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一年三刘晴《小树谣》教学设计
《小树谣》教学设计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S版一年级下册第2课《小树谣》第二课时。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初步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有主动积累词语的意识,逐渐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教材简析
这是一首富有儿童情趣的诗歌。课文共有三节,第一节写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第二节写小树在春风里摇红了花蕊和花苞;第三节写小树对小鸟说的话。课文用拟人的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小树在春风里长大,希望自己长成大树后让小鸟在枝叶间筑巢。本课可让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联系已有的生活经验理解课文。 三、 学情分析
通过上学期的学习,大部分学生已经自觉地养成了自觉学习的习惯,有一定学习基础的孩子学习兴趣浓,学习劲头足,课堂上积极思维,踊跃发言,课后及时巩固,形成了良性循环的好势头。但也有一小部分孩子学习比较粗心,基础不够扎实,学习是随着自己心情的变化而变化,学习波动幅度较大。往往是学习劲头高涨,但容易流于形式,记忆不扎实。个别孩子在学习习惯方面有了极大的进步,但课上自制力差,小动作多,发言不积极,也不能积极完成作业。 四、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成、对”等6个字。认识“又字旁、
绞丝旁、门字框”3个部首。
2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3培养学生丰富的想象力,激发他们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难点:在读中感悟“小树在春风里摇绿了嫩芽和树梢,摇红了花蕊和花苞”,以及小树和小鸟说的话。 六、教具准备 电脑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引入新课 1认读生字。 2回忆课文内容。 二、背诵,诵中感悟
1谁能把课文准确、流利地读一读? 2练习背诵,同桌互相背背看。 3指名背;会背的同学站起来背。 三、书写,学会生字
1认读带拼音的生词,再认读没有拼音的生词,然后用“会认字”与“会写字”组词、说话。
2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笔画所占的位置,边书空边说说
笔顺。
3你发现了什么?(比如你觉得哪个字最难写?哪些部首你认识,哪些是新出现的?这些字是什么结构?你最快记住了哪个字?你是怎样记住它的?这个字写的时候要特别注意哪些笔画?)小组交流,互相说说。
4教师边念笔顺边在田字格里示范,学生边观察边在桌面上跟老师一起书空。
5指导学生先描红,再独立书写。 6引导学生互相欣赏,看谁写得工整美观。 四、识词,积累运用
1认读“词语花篮”里的词。
2你从这课里还学会了哪些新词?把你最喜欢的几个填在花篮里。
3选择这些词语中你最喜欢的一两个说一句话。
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指导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通过朗读,激发学生对树木的爱护,同时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教学中,重点抓住以下环节:
1、自主识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
本课生字较多,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差异,把差异作为一种教学资源。出示生字后,可以问一问学生,哪些生字以前就认识了,怎样认识的,引导学生充分交流借鉴,提高识字的效率。同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常用的方式记忆汉字,如:拆一拆(“召”)、合一合(“唱”、“歌”)、编顺口溜等等。
2、引导想象,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学完课文之后,说一说,小树对小鸟说了些什么?引导学生将课文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进行创造性的积累。小鸟听了小树话后会说些什么呢?让学生充分交流,体现学生的个性化思维和想象,强化学生的口语表达,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