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走进生物世界》校本教材
分散和成对进入营巢地。4月下旬开始出现交配行为,一直持续到5月中旬。交配活动开始前雌雄双双游泳于水中,雄鸭频频向雌鸭曲颈点头,浸嘴于水中,同时竖直头部艳丽的冠羽,然后伸直颈部,头不时地左右摆动,随后雌雄并肩徐徐游泳于水面,并不时将嘴浸入水中,游过一段时间后,雌鸭疾速向前,雄鸭紧跟其后,同时不断地翘起尾部,紧接着跃伏于雌鸭背上,用嘴衔着雌鸭的头羽进行交尾。交尾时间每次约2秒钟,可连续进行4-5次。交配后各自昂首展翅进行水浴和整理羽毛,然后上到岸上休息。
营巢于紧靠水边老龄树的天然树洞中,距地高10-18米。巢材极简陋,巢内除树木本身的木屑外,再就是雌鸟从自己身上拔下的绒羽。洞口大小为8cm×9cm,巢洞大小为43cm×34cm,洞壁厚8cm,洞深64cm。5月初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2枚,卵圆形,白色,光滑无斑,雌鸟孵卵,雄鸟在雌鸟开始孵卵后即离开雌鸟到隐蔽的河段上换羽。雌鸟在孵卵期间除每天3:00-4:00、7:00-9:00和16:00-17:00外出觅食外,一般不离巢,特别是在孵卵的最后1-2天几乎根本不离巢,恋巢甚为强烈,孵化期28-30天。
雏鸟早成性,雏鸟卵出后全身即长满了绒羽,孵出第二天,雏鸟即能从高高的树洞中跳下来,进入水中后即能游泳和潜水。一直持续1小时之久,然后亲鸟才从洞中飞出,落于树下水中,并继续不停的鸣叫,在洞中的雏鸟亦跟着 ‘叽叽’地鸣叫,并利用锐利的爪慢慢爬到洞口,然后一个一个地跳到树下草地上,并很快的跑到水中,游泳于亲鸟周围。
5、种群现状
该物种分布范围广,不接近物种生存的脆弱濒危临界值标准(分布区域或波动范围小于20000平方公里,栖息地质量,种群规模,分布区域碎片化),种群数量趋势稳定,因此被评价为无生存危机的物种。
鸳鸯也是中国传统出口鸟类之一,在中国曾拥有很大的种群数量,每年都有大量活鸟被捕猎供应国内各动物园和出口。1975年以前无论是春季在长白山还是冬季在南方越冬地,都能经常遇到40-50只的大群,而这种壮观的场面却很难见到了。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森林砍伐和捕猎,致使种群数量日趋减少。据调查,在中国的繁殖种群数量为1500-2000对。
21
第八课时 珍稀动物猕猴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说出猕猴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举例说出猕猴的习性。
2、技能性目标:尝试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搜集。 3、情感性目标:关注本地生态环境。关注濒危动物的生存,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 二、教学重点
(1)说出猕猴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举例说出猕猴的习性。 三、教学难点
(1)说出鸳鸯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环境。 (2)举例说出鸳鸯的习性。 四、教学准备
提前布置学生进行资料搜集,教师制作PPT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猕猴(学名:Macaca mulatta):体长51-63厘米。是典型的猕猴属动物,主要特征是尾短,具颊囊。躯体粗壮,平均体长约50厘米,它们的前肢与后肢大约同样长,拇指能与其它四指相对,抓握东
22
西灵活,前额低,有一突起的棱。头部呈棕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下部橙黄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栖息广泛,草原、沼泽各类森林。主要栖息在石山峭壁、溪旁沟谷和江河岸边的密林中或疏林岩山上,群居。成十余只乃至数百只大群。以树叶、嫩枝、野菜等为食,也吃小鸟、鸟蛋、各种昆虫,捕食其它小动物。相互之间联系时会发出各种声音或手势,互相之间梳毛也是一项重要社交活动。猕猴适应性强,容易驯养繁殖,生理上与人类较接近,常被用于进行各种医学试验。乱捕滥猎是猕猴致危的主要因素。
猕猴喜欢栖息于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阔叶林,喜欢生活在石山的林灌地带,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悬崖峭壁又夹杂着溪河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往往是猴子最理想的生活场所。鸳鸯溪景区环境宁静,空气清新,针叶阔叶混交林下,水质洁净,毫无污染,有很多林灌地带,特别是那些岩石嶙峋、悬崖峭壁又夹杂着溪河沟谷、攀藤绿树的广阔地段,非常合适猕猴的栖息。 1、形态特征
猕猴是自然界中最常见的一种猴。头体长47–64厘米,尾长19–30厘米,雄猴体重7.7千克,雌猴体重5.4千克。在同属猴类中个体稍小,颜面瘦削,头顶没有向四周辐射的漩毛,呈棕色,额略突,眉骨高,眼窝深,具颊囊,肩毛较短,尾较长,约为体长之半。其身上大部分毛色为灰黄色灰褐色,背部棕灰或棕黄色,腰部以下为橙黄色或橙红色,腹面淡灰黄色,有光泽,胸腹部的腿部的灰色较浓。不同地区和个体间体色往往有差异。面部、两耳多为肉色,臀胝发达,
23
多为肉红色。成年雄猴的体型要比雌猴大。吻部突出,两颚粗壮,牙齿32枚,鼻孔朝前向下紧靠,手足均有5个指、趾,具扁平的指甲,均能直立。昼行性。有可以储存食物的颊囊,齿尖低,通常四肢基本等长。
面部裸露无毛,轮廓分明,眼眶由骨形成环状,使两眼向前,眼间的距离较窄,视觉发达,立体化,可以在树林之间活动时较准确地判定距离,辨别色彩,但嗅觉退化,头骨的构造也随之改变;齿式为异齿型,分为门齿、犬齿、前臼齿和臼齿,颊齿通常为丘型齿和低冠齿,臼齿呈四方形并有4个较低的锥状突起,适于咀嚼;锁骨发达,四肢关节灵活,上腕部及大腿部由躯干部分离,因而前后肢可以前后左右自由运动,前腕和小腿的2根骨头分离而且松松地连接在一起,不必连带躯干即可回转前后脚,适合握住树枝;通常只胸前有一对乳头;有盲肠;四趾上都具有5指(趾),可以灵活而稳定地抓握树枝,指(趾)的端部仅盖住指(趾)头背面的扁平指甲,突出的指(趾)部有发达的指(趾)纹,触觉灵敏,还有防止滑落的作用;掌面和跖面裸出,具有发达的两行皮垫,手脚的拇指(趾)和其余4指(趾)相对,可以握合。 2、生活习性 (1)习性
集群生活,猕猴往往数十只或上百只一群,由猴王带领,群居于森林中。它们常爱攀藤上树,喜觅峭壁岩洞,其活动范围很大。猴群在集体行动时,会有一“哨兵”站在高处放哨,若发现异常情况,即
24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