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9届高三下学期高考仿真训练(二)文综-地理试题解析版
2019年安徽省六安一中高考地理仿真试卷(二)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1小题,共44.0分) 1.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
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如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
太白山区物种丰富度最高处的海拔是( )
A. 1200米左右 B. 1300米左右 C. 1800米 D. 2400米
2. 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一般低纬度地区的物种丰富度多于高纬度地区。
山地中坡地的面积大小也会影响生物的数量,从而对物种的丰富度产生影响。如图为秦岭主峰太白山不同海拔段的坡地面积和物种丰富度变化曲线,据此完成1~2题。
太白山3500-3700米海拔段物种丰富度较低的原因可能是( )
A. 海拔高,气温低,冰川广布 B. 山地坡度小,阴坡面积大
C. 山地背风坡,降水少,光照不足
D. 坡地面积小,海拔高,水热条件较差
3. 如图所示沙漢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为100-160天,
积雪深度可超过20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3-4题。
第1页,共14页
与其他沙漠相比,图示沙漠区城植被覆盖率较高的主要原因是( ) A. 年均温低,蒸发弱 B. 山地降水丰富 C. 积雪融水丰富 D. 高山冰雪融水丰富
4. 如图所示沙漢地区年平均降水量不超过150mm,冬季稳定积雪日数为100-160天,
积雪深度可超过20cm,其植被覆盖率较我国其他沙漠高。据此回答3-4题。
该沙漠地区稳定的积雪覆盖对地理环境的主要影响是( ) A. 抑制风沙活动,减少初春扬尘 B. 反射太阳辐射,提高大气温度 C. 増强地面辐射,增加大气湿度 D. 增加土壤湿度,减少地表径流 5. 如图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据此完成5~7题。
“庚岭塞梅”是我国著名的四大探梅胜地之一,梅花有“南枝先开,北枝后放,界限分明”奇景。影响梅花次第开放的主要原因是( )
A. 土壤条件差异 B. 降水条件差异 C. 光照条件差异 D. 热量条件差异
6. 如图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据此完成5~7题。
梅关是一座古老的关楼,位于梅峻之,是岭北与皊南分界线,游客每到此处,都要在关口两侧分别留影。关楼留影效果最佳是在( ) A. 清明节傍晚,南侧 B. 劳动节日出,北侧 C. 端午节日落,南侧 D. 元宵节中午,北侧 7. 如图示意梅关古道与关楼景观。据此完成5~7题。
梅关古道现已被列为广东省文物保护遗迹,造成这一职能转变的直接原因是( ) A. 南北文化的交流融合 B. 区域经济水平的提高 C. 交通运输方式的改变 D. 社会政治的发展演变 8.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現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
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如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
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两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的时问变化。据此完点8-9题。
造成该断面附近地层上升的主要作用是( )
A. 岩浆活动 B. 地壳运动 C. 堆积作用 D. 变质作用
9. 地质工作者对某河流的一个断面开展科学考察,并借助現代技术推测出该断面河流
水位及地层(沉积岩)的上升过程。由于流水的侵蚀作用,地层上升过程中河流水位保持相对稳定,如图是根据推测结果绘制的坐标图,其中实线表示河流水位的时
间变化,虚线表示甲、乙、两三个地层上表面高度的时问变化。据此完点8-9题。
该断面上,甲地层比乙地层( )
第3页,共14页
A. 形成晚,厚度小 C. 形成早,厚度小 B. 形成早,厚度大 D. 形成晚,厚度大
10. 土壤有机成份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玻质、动植物我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是量士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島”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图2),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制面的采样,分发現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舍量的変交化(图1)。诚调查还表明,不同的气条件、人类千拢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微生物对士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合量,据此完成第10-11题。
该地区土壤有机碳含量的总体变化特征是( ) A. 随植被覆盖度升高而增加 B. 随海拔升高而增加 C. 随士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D. 随降水量减少而减少
11. 土壤有机成份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玻质、动植物我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
是量士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湿岛島”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图2),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制面的采样,分发現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舍量的変交化(图1)。诚调查还表明,不同的气条件、人类千拢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微生物对士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合量,据此完成第10-11题。
共分享92篇相关文档