路基匝道,在平面上与地铁S1号线存在4处交叉,分别位于桩号K0+50~K0+125及K0+365~K0+405范围内。NE匝道K0+50~K0+125的设计高程为19.7m~18.128m(吴淞高程),填挖高度为-3.0m~2.2m;NE匝道K0+365~K0+405的设计高程为11.871m~ 11.751m(吴淞高程),填挖高度小于0.3m;NE匝道外侧的人行道设计高程为11.727~11.607,填挖高度约-3.0m~-2.8m,考虑到本立交范围内S1号线平均埋深超20m,NE匝道及外侧人行道拟按常规路基进行填挖处理。后期为优化
立交范围内的绿化景观效果,本工程拟对NE匝道范围内的土方结合匝道的高程进行整平处理并种植绿化,地铁S1线水平向22m范围内的填挖高度为-3.0m~2.0m。
图1-6 NE匝道与地铁隧道平面位置关系
1.4 项目分类
本工程主要为桩基施工及上部土方填挖,按照资源公司关于地铁安全保护区施工作业监测数据采集项目分类的规定,该项目属于Ⅱ类项目。 1.5 施工工期
工期待定;
本项目监测跟踪期为3个月。
2、 地铁保护监测
2.1 监测依据及采用主要技术标准 2.1.1 方案的编制依据
(1)《南京市轨道交通条例》(2014年5月) (2)《南京南站综合枢纽互通立交桥平面设计图》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