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统计学》习题及答案
中西药组 45 9 22 4 80 合计 94 40 27 19 180 A. 3×3表的X2检验 B. 2×4表的X2检验
C. 3×3列联表的X2检验 D. 2×4列联表的X2检验
E.成组设计两样本比较的秩和检验
64.四种呼吸系疾病痰液内嗜酸性白细胞的含量如下。比较各组间的嗜酸性白细胞的含量有无差别,宜用:
含量 支气管扩张 肺气肿 肺癌 病毒性呼吸系统感染 — 0 3 5 3 + 2 5 7 5 ++ 9 5 3 3 +++ 6 2 2 0 合计 17 15 17 11
A. 成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B. 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 C.配伍组设计的方差分析 D.配伍组设计的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 E.4×4表的X2检验
65.三种药物治疗某病的观察结果如下.检验何种药物疗效较好,宜用: 药物 疗效 A B C 合计 治愈 15 4 1 20 显效 49 9 15 73 好转 31 50 45 126 无效 5 22 24 51 合计 100 85 85 270 A. 4×3表的X2检验 B. 4×3列联表的X2检验 C. 5×4表的X2检验 D. 5×4列联表的X2检验
E. 成组设计的多个样本的秩和检验
66.某地1952和1998年三种死因别死亡率如下表,将此资料绘制成统计图,宜用: 某地1952和1998年三种死因别死亡率
死因 1952 1998 肺结核 165.2 27.4 心脏病 72.5 83.6 恶性肿瘤 57.2 178.2 A.直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线图 E.直方图
67.图示下表资料,应选用的统计图是:
某市1949~1953年15岁以下儿童结核病和白喉死亡率(1/10万) 年份 结核病死亡率 白喉死亡率 1949 150.2 20.1 1950 148.0 16.6 1951 141.0 14.0 1952 130.1 11.8 1953 110.4 10.7 A.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线图或半对数线图
E.直方图
68.某人测得140名一年级男性大学生第一秒肺通气量(FEV1),结果如下.图示此资料宜用: FEV1 频数 2.0- 1 2.5- 3 3.0- 11 3.5- 38 4.0- 46 4.5- 26 5.0-5.5 12 ─────── 合计 137
────────────── A.条图 B.百分条图
C.圆图 D.线图或半对数线图 E.直方图
69.我国1988年部分地区的死因构成如下表.图示此资料宜用: 我国1988年部分地区的死因构成 死 因 构成比(%) 呼吸系病 25.70 脑血管病 16.07 恶性肿瘤 15.04 损伤与中毒 11.56 心脏疾病 11.41 其它 20.22 合计 100.00 A.条图 B.百分条图或圆图 C.半对数线图 D.线图 E.直方图
70.某地一年级10名女大学生的体重和肺活量数据如下.图示此资料宜用: 编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体重(kg) 42 42 46 46 50 50 52 52 58 58 肺活量(L) 2.5 2.2 2.8 2.5 3.1 3.2 3.6 3.5 3.8 3.6 A.条图 B.散点图 C.半对数线图 D.线图 E.直方图
71.某医院观察三种药物驱钩虫的疗效,服药后7天得粪检钩虫卵阴转率(%)如下,问这三种药疗效是无差别,宜用:
三种药物驱钩虫的疗效比较
────────────────────────────── 药物 治疗例数 阴转例数 阴转率(%) ────────────────────────────── 复方敌百虫片 37 28 75.7 纯敌百虫片 38 18 47.4 灭虫宁 34 10 29.4
────────────────────────────── A. 3×2表的X2检验 B. 3×2列联表的X2检验 C. 3×3表的X2检验 D. 3×3列联表的X2检验
E. 4×4表的X2检验
72.对15个猪肝给予某种处理,在处理前后各采一次肝外表的涂抹标本进行细菌培养,结果如下.欲比较处理前后的带菌情况有无差别,宜用: 带 菌 情 况
处理 合计 阳性 阴性 前 7 8 15 后 2 13 15 合计 9 21 30
A. 2×2表的X2检验 B. 2×2列联表的X2检验 C. 3×3表的X2检验 D. 3×3列联表的X2检验 E. 四格表的确切概率法
二、辩析题。要求先判断对错,然后给出理由。
例题:由于t 检验效率高于秩和检验,在做两小样本均数检验时,均应使用t检验。 答:不正确。因为t 检验属参数检验,只有满足参数检验的条件才能采用t 检验。 1.等级资料的比较只能采用秩和检验。
2.抽样误差是不可避免的,但其大小是可以控制的。 3.开口资料只要呈正态分布,也可用均数反映其集中趋势。 4.统计学的假设检验是对总体特征的假设,其结论是完全正确的。 5.在直线回归分析中,|b|值越大,回归线越陡。
6.同一资料根据不同分析目的可采用不同的统计分析方法。
7.在两个同类的研究中,A研究结果P<0.01,B研究结果P<0.05,就表明前者两样本均数差别大,后者两样本均数相差小。 8.标准差越大,表示个体差异就越大。
9.若两组计量资料的单位相同,可使用标准差来比较其变异大小,而不必考虑采用变异系数。 10.当V=∞ 时,t分布的t值就是标准正态分布的u值。 11.秩相关分析不要求两变量呈正态分布。
12.在科学研究中,如实测值与真实值不一致即为误差,且这种称为抽样误差。 13.在统计分析中,只要标准差大于均数,该指标的频数分布就不呈正态分布。 14.在假设检验中,无论是否拒绝H0,都有可能犯错误。 15.当资料分布的末端无确切数据时不能计算平均数。 16.在卡方检验中,只要P<0.05,就可认为两样本率不同。 17.在样本含量确定后,个体差异越大,抽样误差越小。 18.用频数表加权法计算的均数比用直接法计算的均数准确。 19.普查由于没有抽样误差,结果最准确。
20.不同计量单位资料的变异度比较只能用变异系数。 21.理论上秩和检验可用于任何分布型资料的比较。 三、名词解释
1、变异:即同质的观察单位之间某项特征所存在的差异。
2、总 体: 根据研究目的确定的同质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
3、样 本:从总体中随机抽取的部分观察单位某项变量值的集合组成样本。 4、概率:描述随机事件发生可能性大小的数值,用P表示,0≤P≤1。 5、中位数:将一组观察值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列后, 位次居中的观察值。
6、变异系数:标准差S与均数X之比用百分数表示。公式是CV=S/X×100%。 7、参数估计:用样本统计量来估计总体参数,包括点值估计和区间估计。
8、可信区间:在参数估计时,按一定可信度估计所得的总体参数所在的范围。
9、抽样误差:由于总体中存在个体变异,随机抽样所得样本仅仅是总体的一部分,从而造成样本统计量与总体参数之间的差异,称抽样误差。
10、P值:指由H0所规定的总体中作随机抽样,获得等于及大于( 或等于及小于)现有样本检验统计量的概率,P的取值范围在0-1之间。
11、检验效能(1-β):又称把握度,即两总体确实有差别, 按α水准能发现它们有差别的能力。
12、检验水准:用于判断是否拒绝H0的概率标准,用α表示,一般取α=0.05,P>α,不拒绝H0;P≤α,拒绝H0。 13、第一类错误:拒绝了实际上是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弃真\, 其概率大小为α。 14、第二类错误:接受了实际上不成立的H0所产生的错误,即\存伪\,其概率大小用β表示,一般β是未知的,其大小与α有关。
15、假设检验:根据研究目的, 对样本所属总体特征提出一个假设, 然后用适当方法根据样本提供的信息, 推断此假设应当拒绝或不拒绝, 以使研究者了解在假设条件下,差异由抽样误差引起的可能性大小,便于比较分析。
16、构成比: 又称构成指标。它说明一事物内部各组成部分所占的比重或分布。
构成比=(某一组成部分的观察单位数/同一事物各组成的观察单位总数)×100%。
17、率:又称频率指标。它说明某现象发生的频率或强度。
率=(发生某现象的观察单位数/可能发生该现象的观察单位总数)×K。 18、率的标准化法: 采用一个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把两个或多个样本的不同内部构成调整为共同的内部构成标准, 以消除因内部构成不同对总率产生的影响,使算得的标准化率具有可比性。
19、参数统计: 在统计推断中 ,假定样本所来自的总体分布为已知的函数形式,但其中有的参数为未知, 统计推断的目的就是对这些未知参数进行估计或检验。
20、非参数检验:在统计推断中,不依赖于总体的分布形式, 直接对总体分布位置是否相同进行检验的方法,称非参数检验。
21、相关系数: 说明两变量间相关关系的密切程度与相关方向的指标,用r表示。
22、回归系数b: 即回归直线的斜率,它表示当X变动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个单位。 23、偏回归系数bi: 在其它自变量保持恒定时,Xi每增(减)一个单位时y平均改变bi个单位。
24、决定系数: 相关系数或复相关系数的平方,即r2或R2。它表明由于引入有显着性相关的自变量,使总平方和减少的部分,r2或R2越接近1, 说明引入相关变量的效果越好。
25、计量资料: 用定量方法对每个观察对象测定某项指标量的大小,所得的资料称为计量资料。
26、计数资料: 先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或类别分组,然后清点各组的观察单位数所得资料,称为计数资料。
27、等级资料: 将观察单位按某种属性的不同程度分组,所得各组的观察单位数,称为等级资料。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