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题海 - 专业文章范例文档资料分享平台

当前位置:首页 >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西师版小学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 62 次阅读
  • 3 次下载
  • 2025/5/6 8:01:22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2。 【教学过程】

教师:前面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吗? 1分组讨论

(1)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工具测量? (2)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注意事项

学生1:我们小组准备用米尺量,由于米尺比较短,一次不能量完,所以应边量边作记号。测量时要注意记录要准确,计算时要正确。

学生2:我们小组准备用线沿着教室的墙壁角从一头拉到另一头,然后再用米尺量出线有多长,就知道教室的长是多少。测量时要注意线要拉直。学生3:我们是用卷尺直接量的。??

3分组进行测量活动

(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分工合作量教室的长和宽,作好记录。

(3)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量的?测量的结果是多少?学生:我们这一组是用米尺量的,结果是教室长7米,宽5米??

4拓展运用

(1)第65页第6题。实践活动:把两臂伸平,用卷尺量一量,再用两臂之间的距离与自己的身高比一比。教师:一边测量,一边记录,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学生活动,观察并汇报记录。[点评:注意对数学知识与技能的延伸,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观察、探索、发现知识之间的联系。]

(2)第66页第7题、第8题,学生独立解答。

(3)第66页第9题,先独立思考,然后再小组讨论,可以用哪些办法量出树干一周的长 5、教学反思

第五单元:表内除法

分一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1~73页例1、例2、例3及课堂活动。

【教学目标】1.在分一分的操作活动中获得分物体的经验,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2.经历不同分法的过程,学习平均分物体的一些方法,培养数感和动手操作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教具:葡萄、盘子、盒子。学具:五角星、小棒、扑克牌。 【教学过程】

一、回忆生活,引入新课

教师:同学们,在生活中你分过东西吗?说一说你分过哪些东西,是怎样分的?学生自由发言。 教师:今天我们就来亲自动手分一分。(板书: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理解平均分的意义 1.分五角星,初步感受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能把6个五角星分成两堆吗?

学生独立分五角星,教师参与、指导。学生在视频展示台上展示汇报各种分法,并把学生的不同分法都呈现在屏幕上。

教师:哪一种分法最特殊?为什么? 学生:分成3和3,因为每堆一样多。

教师:像这种把每份分得同样多就是平均分(板书)。把8个五角星分成4堆,可以怎样分?哪一种是平均分? 学生独立完成,再在小组内交流几种不同的分法,并讨论哪一种分法是平均分。 2.探究按每份相同的个数平均分的方法

- 41 -

(1)分葡萄。

(用多媒体创设情境,出示例2)爸爸生日那天,妈妈买回18串葡萄,叫小华放在几个盘子里。妈妈说:“每盘放6串,可以放几盘?”爸爸说:“小华,如果每盘放2串,可以放几盘呢?”

教师:小朋友,你愿意解决哪个问题呢?先猜一猜可以装几盘,再用学具代替葡萄分一分。 学生独立操作后,全班交流。

教师:这些葡萄还可以怎样平均分,比比看,哪个小组的分法最多。以小组为单位把分法记录在记录单上。分18串葡萄每盘放几串放几盘把学生的记录单按每盘放的串数多少整理板书在黑板上,学生观察讨论。

教师:你从刚才分的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学生可能会发现每盘放的串数越多,分的盘数越少。每盘放的串数和放的盘数相乘得18等。(学生能发现多少算多少,教师不作要求。)

3.探究把物体平均分成几份的方法 (1)玩扑克牌。

教师:在刚才的活动中,我们都是把每一份分成了相同的数,也就是平均分。但是有些情况下我们分东西时不知道每份要分多少个,只有分完了我们才知道结果,比如玩扑克牌。你们玩过扑克牌吗?摸牌的时候是怎么摸的?

学生:一人摸一张,摸完一圈再继续。

教师:每一小组的桌上都有一叠扑克牌,小组的同学一起来玩扑克牌,每人可以摸到几张呢? (准备的扑克牌够每人摸4张)小组合作摸桌上的一叠牌。

教师:你摸了几张牌,猜想一下你的同伴摸了几张,为什么?摸扑克牌是平均分吗?为什么?每组再增加一些扑克牌。现在要想把这些扑克牌平均分给一组的同学,你有更快的方法吗?

小组内先讨论,再摸牌。各小组汇报摸牌的方法。 可能的方法有:

学生1:每人每次拿2张。 学生2:每人每次拿3张。 学生3:每人每次拿的肯定比4张多。 学生4:先每人一次摸5张,再看剩下的张数,决定每人再摸几张。

教师引导学生小结分法:为了保证结果是平均分,每人每次拿的扑克牌要一样多。 (2)分铅笔。

教师出示12支铅笔。

教师:现在老师手里有12支铅笔。如果把这些铅笔平均分成3份,猜一猜,每个盒子放多少支铅笔? 随后学生动手分一分,交流各种分法。并请每次向每个盒子里装4支铅笔的同学介绍他的思考过程。 三、课堂游戏

做第73页课堂活动第3题。

(1)介绍游戏规则:小组活动。轮流一人抓一次豆子,再把这些豆子平均分。能平均分成2堆就加2分,能平均分成几堆就加几分,再累计分数。其余同学如果能补充说出不同的平均分法,就给这位同学加1分。活动结束,每小组评出一名冠军。

(2)教师示范抓一些豆子,请学生平均分豆子,并计分。交代游戏规则。 (3)小组活动。 四、小结

教师: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你觉得这节课最好玩的或你做得最成功的是什么?还想继续学习平均分的知识吗?

五、教学反思

- 42 -

分一分(教学片断)

【教学过程】教科书第71~73页的内容。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谈话引入

教师:同学们,美丽的秋天到了,大家想出去秋游吗?今天,老师也想带大家去秋游,大家想一想,秋游前要准备什么?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课件演示:准备的6袋食物)。教师:怎么来分这些东西?今天我们就一起探讨分一分。(板书课题:分一分)

二、动手操作,引出平均分

教师:如果把这几袋食品分给男女两队,你有哪些不同的方法?请大家从学具盒中拿出同样多的圆纸片代替食品袋,试着分一分,看谁办法多。

学生操作,同桌说一说是怎么分的,然后在展示台上全班交流。 教师:在这几种分法中,哪一种分法比较特殊?为什么? 学生:把6分成3和3,因为……

教师:生活中还有这样的分法吗?学生自己举例。

教师: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像这样把一堆东西分成两堆,每堆同样多,这种分法就是平均分。 三、合作探索,体验平均分

教师:同学们真聪明,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关于平均分,你还想知道什么?让我们一起探索这些问题吧!

教师:大家猜一猜,第一个食品袋装了什么?(课件展示:打开食品袋,呈现10瓶大瓶装的矿泉水)。如果把这10瓶水分给男女两队,使男、女同学分得的水同样多?怎么分?同桌的两人拿出与矿泉水同样多的小棒,一边分一边说你们是怎么分的。

学生1:先每队2根,再每队1根,直到分完为止。 学生2:先每队3根,再每队1根,直到分完为止。 学生3:先每队2根,再每队2根,剩下的再1队1根。

教师:在这几种分法中,每队分得的结果怎么样?这种分法是平均分吗?为什么? 教师:现在再猜一猜,第二个口袋装了什么?(课件展示:18个苹果)

教师:这18个苹果如果平均按每组分6个,你能猜一猜可分给几个组?怎么分?请大家用一个小圆片代替一个苹果,一边分一边说,并在小组内交流你们的分法。

教师:这些苹果如果按每组分3个,可分给几个组?每组分9个呢?大家试一试。 教师:如果没有实物,你能在图上平均分这18个苹果吗?用什么方法?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适时点拨,及时鼓励。 四、联系实际,应用平均分

大家今天学得很好,老师要奖励每个小组24个作业本,同学们6人一组轮流采用不同的方式分一分。看哪一组的方法最多。

五、教学反思

- 43 -

除法的初步认识(一)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76页例1、例2及第78页课堂活动第1,2题及练习十五第1,2,3题。 【教学目标】

1.能结合具体情境用除法表示平均分物品的过程,初步理解除法的意义。 2.掌握除法算式的读法和写法,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 3.体会除法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积极的数学情感。 【教具、学具准备】

教具:8个桃子(或其他水果、物品),8个盘子,24支铅笔。小棒、圆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平均分,平均分的过程在数学上可以用除法来表示,这节课我们一起来认识除法。 (板书:除法的初步认识) 二、自主探索,认识除法 1.教学例1

(课件出示一堆桃子)教师:小猴家有一些桃子,你能猜一猜有多少个吗? 教师:我们来帮它数一数。 学生数出后,教师板书:8。 教师:猴妈妈让小猴分桃,她提出了什么要求呢?(课件出示猴妈妈的话:把这8个桃子平均装在4个盘子里) 学生读猴妈妈的话,教师板书:4。

教师:你们能帮小猴分桃子吗?用小圆片代替小猴分一分,分好后小组内互相检查,是不是按要求平均分成了4份,分的结果是每盘多少个?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2。

教师:谁能看着8,4,2这3个数把刚才分桃子的过程说一说,分之前总数是多少个?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是什么?

学生:8个桃子,平均分成4盘,每盘分得2个桃子。

教师:谁能用我们数学上的算式来表示刚才平均分的过程? 学生说后,教师指出:在数学上,我们可以用8÷4=2来表示平均分的过程。教师把除法算式板书完整。教师介绍除号的名称、写法、读法。写法:先写中间一横,再写上下的小圆点,两个圆点要对齐。学生读算式,用手比画除号。议一议:算式中8表示什么?4表示什么?8÷4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教师:你还能把8个桃子平均分成几份?用圆片分一分,一边分一边说分的过程,再用除法算式表示平均分的过程。学生先在小组内交流,再在全班交流。

2.教学例2

(出示24支铅笔)教师引导学生理解题目含义:每6支装一盒(教师可以示范装一盒), 可以装几盒? 教师板书:246。

教师:你能用小棒代替铅笔自己动手分一分吗? 学生汇报结果,教师板书:4。

教师:观察分的结果,是平均分吗?你认为可以用除法表示分的过程吗?请试着写出除法算式。

引导学生看着除法算式学着用3句话把分的过程说清楚,把多少支铅笔平均分?分的要求是什么?分的结果怎么样?

学生:把24支铅笔平均分,每6支分一盒,分成4盒。 三、巩固练习,强化认识

(1)完成练习十五第1题、第2题。 (2)完成课堂活动第1题、第2题。

(3)用20根小棒分一分,并说一说分的过程,再写算式。比一比,看谁的方法最多。先独立分,再全班交流。(学生可以平均分成几堆,也可以按每几根一堆平均分)能说出3种以上分法,除法算式正确的自评为三星级,自评表上画3颗五星;说出2种分法的为二星级;说出1种分法的为一星级。

- 44 -

  • 收藏
  • 违规举报
  • 版权认领
下载文档10.00 元 加入VIP免费下载
推荐下载
本文作者:...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

文档简介:

用米作单位量长度(二)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3页例2。 【教学过程】 教师:前面我们测量了很多物体的长度,你能量出教室的长和宽吗? 1分组讨论 (1)你们小组准备用什么工具测量? (2)测量时要注意什么? 2学生汇报注意事项 学生1:我们小组准备用米尺量,由于米尺比较短,一次不能量完,所以应边量边作记号。测量时要注意记录要准确,计算时要正确。 学生2:我们小组准备用线沿着教室的墙壁角从一头拉到另一头,然后再用米尺量出线有多长,就知道教室的长是多少。测量时要注意线要拉直。学生3:我们是用卷尺直接量的。?? 3分组进行测量活动 (1)选择合适的工具和长度单位及测量方法。 (2)分工合作量教室的长和宽,作好记录。 (3)小组汇报测量结果。教师:说一说,你们小组是怎样测

× 游客快捷下载通道(下载后可以自由复制和排版)
单篇付费下载
限时特价:10 元/份 原价:20元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VIP包月下载
特价:29 元/月 原价:99元
低至 0.3 元/份 每月下载150
全站内容免费自由复制
注:下载文档有可能“只有目录或者内容不全”等情况,请下载之前注意辨别,如果您已付费且无法下载或内容有问题,请联系我们协助你处理。
微信:fanwen365 QQ:370150219
Copyright © 云题海 All Rights Reserved. 苏ICP备16052595号-3 网站地图 客服QQ:370150219 邮箱:370150219@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